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反詐阻擊戰在中信銀行南京分行上演——憑藉工作人員的“火眼金睛”和總分支三級高效聯動,一起精心偽裝的“冒充客服”電信詐騙被成功攔截,該行為客戶朱女士守住了近20萬元的血汗錢。
10月10日下午4時,客戶朱女士前往中信銀行南京分行轄內常州溧陽支行辦理“薪金煲”贖回業務。理財經理在服務過程中發現,朱女士手機正處於“螢幕共享”狀態,且正被他人遠程操控。經了解,朱女士此前接到自稱“抖音客服”的電話,稱其開通了每月800元免密支付功能,需遠程協助關閉。在對方引導下,朱女士點開不明連結、開啟螢幕共享,並多次進行人臉識別,輸入了銀行卡號、密碼等敏感信息。
“這是典型的電信詐騙!”理財經理當機立斷,立即協助朱女士挂失名下所有銀行賬戶,鎖住剩餘資金,並指導她火速報警。
時間就是金錢!支行立即啟動應急響應,一條連接常州分行、南京分行直至北京總行的“綠色通道”迅速打通。得益於中信銀行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構築的智慧風控體系,該筆匯款因觸發實時風險預警被成功攔截。最終,在總分支三級機構的高效協作下,兩筆被騙匯款被成功撤銷,近20萬元資金“完璧歸趙”。
中信銀行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不斷翻新、隱蔽性強的特點,該行將持續深化“警銀聯動”機制,通過精準預警、長效宣傳,為人民群眾的財産安全築起一道“防詐長城”。(文 許小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