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青春華章,“贛”勁十足 】走出小課堂,融入大社會 青春映照在誰的身上?
2025-06-24 09:53:12來源:人民網編輯:尹紅燕責編:尹紅燕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我想投入到鄉村振興中去,不知道自己的專業能否勝任?”

  “每一個有志於參與鄉村振興事業的大學生都有用武之地。只要堅定信心,在鄉村也能夠幹出一番事業。”

  近日,來自江西農業大學的數十名師生來到安義縣鳳崗村的稻田裏,圍繞鄉村振興,一問一答,和當地農業專家一起,上了一堂生動的“田間思政課”。

  “大思政課”之大,大在是一門社會大課。作為全國“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近年來,江西各地引導青年學子走出校園,深入田野鄉村開展調查研究,走進生産一線觸摸時代脈搏,突破課堂空間的局限,構建起貫穿校園與社會的思政“大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讓學生親身感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青春華章,“贛”勁十足 】走出小課堂,融入大社會 青春映照在誰的身上?_fororder_1

贛南師範大學師生走進南康傢具企業,感受新質生産力的蓬勃發展。聶紹群攝

  紅色,是江西永恒的底色。在這片被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土地上,一處處革命遺址構築成“精神坐標”,融入血脈的紅色基因在這裡代代相傳。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無疑是講好“大思政課”的富礦。

  深挖“紅”的富礦,做實“大”的文章,江西各高校正把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改革創新。

  在井岡山大學,有一台長演不衰的節目——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這部紅色劇目生動再現了井岡山革命鬥爭的光輝歲月。

  “井岡山精神雖然只有短短幾十個字,但每一個字都有深刻含義,井岡山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傳承和弘揚。”該校學生羅銳看完演出後激動地説。

  今天的青少年成長環境與孕育紅色文化的歷史環境截然不同,對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可能有距離感。要想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創新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編寫紅色教材、打造紅色精品課程、舉辦紅色文化創新賽事、推進紅色藝術精品巡演……

  為發揮資源優勢,江西大力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在全省高校開展“紅色走讀”,在全省中小學開展“追尋紅色足跡”研學實踐和“誦讀紅色家書 講述英烈故事”巡演活動,培育紅色基因傳承示範校、紅色班級、紅色文化精品課,構建特色鮮明的紅色文化育人品牌,紅色資源成了串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生動教材與紐帶。

  辦好思政課,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從“一課一師”到“一課多師”,南昌大學推動課堂從“被動學”向“主動思”轉化,立足江西省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該校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成了線上紅色資源庫,利用VR技術,引入71部紅色場館線上展示資源,實現歷史情景再現,切實增強學生的現場體驗感。

  用好“社會大資源”,強化“開門辦思政”理念。南昌航空大學邀請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南昌市小平小道陳列館等的工作人員走進思政課堂,馬克思主義學院“知行”宣講團成員、“研習會”成員走進思政課堂,開展“雙師同堂”“師生同臺”課。

  該校還開設了極具江西地方特色的四史課,立足江西地方特色歷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和航空文化融入課程,用數字博物館賦能“四史”教育。目前,“四史”點擊量2189萬,累計互動次數49.2萬次,選課院校54多所。

  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思政課堂不僅要思想的碰撞,還要情感的共鳴。

【青春華章,“贛”勁十足 】走出小課堂,融入大社會 青春映照在誰的身上?_fororder_2

江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玉鑫課後與學生進行交流研討。受訪者供圖

  在江西師範大學,王鈺鑫的思政課是學生們爭搶的“金課”。可當年他剛到江西師範大學時,時常為學生們心不在焉的聽課狀態煩惱。

  為了讓思政課入耳入腦入心,這位85後教師用盡渾身解數:收集學習資料,建立資料“廚房”;保持讀新聞的習慣,手機上安裝了10多個新聞資訊客戶端;將交響樂與黨史相結合推出“黨史百年與交響樂”……如今王鈺鑫已經是學校的“網紅教師”。

  師生角色可以互換,講臺可以搬到舞臺,舞臺上也能開辦講臺,學生從傾聽者變為講述者、從旁觀者變為演繹者,思政課堂既“有意義”又“有意思”。悄然間,思政課改革創新的一池春水在贛鄱大地上涌動起來。

  如今的江西,思政課已從傳統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從單一講授變為多元實踐,從知識傳授變為文化浸潤。通過田間地頭的實踐、紅色文化的熏陶和名師的創新教學,江西讓思政課真正成為鑄魂育人的關鍵課程,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