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紅谷灘交警大隊鐵騎隊整裝待發。江西日報記者 洪子波攝
上饒市信州區西市街道200余名“西市格格”活躍在96個社區網格中,有效打通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省委政法委供圖)
法官在尋烏縣無訟村——圳下村進行普法宣傳。江西日報首席記者 毛江凡攝
執法人員利用搭載紅外熱成像、鐳射雷達等設備的警用無人機,與水面巡邏快艇配合,對鄱陽湖水域開展巡邏執法。(省委政法委供圖)
和諧江西,十年闊步。
十年之變,究竟能有多大?數據中寫著答案。
一條“平安線”貫穿始終——過去十年,江西治安案件、刑事立案、命案數分別下降13.18%、11.57%、51.89%,連續16年獲評全國平安建設(綜治工作)考評優秀省。
一條“幸福線”向上躍遷——十年間,全省公眾安全感從96.14%提升至98.53%,是全國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數字背後,是十年來全省上下對“和諧平安”的持續奮鬥,是社會治理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的不懈創新,是從頂層設計到末端治理社會治理體系的日趨完善,是堅持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治理效能的穩步提升。
紅土地上,百姓和順、城鄉和美、社會和諧的嶄新畫卷,正徐徐鋪展。
精心:標本兼治,從“平安”邁向“長安”
這個夏天,一場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在全省範圍內打響,給人間“煙火氣”裝上“安全閥”,讓安全觸手可及。
這樣的專項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從未間斷:“團圓”行動、“凈網”行動、“斷卡”行動、“崑崙”行動、“雲劍”行動……各項專項行動氣勢如虹,勢如破竹。
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江西推進大案攻堅、破“網”拔“傘”,一批長期得不到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案件被揭開蓋子、撕開口子、挖出根子。
十年來,江西老百姓遇到問題,“找個説法”更方便了。
從“跑多地”到“跑一地”,從“群眾跑”到“數據跑”,各級矛調中心升級為社會治理中心,匯集調解力量、部門人員、數據信息,讓群眾反映訴求和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不僅如此,江西還針對近年來房地産、物業、旅遊等重點民生領域矛盾糾紛易發多發態勢,引導建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近百個,匯聚起解紛的強大力量。
曾經信“訪”不信“法”,如今遇事先找“法”。全省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由2012年的95.8%提升到2021年的99.76%,“醫鬧”“校鬧”等突出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十年來,江西的企業遇到煩惱,解決難題更高效了。
江西著力精簡辦事程式、減少辦事環節、縮短辦理時限,持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執法結構得以重塑、執法事項高效集成、執法重心不斷下移。
曾經以“日”或“月”為單位的辦事時間,如今很多縮減為“分”;曾經需要一大堆資料的證明文件,如今“無證明”即可辦;曾經的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如今轉變為“綜合查一次”,贏得了企業口碑。
在深耕中壯大,在創新中發展。一項項改革,擦亮了平安江西、法治江西“金名片”,更展現了江西為民辦實事的深厚情懷。
精細:共建共治,從“獨唱”變為“合唱”
10個城區片區、1720個樓棟、21.5萬人,摸清底數要多久?泰和縣只用了兩天。
疫情之下,每一個網格都是寸土必爭的激戰前線。泰和縣將城區化整為零,169名網格員日夜奮戰,讓戰“疫”底數清、動態明。
十年來,江西社會治理為什麼能不斷深入?一條主線貫穿始終,那就是善於發動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密切聯繫群眾。
江西緊緊扭住群眾工作這條主線,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激活一切可以激活的“細胞”,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共建共治格局,已在全省各地基本形成。
這是平安意識持續增強的十年。
