近日,承載清江浦幾代人觀演記憶的大眾劇場傳來喜訊:經知一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全新運營改造,這座積澱了深厚歷史底蘊的老劇場將於10月1日試營業。從傳統鏡框式舞臺到沉浸式互動空間,從單一觀演場所到多元文化據點,大眾劇場以“老建築+新創意”,讓承載歷史記憶的文化地標重煥光彩。
大眾劇場
作為清江浦城市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大眾劇場的改造始終堅守“修舊如舊”原則。走進劇場,斑駁的磚墻刻滿歲月痕跡,塗鴉墻面、卡通熊擺件等年輕元素與之巧妙呼應,老空間裏透出時尚氣息;舞臺區域新增專業燈光、舞美設備與擴聲系統,讓老劇場既留住了“老味道”,又具備現代化演出條件。
“我小時候就來這兒看戲,那時候演的多是淮劇,台下滿是賣瓜子、茶水的小販,熱鬧得很。後來劇場冷清了,看著心裏挺不是滋味。”住在都天廟街的張阿姨道出了許多老街坊的共同情愫。如今看著劇場重新煥彩,她已計劃帶著孫子來感受老劇場的新模樣:“既能讓孩子了解我們小時候的記憶,也能體驗現在的新鮮演出,挺好的。”
劇場演員圍讀劇本
“傳統話劇常講‘第四堵墻’,我們要做的就是打破它。”淮安知一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磊介紹,改造後的劇場徹底消弭觀眾與演員的距離,讓觀眾從“看客”變為“劇中人”,獲得更真切的沉浸式體驗。
試營業期間,劇場將推出兩部特色劇目:人氣戀愛喜劇《完蛋了,我被下任女祭司盯上了》笑點密集、互動感強;原創懸疑劇《十三鄉大劫案》中,演員會走下舞臺與觀眾實時互動,還為觀眾分配專屬角色,劇情分支與結局全由觀眾決定。“演員既要會演話劇,又得有脫口秀演員的應變能力。”楊磊解釋,開放式互動中,觀眾可能拋出即興問題,唯有高情商的演員才能接住“意外”,讓演出更富張力。
劇場演員排練
演員張文曉對此深有感觸:“改造後的劇場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大家的情緒能實時共鳴,這種沉浸式體驗是傳統劇場比不了的。”演員向朋補充,劇場主打輕喜劇與情感、懸疑類劇情,不追求宏大敘事:“就是想讓觀眾輕鬆看戲,讓觀眾參與到劇情裏。”
大眾劇場的煥新,不止于商業演出,更致力於成為培育本土文化力量、服務市民生活的“文化樞紐”。9月底,劇場將聯合淮陰師範學院話劇社舉辦公益演出,上演巴金經典話劇《家》。“後期我們還會與淮陰師範學院深化合作,共同創排更多結合本土文化的劇目,既為高校學生提供專業展示平臺,也為淮安挖掘年輕戲劇人才。”楊磊説。
在運營模式上,劇場打破“週末演出、平日閒置”的行業局限:週一至週四晚間,變身“戲劇體驗實驗室”,面向市民開放表演入門工作坊、劇本圍讀會、即興戲劇體驗場;候場空間平日則可用於劇本殺、劇本圍讀等活動。“我們想打破‘藝術小眾’的刻板印象,讓老百姓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挖掘更多潛在的戲劇愛好者。”楊磊表示。
劇場演員排練
立足都天坊片區文化資源,劇場的未來規劃更具“淮安特色”:依託周信芳故居文化與老劇場傳統戲曲元素,探索“京劇+”創新形式,將傳統京劇元素與現代劇情深度融合;拓展兒童劇、紅色主題劇、舞蹈劇等類型,針對兒童排演互動童話劇,為家庭觀眾推出紅色主題劇目,讓劇場真正成為市民交流、社交的文化據點。
據悉,劇場票務將在美團、大麥、貓眼、抖音四大平臺同步上線,10月1日試營業後將實現“週末有好戲,夜夜有劇場”。“老建築不該被時光遺忘,我們想給它注入新活力,讓它重新成為清江浦文化的一張名片。”楊磊説,期待更多人走進大眾劇場,在歷史與創意的碰撞中,感受戲劇魅力,遇見不一樣的清江浦城市文化。(文/圖 曹康姣 吳驪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