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洽灣鎮的濕地之畔,村民胡長棟帶著小孫女悠然漫步。“以前這裡很臟,垃圾四處散落,水渾濁不清。如今可好了,政府大力推進濕地修復,這兒大變樣,空氣清新,景色也美,我每天都要帶小孫女來這兒散步。”胡長棟滿臉笑容,言語間幸福感滿滿。
近年來,南豐縣緊緊抓住江西省首批濕地資源運營試點縣這一重大機遇,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濕地生態修復的征程上積極探索、奮勇前行,成功奏響了“兩山”價值轉化的動人樂章。
濕地修復:生態重塑的華麗轉身
在濕地修復的進程中,南豐縣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出多樣化且行之有效的修復模式。南豐縣濕地資源運營中心主任朱明勝説:“我們依據濕地後備資源的不同屬性,分類精準施策。就像琴城鎮、市山鎮的部分村辦公司,巧妙利用閒置的低窪地以及各類溝、塘、渠、堰,大力開展小微濕地建設。”
以當地著名的百年桔樹園為例,為改善桔園土壤品質,給桔樹提供更加健康的生長環境,2023年,南豐縣對78.5畝園地進行保護性改造,在傳統桔園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礎上,利用溝塘淤泥豐富的土壤養分,打造小微濕地。濕地建成後,曾經的死水變成了生機勃勃的池塘。多個水系被連通,水實現了流動;蘆葦、菖蒲、千屈菜、蓼子花、水蔥、睡蓮等水生植物,形成了沉水、浮水、挺水植物多層次的生態構造,進一步增加了生態系統的複雜性和穩定性。“水生植物的根系能過濾水中污染物,還能給土壤提供更多的氧氣,促進微生物活性,使蜜桔吸收到更多營養。”南豐桔文化旅遊産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黃紫娟介紹道。
除了小微濕地建設,南豐縣在其他濕地區域的生態系統恢復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曾經垃圾遍地、水質渾濁的濕地,如今已煥然一新。通過清理垃圾、治理污染、恢復植被等一系列措施,濕地的生態功能逐漸恢復。水生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鳥類等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和擴大。如今,這裡的濕地成為眾多動植物的家園,形成了一個完整而穩定的生態系統。
産業發展:“濕地+”模式的多元探索
南豐縣結合當地特色産業,探索出“濕地+特色産業”“濕地+生態工業”“濕地+文旅産業”等多種模式,“活”用濕地,充分釋放其生態紅利,提升産品濕地附加值。
“濕地+蜜桔”模式不僅改善了桔園的土壤和生態環境,還為“桔園遊”“生態遊”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好山好水出好果,良好的生態有利於提升南豐蜜桔的品質和産值。同時,建設小微濕地後,這裡風景秀麗,已經成了人們親近自然、休閒娛樂、參觀研學的好去處,豐富了當地的旅遊資源。”撫州市南豐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熊志華説。
在“濕地+甲魚”模式中,濕地為甲魚提供了天然的養殖環境,甲魚的品質得到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強。而“濕地+經濟作物”模式,則讓一些原本生長條件有限的經濟作物在濕地周邊茁壯成長,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吸引了眾多企業前來投資興業,推動了生態工業的崛起。江西萊檬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該公司總經理胡浩喆表示:“我們當初選擇來南豐投資建廠,最看重的就是這裡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南豐蜜桔品質優良,為我們的果汁加工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優質原料。”
江西萊檬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果膠項目的國際化創新生物科技公司,該公司運用先進的提取技術從榨汁後的蜜桔皮渣中提取果膠,致力於實現現代農産品深加工“吃幹榨凈”,推動現代農業、大健康、生物醫藥這三大領域融合發展。“我們的産品在市場上備受消費者青睞,不僅在國內各大城市暢銷無阻,還成功打入了歐洲、俄羅斯、印巴、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市場。南豐良好的生態環境賦予了我們産品獨特的魅力與競爭力,讓我們在市場中站穩腳跟,不斷發展壯大。”胡浩喆説道。
“濕地+文旅”模式如同一顆新星,在南豐這片土地上閃耀升起。在洽灣鎮經營著一家民宿的張老闆,曾經在繁華都市的喧囂中艱難打拼,當看到家鄉濕地修復後旅遊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興起,便毫不猶豫地決定回鄉創業。“以前這裡遊客寥寥無幾,冷冷清清。現在濕地修復後,前來觀光度假的遊客絡繹不絕,越來越多的人被這裡的美景吸引。我看準時機,開了這家民宿,生意十分火爆,旺季的時候房間都要提前好久預訂呢。”據統計數據顯示,洽灣鎮小微濕地公園在今年已接待遊客數量高達40萬人次。遊客們紛紛慕名而來,在這裡盡情欣賞濕地如詩如畫的美景,深入體驗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全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繁忙的生活中尋得一片寧靜與美好。
協同發展:多方力量的匯聚
南豐縣政府在濕地修復和“兩山”轉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南豐縣林業局局長李金平表示:“濕地修復工作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各方力量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我們林業局在濕地資源的調查、規劃、保護以及合理利用等諸多方面都充分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引領和保障作用,同時積極主動地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其中,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動濕地修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濕地修復和生態産業發展的政策,加大了對濕地保護和修復的資金投入,加強了濕地資源的管理和監督,為濕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在金融支持這一關鍵領域,南豐縣同樣成果斐然。南豐縣濕地資源運營中心與建行南豐支行成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創性地發放了濕地收儲及修復項目貸款6000萬元。建行南豐支行的負責人王超儒滿懷信心地説:“我們銀行積極響應國家大力倡導的綠色金融政策,全力為濕地修復項目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通過不斷創新金融産品,精心優化金融服務,切實助力南豐生態産業蓬勃發展,為南豐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貢獻金融力量。”
此外,南豐縣還積極探索濕地資源商品化、産業化的路徑,通過濕地佔補平衡指標交易、發放濕地生態權益證等方式,為濕地修復和産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支持。截至目前,南豐縣濕地資源運營中心已完成130.27畝濕地佔補平衡指標交易,交易金額約1200萬元;已發放生態權益證24本,共計29宗地;通過濕地生態權益證抵押貸款1宗,金額950萬元。
企業和民眾的積極參與也是南豐濕地蝶變的重要力量。眾多村辦公司積極謀劃開展濕地修復,面積合計1180畝,預計可為村集體經濟帶來約3000萬元的收入。村民們也積極參與到濕地保護和旅遊發展中,有的在濕地周邊發展農家樂、民宿等,有的成為濕地的守護者和宣傳員。
南豐縣通過堅定不移地推進濕地生態修復,成功走出一條推動“兩山”價值轉化的創新之路。這不僅讓濕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活力,也讓當地村民的生活變得更加富足,還吸引了眾多企業紛紛前來投資興業。在政府、企業、村民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豐正昂首闊步地走在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康莊大道上,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麗畫卷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綻放出璀璨光芒。
南豐縣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汪涯表示,下一步,南豐將持之以恒地探索創新,不斷挖掘濕地生態修復的潛力,讓濕地生態修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桔都人民,為踐行“兩山”理論貢獻更多獨具特色的“南豐經驗”,書寫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文 李鑫 袁國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