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新四軍江淮大學學員沈如峰、王萍夫婦次子沈衛平從北京來到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岔河鎮,向江淮大學史料陳列館(原淮寶縣仁和集左家樓江淮大學舊址)捐贈其父戰地日記整理出版的《我的解放戰爭——一個三野戰地記者的戰地日記》一書及手稿複印件(原件由國家博物館收藏)、照片等珍貴資料。

捐贈現場合影
淮安市洪澤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相關領導,岔河鎮相關領導等出席捐贈儀式,接受捐贈並向沈衛平將軍頒發捐贈證書。淮安市政協特邀文史專家、洪澤區運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長夏寶國向其回贈《江淮之英》《寧靜致遠》書法作品及《賦韻洪澤湖》《百里畫廊三百首》《淮寶縣大事記》等地方文化叢書。
在捐贈儀式上,沈衛平介紹了《我的解放戰爭》一書的編撰背景:“我的父親沈如峰、母親王萍原係新四軍江淮大學第二期學員。2016年9月母親辭世,2018年4月父親辭世。2020年末,我在整理父母遺物時,于客廳吊櫃的舊物中發現一個沉甸甸的小粗布口袋,內有十幾本1946年3月至1950年1月間形成的戰地日記,共40萬字,另有父母當年的十余封通信及母親的一本日記。這些珍貴文獻此前一直被當作普通雜物保存。”
日記以白描手法結合文學修飾,記錄了解放戰爭時期的戰爭概況、敵我態勢、戰鬥片段、行軍過程、戰地生活及民情實景,內容詳實,為研究華東戰場和淮海戰役提供了重要歷史佐證。
談及出版初衷,沈衛平表示:“最初我與兄長僅將日記視為家族紀念物,後考慮到父親作為戰爭親歷者的特殊身份,這些文字可能具有社會價值。出版社得知後認為,沈老七十年前的隨軍日記保存完好實屬難得,內容兼具史料價值與正能量,決定編輯出版,最終促成《我的解放戰爭》一書問世。”
在江淮大學史料陳列館,沈衛平在“江淮大學學員名冊”中發現父親沈如峰的曾用名“沈宜靜、沈志偉”時頗為意外,他表示:“父親的曾用名叫沈志偉我知道,但從未聽他提及‘沈宜靜’這個名字。”隨後在一幅江淮大學師生合影中,他同時認出父母身影並指出具體位置,難掩激動之情並拍照留存。
離開江淮大學史料陳列館,沈衛平還饒有興致地參觀了“淮寶縣政府舊址”“新四軍騎兵團廣場”“拂曉劇團”等地。
在即將分別前,沈衛平表示:“非常感謝洪澤區委、人大、政府、政協、岔河鎮政府對江淮大學的陳列館等紅色文化資源的高度重視和保護工作,通過此行我對於父母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也完成了父母一直想來而未能成行的遺願。”(文/圖 王生標 吳寶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