積小安,成大安。這些年來,“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為江西各級領導幹部的自覺行動。平安醫院、平安社區、平安校園……平安創建融入社會生活每一個角落。
在四年一度的平安中國建設表彰大會上,江西捧回3座全國平安建設的最高獎盃——“長安杯”,20塊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縣以及先進集體和個人的“金字招牌”,受表彰總數位居全國第三。
這是治理經驗持續迭代的十年。
綜治中心建設系統推進。貫通省市縣鄉村五級的2.3萬個綜治中心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高速運轉,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對網格實行全要素管理,將社會治理事項一一落實到網格中。
新時代“楓橋經驗”與時俱進。從省市縣三級專業調解平臺的組建,到風險管控清單制度的建立,再到《江西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的頒佈施行,解紛格局加快完善。
在全國率先出臺地方性法規解決“逢死必鬧”突出問題,全面推行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搭建全省社會心理服務熱線……和諧江西目標明確,步步推進。
這是群眾隊伍持續壯大的十年。
從城市到鄉村,7123余名網格員活躍在70307個網格中,如同一個個觸角,發現、分析、解決、核實反饋問題,將治理精細到每一個角落。
九江“潯城志警”、于都“打鐵佬”、樂平“幫幫團”等2萬多個群眾自治組織紮根田間地頭,270萬法律明白人、230萬名平安志願者活躍在群眾身邊,打開一個又一個基層複雜難解的問題“鎖扣”。
自治法治德治、共建共治共享,和諧江西建設不斷站上新的高度。
精準:智慧賦能,以“智理”促進“治理”
夜風習習,月光搖曳,南昌市灣裏區梅嶺景區內,一場音樂節即將開始。
景區指揮中心監控畫面上,人流車流實時數據,正以5秒一次的速度持續更新。“忙而不亂”的音樂節背後,是強大的數據研判系統。
放眼過去十年,一大批“互聯網+”平安建設應用場景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在打擊犯罪、治安防控、服務民生、社會治理等方面展現出強大動能。
“贛通碼”,是科學防疫、精準施策的江西“戰術”。人員管理“一碼”通行,指揮調度“一平臺”保障,紅、黃、綠三色健康碼既確保了安全防控,又保障了群眾通行。
“雪亮工程”深度應用。71萬路視頻線路像71萬隻“天眼”,守護著百姓平安,已建成的10238個智慧安防小區基本實現“零發案”。
從治安到“智安”,從管理到“智治”,豐富的數據資源,全新的技術手段,帶來的是系統性重塑——
新的平臺應運而生。集“智慧匯聚、智慧研判、智輔決策”于一體的全省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用2.3億條數據信息構建起一條“數據大動脈”,有效防範風險隱患。
新的技術深度運用。針對群眾深惡痛絕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江西建立預測預警模型,智慧分析可疑電話,計算出疑似受騙者,及時阻止相關案件發生。
新的場景不斷涌現。從十年前參加訴訟平均往返法院近6次,到“一次都不用跑”,“移動微法院”讓掌上立案、家門口解紛成為常態,讓相距千里的當事人從“天涯”變為“咫尺”,讓大大小小的矛盾化于未發、止于未訟。
和諧江西的宏偉藍圖,磅薄展開;一段全新的征程,再次開啟。(江西日報記者 楊 靜)
記者感言
平安和諧生活美
楊 靜
今天的江西,和諧如此真實可感,平安如此觸手可及。
過去十年間,江西堅持治理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斷夯實治理物質基礎、完善治理制度體系、疏浚治理源頭、增強治理軟實力,社會呈現出穩如磐石般的平安、和諧與穩定。
過去十年間,江西擰成一股繩、打成一塊鐵,不斷攻堅突破、守正出新、精準發力,一筆一筆地將“和諧江西”宏偉藍圖從“大寫意”繪製成了“工筆畫”。
一路走來,“和諧江西”建設取得了豐碩的實踐成果、管用的制度成果和創新的理論成果,已經成為江西的一張“金名片”。
在“和諧江西”的生動實踐裏,“中國之治”的成就和“中國之制”的優勢更加彰顯。
每一段征程的結束,都意味著新征程的開始。下一個十年,和諧江西,又將呈現出怎麼樣的壯美圖景?站上新的刻度,江西該如何再出發?
我們深知,全面建設和諧江西,絕非憑一日之功、一時之力可以實現,更不可能一勞永逸。未來十年,需要你我一起,齊心協力,繼續奮鬥。
我們深信,只要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在更廣領域上深入,在更深層面上拓展,讓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同步,平安法治與民生改善並進,和諧江西必將譜寫出更精彩的篇章。
期待下一個十年!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