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西消息(記者 張震寰):綿延的武夷山脈如一條巨龍橫亙贛閩交界。冬至前夕,武夷山國家公園依然生機盎然。12月18日,“生態武夷 秀甲贛鄱”媒體采風團深入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探尋這片綠水青山在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方面的生動實踐。
2021年,我國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其中,武夷山國家公園是唯一一個地處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産地的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地處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南部,是武夷山脈北段的西北坡,總面積279平方公里,約佔國家公園總面積的21.8%。被譽為“千峰之首”的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的測量點就位於江西片區內,複雜的地質地貌和氣候條件,讓武夷山成為許多古老、孑遺物種的“世外桃源”,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被譽為“世界生物之窗”。
科技賦能,守護“綠色家底”
郭洪興接受採訪
“通過武夷山國家公園資源管理平臺,我們的日常管理和保護工作更加高效和便捷了。”在葉家廠保護站,站長郭洪興向采風團介紹了武夷山國家公園的智慧化管理平臺。一塊螢幕上實時滾動著各類監測數據,紅外相機捕捉到的野生動物影像清晰可見。郭洪興介紹,兩百多臺紅外相機如同“生態衛士”的眼睛,默默記錄著這座大山裏的美麗生靈。“我們監測到了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如黃腹角雉、黑麂、白頸長尾雉等,甚至還拍到過母熊帶小熊覓食的溫馨畫面。”這些珍貴的數據,不僅為科研人員提供了一手資料,也為公眾了解武夷山的生物多樣性打開了一扇窗口。
無人機巡邏
除了地面布設的“千里眼”,翱翔于林海之上的“空中巡邏兵”——無人機,也正成為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科技護林的又一有力支撐。“相較于傳統的人工巡護,無人機視野更廣、效率更高,能夠快速抵達人跡罕至的區域。”郭洪興介紹,無人機能夠對大面積的森林進行巡查,及時發現火災隱患、非法入侵、破壞植被等情況,並將實時畫面傳輸回指揮中心,不僅提升了巡護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巡護人員前往危險區域的安全風險。
聯防聯保,共築生態屏障
武夷山國家公園桐木關
武夷山國家公園橫跨贛閩,其生態系統的保護離不開兩省的協同發力。“閩贛攜手,共護武夷”已成為守護這片綠水青山的共識與行動。
為打破行政區劃帶來的壁壘,江西與福建兩省建立了常態化的聯防聯保工作機制。兩省護林隊伍定期開展聯合巡護,共同排查火災隱患,嚴厲打擊非法盜獵、濫砍盜伐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並共同應對應急救援方面的挑戰。
“前不久發生了一起登山愛好者迷路事件,贛閩兩地立刻進行聯動搜救。”郭洪興介紹,接到求助信息後,兩省相關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搜救隊伍克服地形複雜、夜間視線差等困難,通力合作,最終將被困人員安全轉移。這種跨越行政區劃、整合資源力量的聯防聯保模式,有效提升了武夷山國家公園的管護品質。
生態惠民,繪就幸福底色
既是守護綠水青山,也是造福一方百姓。在鉛山縣武夷山鎮西坑村,采風團遇見了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鉛山河紅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文龍。
李文龍介紹河紅茶
“過去靠茶葉和毛竹,一年到頭也就掙個兩三千塊,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回憶起往昔,李文龍感慨萬千。“武夷山國家公園設立後,來的人多了,我的民宿和茶葉也跟著火了!”如今,他的民宿“高山桐紅”經過翻新擴建,煥然一新,民宿單價也水漲船高。“現在一年下來,光民宿和茶葉就能有四十幾萬的純收入,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李文龍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武夷山國家公園的設立,不僅提升了當地的知名度,也為特色産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客人來了,我都會推薦我們的河紅茶、蜂蜜這些土特産,他們都説好!”談到未來,李文龍充滿信心,“依託武夷山國家公園,我們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紅火!”
千年茶魂,散發時代新香
河紅茶,這一承載著鉛山歷史文化底蘊的“金葉子”,也隨著武夷山國家公園的建設而重煥生機。據史料記載,河紅茶古稱“江西烏”“烏堆”,早在明代就已聲名鵲起。
當時,地處武夷山脈北麓信江河畔的河口是重要的茶葉集散地,茶商雲集,盛極一時。然而,近代以來,河紅茶逐漸沉寂。近年來,鉛山縣積極挖掘和傳承河紅茶文化,並將其與國家公園品牌相結合,賦予了這一傳統産業新的時代內涵。李文龍正是這一轉變的受益者和見證者,也是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堅持“保護優先、生態為民、科學利用”,實現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融合發展的生動縮影。
山水相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保護髮展的生動寫照。從科技賦能的精准保護,到跨區域協同的聯防聯保,再到生態惠民的産業發展,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不僅築牢了生態保護屏障,也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讓這片秀美的山水在煥發出更加美麗的光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