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江西撫州:守藝不輟 金銀細工工藝綻放新光彩
2024-12-25 16:25:2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鐘薇責編:尹紅燕

  老鎮、老街、老鋪,老手藝、老師傅、老顧客……在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上唐古鎮老街31號的寧氏金銀舖裏,一個“老”字有著濃濃的韻味。

  舖子的主人、非遺傳承人寧春明與金銀細工工藝有著深厚的緣分,寧氏祖輩至今五代人都從事金銀細工工藝製作。從85年開始從事這個行當,寧春明近40年時間沒有“挪過窩”。在他看來,這門手藝不僅僅是一份養家糊口的活計,更有一份割捨不下的執著與熱愛。

  “一生只做一件事,其實也沒那麼難。”寧春明説,自己從小喜歡畫畫,幼年時跟在爺爺身邊看他打磨金銀器,覺得爺爺手中的物件精美如畫,慢慢産生了興趣,就跟著學,這一學就再也沒有放下了。

  金銀細工製作技藝是一門製作金銀器物的傳統工藝,所制的金銀器物主要用於室內陳設欣賞,亦兼有實用功能。最開始這門技藝專為皇室宮廷服務,寧春明的祖上師從明藩益王府的金銀細工工匠,得到真傳。金銀細工製作技藝傳承嚴格,有些技法甚至只口傳身教,不落筆墨。“早年還有‘傳男不傳女、傳子不傳媳、傳內不傳外’的規矩,幾百年來傳承沒有斷真是運氣好,而今我是不興守這一套規矩了。”寧春明説。

  金銀細工製作技藝用料講究,主要製作材料是金銀貴金屬,品種有金銀首飾、金銀佩飾、金銀器皿和金銀擺飾四大類。經過長期的賡續傳承、藝術實踐,寧氏家族對金銀細工逐漸形成了精、準、美的風格。有的細工擺件薄如蟬翼,紋飾雕刻細如髮絲,製作極為精巧細緻。前些日子在古裝劇中火了一把的明代“海上仙山樓閣簪”,就是金銀細工製作的佳品。

  “金銀細工工藝體現了慢工出細活的特點,一件東西做下來少則十幾天、二十幾天,有的做上一兩個月也不是新鮮事。要學好這門手藝更不容易,鎏金、掐絲、錘揲、鑲嵌、炸珠、鏨刻等種種工藝都需要多年的經驗積累,才能精準掌握火候,全要吃下得不下十年工夫。沒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下冷板凳的意志,學不透手藝,造不出好物件。”寧春明説。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傳統金銀細工製作工藝産品也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為了重新擦亮金銀細工工藝品牌,思想開明的寧春明打破只傳授寧家男丁的舊俗,廣收門徒。如今兒子寧軻、兒媳張艷新,弟子劉一樂、鄭紅明、崔紅根都成為寧氏金銀細工工藝傳承的手藝人。

  “師父常説,要‘守’好老手藝,關鍵其實在‘傳’。要培養更多年輕學徒,我覺得還得培養年輕人的興趣和意志力,讓他們真正喜歡上這門手藝,用時髦的話説,叫作提升職業幸福感,比如我,就覺得很幸福。”劉一樂在説起傳承的話題時,一直樂樂呵呵的,笑得很是開懷。(文 王靜茹 彭國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