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揚州向“兩個萬億”目標邁進
2025-10-17 09:52:27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李誠責編:李誠

  原標題:以“智造”引擎換擋提速,以更大力度建設産業科創名城——揚州向“兩個萬億”目標邁進

  初秋的江都高新區,剛上榜《2025全球獨角獸榜》的揚州納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車間裏,卷狀複合集流體正通過精密設備完成檢測,該企業在鋰電池安全性與續航方面取得突破,已吸引全球多家新能源企業訂購;北上50公里的高郵,連續兩年上榜的江蘇航天鋰電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線滿負荷運轉,125億元估值背後,是其在動力電池領域持續領跑的技術實力。

  這些獨角獸企業的崛起,正是揚州“科創雨林”蓬勃生長的生動注腳,也彰顯出這座城市作為服務全省建設新質生産力發展重要陣地的強勁動能。“站在‘十四五’收官的關鍵節點,揚州正以更大力度建設産業科創名城,推動智造優勢向發展勝勢加速轉化。”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表示,揚州正以拉滿弓、繃緊弦的狀態,向“兩個萬億”目標邁進,今年的工業開票突破萬億大關,“十五五”期間邁入萬億城市行列。

  傳統産業煥新 新興賽道崛起

  “以前造散貨船靠拼體力,現在造智慧船靠拼科技。”站在鼎衡船業巨型船塢旁,生産負責人指著即將交付的氨雙燃料動力化學品船感慨道。這艘全球首制船舶,憑藉綠色動力系統設計,碳減排幅度達20%以上。在揚州造船業,技術突破成為常態。從內河造船到深海裝備,揚州船舶工業正以年均15%的增速向高端化邁進。

  航空産業的“升空”軌跡同樣亮眼。近日,由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揚州協同創新研究院參與建設的江蘇省航空航天先進結構與高端裝備技術創新中心,成功入選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專項資金第三批擬立項目清單,標誌著揚州在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上實現“零的突破”。

  機床産業的“精度革命”正在上演。揚力集團研發的五軸聯動數控衝床精度達到0.005毫米級,已批量供應航天科工系統。剛剛投産的總投資50億元的豐尚智慧園,以“燈塔工廠”標準打造,融合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多場景“黑燈生産”。

  作為揚州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主框架”,“613”産業體系對全市工業經濟的貢獻率九成左右,成為衝刺“工業萬億”的核心支撐,而創新主體的梯次壯大則讓體系背後的“科創雨林”更顯活力。今年9月出爐的省新質生産力促進中心評估結果顯示,揚州51家企業入選省獨角獸與瞪羚企業名單,創歷史新高。其中省獨角獸企業達4家,位列全省第六。從科技型中小企業到高新技術企業,再到獨角獸企業,揚州構建起完善的培育梯隊,今年高新技術企業有望突破3000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力爭達3500家。

  政策聚合搭臺 生態賦能創新

  “企業從落戶到投産僅用10個月,離不開‘四團一員’服務體系的全程護航。”納力新材料負責人回憶,江都高新區的專項服務團隊不僅協助辦理審批手續,還對接揚州大學材料學院組建聯合研發中心。這背後是揚州強化頂層設計的系統謀劃,《關於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推動産業科創名城建設的意見》出臺後,市縣聯動的産業科創名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機制,確保了政策精準落地。

  人才引育的“強磁場”效應持續釋放。在高郵,航天鋰電通過“綠揚金鳳計劃”引進的動力電池專家團隊,主導完成3項行業標準制定。揚州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辦的科技商學院研修班,已為企業培育200余名複合型管理人才。今年啟動的科技人才“揭榜挂帥”助企專項行動,摸排需求378項、促成技術合作超3000萬元。15年來,揚州通過“綠揚金鳳計劃”吸引包括國家級人才工程專家在內的3590名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團隊)來揚創新創業。

  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解企業燃眉之急。“2000萬元‘高企貸’到賬時,正是我們擴大産能的關鍵期。”航天鋰電財務負責人介紹,揚州推出的“科e融”服務品牌,整合“蘇科貸”“創新積分貸”等産品,今年已為科技企業授信超20億元。政府引導基金的撬動作用同樣顯著,高郵設立的科創基金重點投向核心技術項目,維揚經開區通過“鑫海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佈局,早年投資的揚傑科技已成長為國內功率半導體頭部企業,更帶動形成微電子産業集群。

  平臺載體的能級提升讓創新資源加速聚合。今年以來,高郵、江都、寶應成功獲批省級高新區,中關村信息谷運營團隊入駐開發區,全市省級以上高新園區實現全覆蓋。航空科技揚州實驗室正全力衝刺省實驗室,南京大學新材料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加快建設,6家市級標杆孵化器形成“源頭創新—孵化加速—産業化落地”全鏈條服務模式。

  打造科創高地 擦亮名城名片

  “高標準打造航空科技揚州實驗室,是建設産業科創名城的重中之重。”揚州市科技局副局長錢東表示,該實驗室聚焦航空材料、量子通信等基礎研究領域,力爭年內突破5項關鍵核心技術。圍繞“613”産業集群發展,揚州正推動數控成型機床、船舶海工等産業向全國領先行列邁進,同時佈局低空經濟、氫能儲能等新賽道。

  創新生態的持續優化築牢發展根基。在政策供給上,揚州正制定科技服務業支持政策,推進“一園區一服務平臺”建設,確保全年促成産學研合作600項,新建5家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在要素保障上,“蘇科貸”“高企貸”信貸規模將擴大至20億元,技術轉移機構和經理人隊伍培育加快推進。“2025揚州産業科創名城創新場景發佈對接會”發佈的109項場景清單,已促成多個項目落地,品牌活動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區域協同的深度拓展打開發展新空間。揚州高新區正與揚州大學申創省“雙高協同”創新試點,聚焦“未來空間+低空經濟+傾轉旋翼飛機”培育新賽道。與此同時,揚州的對外科技合作持續推進:與香港應科院、納米所的合作不斷深化;聯合南京大學共建總投資近10.33億元的新材料中試平臺;攜手華中科技大學落地“高能量密度薄膜電容器”項目,不僅成功孵化企業,更掌握了相關核心技術。(新華日報 記者 孫勁松 李源 李鑫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