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江西宜春奉新縣實現林長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
2024-09-19 18:32:2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震寰責編:邱觀史

  今年來,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抓手,在“林”字上精準發力,在“長”字上靶向施策,在“制”字上探索創新,蹚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之路,實現林長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

   建立完善制度體系,構建全域聯動新格局

  奉新縣堅持黨政同責、全域覆蓋的原則,全面建立縣(林業局)、鄉鎮(林場)、村層級林長組織體系,各級林長不斷強化責任擔當,構建起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障有力的長效運行機制,形成林長主動履職、林長辦統籌協調的格局。現有縣級林長15人,“三督”縣級總督1個、鄉級總督18個,村級總督127人,落實“五員”網格監管員18人,督導員175人,片管員207人,護林員96人,協助員485人,實現全域各層級林長組織體系全覆蓋。

  今年來,該縣以明責履責為導向,制定林長制辦公室工作、會議、督察督辦、巡察、信息通報5項制度,出臺林長制考核評價、責任追究、投訴舉報3個辦法,把工作責任夯實到各有林單位。為確保護林履職成效,還將把古樹名木巡護和圖斑事件上報處理納入各級林長巡林重要內容,並提升其在林長制考核中的分值。在嚴格落實巡護制度的同時,不斷強化巡護成效監管,縣林長辦每日對各鄉鎮護林履職情況進行通報,核實處理巡護APP上報的破壞森林資源的各類事件的情況也將作為重要的考核依據。

  豐富創新機制模式,實施高效管護新舉措

  奉新縣創新森林資源管理機制,將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傳統巡護相結合,持續推動破壞森林資源案件下降,切實築牢綠色生態屏障。

  實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建立“林長+監管員”“林長+護林員”網格化管理體系,推行分片包保責任制,各網格對資源管護、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防止林木濫伐盜伐等任務實行全覆蓋管理。同時,運用無人機協同開展森林資源巡護,與專業護林員巡邏、衛星遙感監測同步構建立體監管體系。促進行政執法、刑事司法與法律監督銜接配合,形成林業資源保護合力。該縣林業局持續推進行政執法機制改革創新,在“林長+檢察長+警長”協作機制基礎上,進一步構建“林長+公安局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協作機制,設立“林長+公檢法”聯合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林長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檢察公益訴訟的銜接,暢通林業執法處置案件閉環路徑,實現執法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

  鞏固拓展龍頭效應,形成融合發展新態勢

  該縣充分發揮林區資源優勢,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先後在特色種植業發展、集體林權改革、林業精準扶貧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激發涉林龍頭企業、國有林場、合作社等種植載體,強化林業龍頭企業品牌效應,培育一批典型的林下經濟企業和大戶,極大地釋放了綠色發展活力,初步形成了以油茶、花卉苗木、毛竹、森林旅遊等為代表的特色産業。

  奉新縣持續探索“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通過培育休閒採摘遊、農家樂等新型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花卉苗木、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産業。目前,該縣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35.47萬畝,林下經濟總産量5.7萬噸,實現總産值5.8億元,參與農戶1.3萬戶,林農人均年增收3360元。

  奉新縣探索“林業+生態旅遊”模式,大力發展森林旅遊、生態康養、休閒度假、農家民宿客棧等綠色産業,構建起“遊”為紐帶、“康”為主體、“養”為特色多業態互補的産業新格局,推動森林旅遊發展升級。以百丈、澡溪九仙、仰山鄉村公園、會埠天工苗藝坊等優勢項目為引領,重點打造了S519中帶線沿線鄉村、羅市鎮浙新組、甘坊鎮橫橋村等36個風景林示範點,創建了會埠耕香公園、仰山國家鄉村公園等省級鄉村森林公園2個,打造了羅市鎮港下村、會埠鎮車坪村等森林鄉村12個,實現了“林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産品變商品、青山變金山”的轉變。(文 余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