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蘇州:“一人+AI” 就是“一家公司”
2025-11-28 11:05:34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李誠責編:李誠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打造OPC創業最強“後勤部” 一人+AI,就是“一家公司”

  7天完成工商登記,3個月匹配激勵政策,兩年實現融資或市場突破——在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青年創新創業港,一條為入駐OPC項目規劃的成長路徑清晰可見。

  OPC,即One Person Company,原意為“單人公司”,人工智能時代,其內涵逐步演變為“單人+AI即公司”:個人在AI協同支持下,可獨立完成從産品設計研發到市場投放的全鏈路閉環。2025江蘇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大會暨首屆人工智能OPC大會上,江蘇首次系統提出OPC創業新範式,蘇州則提出打造“‘一人公司’創業首選城市”。

  這一理念並非空中樓閣。2021年,潘艾倫來到蘇州工業園區,從招聘實習生,到獨立撰寫項目BP,再到對接上下游資源……僅3年,他創辦的英達視(蘇州)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已成長為市區兩級科技領軍項目,獲近2億元融資,核心産品打入全球市場。蘇州獨墅湖創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孫娟表示,像潘艾倫這樣的OPC創業者,創新創業港已集聚110余人。

  “單人成軍”為何能在蘇州工業園區異軍突起?剖析“OPC=單人+AI”的內在邏輯,答案正在於園區最具競爭力的兩大核心優勢:人才與AI。

  這裡有科技人才的“源頭活水”——

  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匯聚33所中外知名院校、8萬名在校大學生,構成OPC“人才富礦”。科教創新區黨工委書記陳莉透露,通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系統謀劃,科創區的“創新飛輪”正加速旋轉。

  這裡有優渥的“AI産業土壤”——

  園區把人工智能列為區域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佈局AI大模型、工業軟體、AI晶片設計等賽道。截至2024年底,園區聚集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1800家,年産值超1100億元,培育上市企業20家。在園區,1個人、1台電腦、1個創意,就足以開啟1場創業實驗。

  然而,OPC創業者同樣面臨現實挑戰:融資時常被銀行視為高風險客戶,企業治理存在結構缺陷。一位創業者坦言,他曾連續工作20多個小時,既要見客戶、做設計,還要處理財務票據,精力極度分散。此外,一人公司“身兼多職”也潛藏法律風險。

  如何為OPC創業者卸下包袱,讓他們專注于價值創造?園區迅速給出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針對人才與AI兩大核心要素,園區精準發力。2025年3月,《園夢未來·蘇州工業園區青年人才創新創業行動計劃》發佈,以“就業有支持、創業有保障、安居有歸屬”的承諾,為青年人才鋪就成長快車道;6月,《蘇州工業園區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發佈,提出構建“3+N”人工智能應用體系。

  在園區,各行各業的創業者都能夠高效地獲得AI支持。2025年10月,江蘇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術空間”啟動,依託蘇州人工智能産業園,通過要素支撐、中試驗證、場景對接等“六位一體”的系統構建,為AI技術應用提供深度服務。園區同樣注重服務生態營造。由園區科創委牽頭成立的“人工智能+”專項工作組,統籌金融發展局、人社局等職能部門資源,建立起常態化的協調機制,為OPC發展過程中的“疑難雜症”提供解題思路。

  作為園區首批3個專業化OPC社區,人工智能産業園、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江蘇省語言計算及應用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的江蘇省多模態數字孿生技術重點實驗室,正成為催生未來獨角獸的“創業搖籃”。思必馳董秘、CMO龍夢竹説,思必馳在深度合成服務領域已通過8項演算法備案,涉及語言大模型、數字人生成、語音合成、聲音復刻等多個領域,與OPC的碰撞,將加速AI語音技術的規模化應用。

  “OPC的走熱,也為孵化器平臺帶來新思路。”蒲公英孵化器總經理吳曉梅介紹,公司6年孵化了290家AI企業,正收集和整合這些企業的技術、場景、需求,形成“AI能力地圖”,為OPC創業者實現“一鍵對接”。

  在蘇州工業園區,OPC創業者並非“一個人”在戰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協同的格局,正為“單人成軍”構築起強大後勤保障系統。2025年江蘇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大會上,西交利物浦大學科研協理副校長徐樹公表示,園區這種集全區之力形成的支持網絡,極大地降低了創新的門檻,使得個人的創造力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轉化為市場競爭力,也深刻重塑著區域的創新格局和産業生態。(新華日報 記者 孟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