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普”做廣,把“惠”做實,是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應有之義。近年來,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圍繞省內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産、茶葉和中藥材七大産業,持續向涉農産業輸送動力,為“三農”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金融“活水”,推動普惠金融“開花結果”。
在贛南這片紅土地上,普惠金融的春風正吹遍企業的每一個角落。近日,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普惠金融”媒體調研團走進贛州,深入企業一線,探訪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踐行普惠金融服務的做法,見證金融“活水”助力地方經濟蓬勃發展。
金融“活水”助企再攀高峰
2020年,江西衛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衛棉紡織集團”)董事長陳可霸在前期花費一年時間選址、建設、投産後,在荒地之上建成了新的紡織生産基地。自此,優質棉紡織品行業內有了“衛棉”品牌。
2023年,為進一步提升産能,形成示範效應,陳可霸領導企業實施數字化、智慧化改造,通過引入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和信息化管理系統,大幅提高了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
“智慧化改造後,企業生産能耗降低了30%,用工成本節約了70%,還比傳統紡紗效率提高了30%。”陳可霸介紹道,産能和訂單的大幅提升,企業同時也面臨著採購大宗原材料資金短缺的問題。
江西衛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智慧生産間 攝影 汪婕
郵儲銀行江西于都縣支行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第一時間對接,為公司提供了1500萬元的房産抵押貸款。今年2月,在了解到該企業仍有資金需求後,該行又向其提供了2000萬元“科創信用貸”融資支持。
“郵儲銀行主動上門服務,辦理貸款的流程和手續都很簡單,辦貸效率高!”陳可霸説道。
在郵儲銀行的金融支持下,江西衛棉紡織集團不僅解決了資金難題,還通過金融産品和服務的創新,實現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2024年新建1個再生棉高附加值混紡紗“5G+智慧車間”以及2條廢棄紡織品循環再生利用生産線,企業産值從5億元提升至7億元。
江西衛棉紡織集團的成功轉型,成為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典型案例。如今,該集團集新型紡紗、再生纖維的研發、生産、銷售為一體,已成為當地紡織行業的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産品擁有ISO、BCI、GRS、OCS、GOTS等多項認證,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融春風幫企排憂解難
江西國興集團百丈泉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地方特色産品開發、研究、生産、加工、銷售的綜合型民營企業。
據悉,該公司以“開發地方名産,創造知名品牌”為發展方向,本著“厚道人、地道味”的經營宗旨,將贛南特産的獨特風味,加以現代技術與傳統工藝結合,精心打造出山茶油、興國魚絲、紅薯幹、興國灰鵝等系列産品,形成了“4+2+1”的主要産品結構,獲得“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全國主食示範企業”“江西省農業産業化省級龍頭企業”“江西省民營科技企業”“省扶貧龍頭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江西省肉禽食品行業十佳企業”等多項榮譽。
2023年12月,郵儲銀行江西興國縣支行為企業授信“科創E貸”500萬元,解決了企業的資金週轉問題,為企業致力於“4+2+1”建設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後勁。
江西國興集團百丈泉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相關産品 攝影 汪婕
“今年,我們公司又向郵儲銀行申請了300萬元資金支持,他們辦理貸款的速度很快,而且可以隨借隨還,很便利。”江西國興集團百丈泉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的袁總表示。
據了解,“科創E貸”是郵儲銀行推出的面向高品質科技型小微企業,基於稅務、科技特色數據的線上信用貸款産品,能有效解決部分科創企業無抵押物、無有效擔保的融資問題,對於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最高授信額度可達1000萬元。
金融服務為企保駕護航
鄉村振興路,金融不缺席。在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邦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裏,工人們將一顆顆碩大飽滿的臍橙分揀、打包,送往全國各地。
臍橙採摘現場 攝影 汪婕
興國縣邦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是一家集臍橙種植、果技服務、農資供應、果品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並帶動縣域15戶脫貧戶參與公司種植與管理,以入股加分紅方式助力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貢獻企業力量。
興國縣邦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郵儲銀行金融服務的保駕護航。從2016年的惠農信貸通200萬元,到2018年的抵押貸款200萬元,再到2020年和2022年的極速貸信用貸款,郵儲銀行一步步助力興國縣邦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完成了從起步到規模化、智慧化的轉型。
如今,在郵儲銀行的資金支持下,興國縣邦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臍橙産品已遠銷全國各地,企業還具備自動化清洗、分級選果、單果包裝、冷鏈儲藏等整套現代化加工服務,為臍橙産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了解,今年,郵儲銀行江西興國縣支行進一步為該企業提供産業鏈信用貸款95萬元,為其産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更強有力的金融支持。(文 汪婕 盧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