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贛鄱青年奏響新時代華章:“青春華章·‘贛’勁十足”網絡大思政課在南昌舉行
2025-06-20 14:41:5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震寰責編:王悅陽

  紅色基因如何在新時代煥發生機?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如何交相輝映?6月19日晚,一場別開生面的“青春華章·‘贛’勁十足”網絡大思政課主題活動在南昌大學舉行,通過跨越時空的對話,生動詮釋了贛鄱青年如何在傳承中創新、在堅守中奮進。

  紅色基因:從瑞金松林到井岡山星火

  “華質彬。到!華欽梁。到!華欽材。到!”舞臺上,《紅土魂|十七棵松》展演節目年輕表演者的鏗鏘應答,將時光拉回91年前的烽火歲月。贛州市瑞金華屋17名男青年投身長征,在後山種下17棵松苗,如今青松如豐碑,而他們的身影永遠定格在了長征路上。

贛鄱青年奏響新時代華章:“青春華章·‘贛’勁十足”網絡大思政課在南昌舉行_fororder_贛鄱青年奏響新時代華章282

《紅土魂|十七棵松》展演節目

  “瑞金10800位男兒”“興國12038位男兒”的犧牲數字令人震撼。而井岡山精神的傳承者毛浩夫的故事同樣令人動容。這位留學歸國的青年,9年前毅然接過爺爺毛秉華“井岡山精神第一宣講員”的接力棒,用雙語講述紅色故事,讓井岡山的星火跨越山海。

  南昌大學參加此次活動的學生表示:“毛浩夫的選擇讓我深受觸動。在當下物質豐富的時代,他放棄更好的發展前景,回到家鄉傳承紅色基因,這種精神力量是我們這代人最需要的。”

  科技創新:從實驗室到時代前沿

  “從一個玻璃杯、玻璃棒開始建設自己的實驗室……”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謝明勇的講述,揭示了科研工作背後的艱辛與堅持。

贛鄱青年奏響新時代華章:“青春華章·‘贛’勁十足”網絡大思政課在南昌舉行_fororder_贛鄱青年奏響新時代華章594

謝明勇講述《用青春鋪路 讓理想延伸》思政課

  在謝明勇院士的帶領下,南昌大學食品科學團隊已成為國內領先的研究力量。謝院士在活動中強調:“科學研究不是冰冷的公式和枯燥的實驗,而是時代浪潮中無數科研人員的熱血擔當。”這番話引起了在場青年學子的強烈共鳴。

  “時代楷模”單杏花29年深耕鐵路客票系統的故事,則展現了科技創新背後的執著與情懷。“系統從無到有,車票卻從有變成了無。”她的講述讓觀眾感受到科技進步背後的人文關懷。

贛鄱青年奏響新時代華章:“青春華章·‘贛’勁十足”網絡大思政課在南昌舉行_fororder_贛鄱青年奏響新時代華章803

“時代楷模”單杏花講述深耕鐵路客票系統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展示的AI技術傳承紅色基因的創新實踐,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該校主講人表示:“我們利用AI技術重現歷史場景,讓年輕人能以更沉浸式的方式感受革命歷史,這是科技賦能思政教育的新嘗試。”

  文化傳承:古老戲曲煥發新生

  在文化傳承環節,贛劇傳承人陳俐帶領同學們學習贛劇中的經典手勢,舞臺上下翻飛的雙手,成為文化自信的生動詮釋。

贛鄱青年奏響新時代華章:“青春華章·‘贛’勁十足”網絡大思政課在南昌舉行_fororder_贛鄱青年奏響新時代華章1006

水袖舞《世界贈予我的》

  水袖舞《世界贈予我的》將表演空間從舞臺延展至走廊,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讓千年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一位觀眾表示:“以前覺得傳統戲曲離我們很遠,但今天的表演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創新的表達方式特別吸引我們年輕人。”

  青春擔當:紮根贛鄱 服務社會

  2025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江西兵哥送菜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堃源的創業故事,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他為3210名退役軍人及軍屬搭建就業平臺,助力6200戶老鄉增收。

贛鄱青年奏響新時代華章:“青春華章·‘贛’勁十足”網絡大思政課在南昌舉行_fororder_贛鄱青年奏響新時代華章1234

陳堃源講述創業故事

  陳堃源表示:“退役不褪色,創業為鄉親。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鄉親過上好日子,這是我作為一名退役軍人的使命擔當。”

  在《星辰大海》環節中,贛鄱青年在柔性光伏板、岩土災變防控、光電信息、文化傳播等領域的奮鬥故事,勾勒出新時代青年逐夢前行的生動圖景。

  青春華章:續寫民族復興新篇

  活動在一曲《致吾輩》合唱中推向高潮。“紅日初升,破曉光。香樟樹下,志昂揚。”戲腔與戲服的融合,彰顯著贛鄱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激昂的旋律中,新時代青年正將個人理想熔鑄為民族復興的火炬。這場大思政課打破了傳統課堂的界限,通過故事講述、藝術表演等多種形式,讓思政教育更加生動鮮活。贛鄱大地的紅色基因、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交相輝映,為青年學子提供了精神指引。

  從瑞金華屋的松林到井岡山的星火,從實驗室的數據到數字中國的科技成就,百餘年來,贛鄱青年的奮鬥意志始終奔涌向前。這場生動的思政課,以鮮活的實踐證明:人生正當時,新時代青年正以蓬勃之姿紮根贛鄱大地,勇立時代潮頭,必將成為續寫民族復興華章的中堅力量。(文/圖 汪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