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宜春奉新縣推進“森林+”模式實現林業多元化發展
2025-06-04 19:30:0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鐘薇責編:尹紅燕

  近年來,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通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森林+”模式,大力發展多元化業態,取得了可喜成效。改革前,奉新縣存在第一輪承包即將到期、林地碎片化、産業結構單一等問題,制約了林業産業的發展。如今,奉新縣通過落實三權分置、創新收儲機制、推進“森林+”模式等舉措,逐步化解了這些問題,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奉新縣率先推進集體林權統一延包30年,涉及責任山81.8萬畝、65121宗地,惠及2.1萬餘戶林農。奉新縣通過建立“一林一檔”林權電子檔案,接入不動産登記系統和縣檔案館,實現了林權確權發證向鄉鎮延伸。同時,建立林業經營收益權證制度,將林下經濟、花卉苗木、碳匯等非木質收益權納入登記範圍,賦予林農更多財産性權利,撬動銀行貸款近千萬元,培育了一批新型林業經營主體。

  奉新縣政府投入600萬元設立林權收儲擔保基金,成立國有獨資公司作為收儲主體,建立林權資源儲備庫、需求信息庫和交易場景。通過收儲分散林地,整合山場形成連片經營的“資源池”,吸引社會資本注入。例如,會埠鎮天工花木城通過“苗木上山”工程,打造三産融合的特色産業園,收集儲備3000畝林地,按50畝-70畝為一個單元規劃種植品種,進行再出租招商,作為産業園配套的優質苗木基地和文旅開發的農林綜合園區進行建設。

  “森林+生態旅遊”,推動三産融合。奉新縣依託森林資源開發農林綜合體、森林康養、休閒觀光等多元旅遊業態。在赤岸鎮打造萬畝獼猴桃産業示範園、會埠鎮打造天工花木城,集成採摘、科普、民宿等功能,通過音樂燈光秀、鮮花市集等活動,延伸消費場景,提升産業附加值,年吸引遊客超10萬人次。柳溪鄉“九百山居”、仰山鄉“若谷山房”等民宿改造森林康養基地,發展登山、林下種植體驗等業態,推動“林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

  “森林+特色産業”,打造全鏈條經濟。奉新縣建成九百線百里萬畝竹海生態經濟示範帶,開發竹工藝品和“以竹代塑”産品,建設竹産業園和初加工基地,年産值超16億元。提升全省首個精品花木市場“天工苗藝坊”,建成“一站式花卉苗木配送中心”天工花木城,推動“花木+文旅”“花木+會展”融合,帶動全縣花卉苗木面積達10萬畝。作為中華獼猴桃發源地,奉新縣通過規模化流轉林地,發展“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建成9.5萬畝生産基地,年綜合産值超9億元。推廣“四統一分”模式,通過“企業+農戶”“國有採育林場+農戶”共建,配套建設油茶服務中心,建成5萬畝高産油茶基地,帶動1600余戶農戶參與。

  “森林+科技賦能”,推廣複合經營。奉新縣加強了15個林業發展中心基層鄉鎮服務站建設,充分發揮林業科技推廣員的作用,成立油茶、苗木等專業服務團,邀請鄉土專家,開展送科技下鄉和進村入企服務。指導林企、林農提升資源效能發展複合經營,推廣林苗、林果、林藥、林菌、林禽等林下經濟發展複合經營模式。例如,奉新縣金海中草藥種植有限公司在柳溪鄉種植3468畝中草藥草珊瑚和虎杖,帶動當地300余戶農戶就業。縣國有採育林場探索“國有林+集體林+農戶”模式,提升集體林經營水準,新建崗梅藥材基地900畝、林下養殖靈芝烏雞2萬羽。

  奉新縣通過深化林改,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品質不斷提高,生態系統更加穩定,生物多樣性得到豐富,實現了從“擴綠”到“提質”的轉變。毛竹、花卉苗木等林業産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森林旅遊收入2024年同比增長30%;林農收入大幅增加,一方面通過流轉林地獲得租金收入,另一方面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為林農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了勞務收入;環境更加宜居,“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成為奉新城鄉的標配。(文 鐘永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