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江蘇省文投集團策劃、江蘇大劇院出品的原創舞蹈劇場《春之祭》迎來了2025巡演收官的最後一場。國家大劇院·歌劇院高朋滿座,幕落之時,舞者走入觀眾席,臺上台下身影交錯、呼吸同頻,對真理的求索與當下的凝視共振不息。
收官謝幕 供圖 江蘇大劇院
1913年,《春之祭》的首演在巴黎開啟了現代藝術的新紀元。一個多世紀後,江蘇大劇院以東方美學的獨特語匯,重啟這場關於藝術與生命的穿越時空的對話。
2025年,舞蹈劇場《春之祭》從南京出發,踏上了一整年的遠征。自南京始,途經蘇州、瀋陽、南通、重慶、上海、天津等終抵北京。伴隨踏上巡演之路,《春之祭》“漂流瓶”活動開啟,從蘇州站啟程,最終抵達北京收官站,一路的共鳴與感動見證了這場貫穿四季的藝術旅程。
“漂流瓶”活動 供圖 江蘇大劇院
導演李超感慨道:“隨著演出體量的增加,作品慢慢發酵後,越來越多人開始認同‘舞蹈劇場’這種形式,更多人關注到《春之祭》這個題材。最讓我榮幸的是,通過這部作品,更多觀眾認識了林風眠、梅蘭芳、徐悲鴻等藝術先驅。這個題材和觸動我的那些聲音,在100年後依然在社會上激起迴響,連接著先驅的身影與當下的青年創作者。這是讓我很幸福的地方。”
舞臺劇評論人劉華平説:“聚焦于上世紀初,一群中國青年藝術家遠渡重洋,在巴黎這座世界藝術之都尋找自我與藝術的出路。舞者的動作語匯充滿力量,藝術家們在求學過程中的痛苦與求索,都被轉化為極具表現力的肢體語言。當舞者走向觀眾席,立於眾人之前,仿佛完成了一場精神的儀式。”
有觀眾表示,“這是我第十一次看《春之祭》,《春之祭》在我心中的地位是無法被撼動的,我覺得李超導演打造出這樣一部作品,可以讓我們在劇場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未來的路是怎樣走的。一次一次觀演,在劇場內與演員老師對話,讓我更加認識到,好的藝術是可以走向人類和時代的。”
現場觀眾 供圖 江蘇大劇院
江蘇大劇院總經理、舞蹈劇場《春之祭》出品人廖屹表示:“《春之祭》仍是一部長青的作品,明年,我們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打磨提升,以更好的形態呈現在觀眾面前。”(文 楊慕晴 何林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