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江西省市場監管局“五個一”舉措助力江西檢驗檢測高品質發展
2025-06-12 11:37:0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鐘薇責編:尹紅燕

  檢驗檢測是品質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重點支持發展的高技術服務業和生産性服務業,在保護生態環境、提升産品品質、推動産業升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24年以來,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圍繞強監管、提品質、促發展工作思路,堅持多措並舉,全面加強檢驗檢測機構監管,規範檢驗檢測市場秩序,提升檢驗檢測服務效能,推動檢驗檢測與産業鏈深度融合,助推全省“1269”行動産業高品質發展。

  一是組織實施一次雙隨機監督檢查嚴監管。2024年以來,圍繞機動車、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産品品質等社會關注度高、涉及民生領域的檢驗檢測機構作為重點抽查對象,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生態環境、公安等部門開展2024年度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共抽查了各類檢測機構497家,其中機動車檢測機構221家、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91家、食品安全檢測機構39家、産品品質檢測機構24家、特種設備檢測機構36家、建設工程品質檢測機構86家,排查發現了一些問題隱患,立案查辦了一批檢驗檢測違法案件,市場環境得到有效凈化。

  二是部署開展一系列專項行動惠民生。聚焦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食品、機動車、建築、環保等“舌尖上”“車輪上”“屋檐下”的檢驗檢測弄虛作假、違規經營等突出問題,省市場監管局牽頭聯合公安、生態環境、住建等部門開展檢驗檢測綜合治理行動、全省機動車檢驗專項整治、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專項整治等系列專項整治,重拳打擊檢驗檢測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共立案查處106件,暫停證書或登出15家,移交公安線索案件2件,有效打擊檢驗檢測市場亂象。深入實施檢驗檢測促進産業優化升級行動,確定9個檢驗檢測促進産業優化升級重點項目,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産值2050.43萬元,累計為群眾和企業減免檢驗檢測費用1529.15萬元,有力保障了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提升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三是聯合開展一次檢驗檢測能力驗證促提升。根據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簽署的《關於推進檢驗檢測合作互認的意見》備忘錄精神和要求,進一步加強檢驗檢測區域協作,促進檢驗檢測數據和結果互認,2024年7月至10月江西省市場監管局與湖北、河南、湖南等中部地區省市場監管局聯合開展2024年度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活動,江西共226家機構參加了在環境環保、食品安全、電氣電工、輕工包裝等4個領域的能力驗證,持續提高江西省檢驗檢測機構的技術能力,共同促進中部地區檢驗檢測能力提升。

  四是全力打造一個檢驗檢測服務平臺強支撐。省市場監管局大力推進檢驗檢測服務平臺建設,出臺《江西省産品品質檢驗檢測中心管理辦法》,著力創建一批服務於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國家和省級質檢中心,助力全省産業優化升級和經濟高品質發展。成功推動油茶國檢中心擴項更名,江西省政府專門向市場監管總局去函推薦1家省級質檢中心申報國家質檢中心。加大省級質檢中心建設力度,2024年以來共批准籌建緊固件、VR/AR及數字信息、人工智能、精細化工、有色金屬及滑石等5家省質檢中心,驗收通過數字電子材料、鋼鐵冶金、含硒食品、有機硅共4家省級質檢中心,覆蓋了電子信息、有色金屬、新能源等9條重點産業鏈和5個先進製造業集群,為全省“1269”行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五是制定出臺一批制度機制促長效。建立健全綜合監管機制,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省公安廳、省生態環境廳制定下發《江西省機動車檢驗檢測機構跨部門綜合監管工作機制》,完善部門間線索通報、風險交流、聯合執法、聯合懲戒等工作機制,推動“進一次門”查多項事,避免多頭執法、重復檢查。制定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事中事後監管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在擬制3個配套性制度機制文件,通過明確監管責任、完善監管制度機制、健全監管方式手段、強化主體責任落實等措施,加強對檢驗檢測領域的全鏈條、全方位監管,著力構建全省檢驗檢測領域“1+3”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實現監管的規範化、常態化、精準化、長效化。(文 嚴有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