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青春華章·贛勁十足】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我的井岡行”紅色研學實踐活動
2025-07-02 15:37:4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鐘薇責編:尹紅燕

  6月28日至30日,吉安職業技術學院組織70余名師生開展“我的井岡行”紅色研學實踐活動。此次實踐活動,既是策應吉安市委打造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示範區、擦亮吉安職業技術學院“井岡紅”文化育人品牌、鞏固紅色基因傳承示範校建設之舉,也是落實“大思政課”綜合改革建設的生動舉措。

  示範帶頭講思政課,激發學子立技能報國之志

  在大井朱毛舊居,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專職副書記姚珊與師生們一起重溫革命歷史,並聚焦舊居內的“讀書石”“殘墻”“感情樹”三件革命文物,向師生們深情講述背後的歷史故事與當代啟示。

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奮進力量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我的井岡行”紅色研學實踐活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02100554

姚珊現場授課 供圖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

  “這塊不起眼的‘讀書石’,是毛主席在井岡山時期的‘書桌’。”姚珊指著白屋天井旁的石頭説,“即使在缺衣少食、敵情嚴峻的歲月,毛主席依然手不釋卷,這種對知識的渴望,正是我們新時代青年需要繼承的精神品質。”她強調,學習是立身之本,作為職業院校學生,更應錘鍊技能,以“讀書石”精神破解“本領恐慌”,成為服務國家的能工巧匠。在現場思政課講授中,姚珊將歷史文物與現實啟示相結合,既有深情講述,又有互動提問。來自融媒體中心的胡思穎同學説:“姚書記的課讓我豁然開朗,原來紅色基因就在這些具體的文物和故事裏,離我們並不遠。回到學校後,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線課堂促共情,增強紅色思政教育吸引力

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奮進力量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我的井岡行”紅色研學實踐活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02100622

師生同堂共同聆聽音樂思政課 供圖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

  在“我的井岡行”研學基地,師生同堂共同聆聽了音樂思政課——《人民的軍隊》。通過回溯井岡山時期的武裝鬥爭到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系統解讀了國防建設的歷史與現狀,一個個革命人物、一個個生動案例,展示了紅軍用“小米加步槍”贏得勝利背後的感人事跡。”智慧建造學院的肖昊同學説:“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雖然不是人人都要穿上軍裝,但都可以用自己的技能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我要學好專業知識,將來為國防科技工業添磚加瓦。”

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奮進力量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我的井岡行”紅色研學實踐活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02100625

師生參觀毛澤東同志舊居 供圖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

  在茨坪毛澤東同志舊居,學生們仔細觀察舊居中的煤油燈、木桌、硬板床,仿佛看到了偉人在深夜奮筆疾書的身影。馬克思主義學院李久旺老師説:“毛主席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堅持調查研究,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等光輝著作,這就是實事求是、勇於鬥爭的最好詮釋。”“對比當年的條件,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太優越了,沒有理由不努力。作為護理學子,要以護衛人民健康為己任,努力提高技能本領。”醫護學院學生劉燦燦感慨道。

  將理論闡釋與實物觀摩相結合,將紅色歷史與現實需要相結合,這堂“行走的思政課”,引發學生共鳴,讓思政教育更顯生命力。

  追尋革命歷史,感悟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奮進力量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我的井岡行”紅色研學實踐活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02100633

師生們參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 供圖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

  研學實踐中,師生們先後赴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黃洋界舊址、朱毛舊居等地,在現場講解中穿越歷史,深刻感悟井岡山鬥爭時期背後的波瀾壯闊。“當聽到大小五井120戶人家被殺絕69戶時,我的心靈受到極大震撼。”入黨積極分子王建忠眼眶濕潤,“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唯有奮鬥才能告慰英靈。”

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奮進力量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我的井岡行”紅色研學實踐活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02100640

師生體驗“我與總書記一起‘打糍粑’” 供圖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

  在神山村,師生們認真聆聽了《鄉村蝶變,共赴新程》現場教學,走進村民家中參觀民宿、手工藝作坊,與當地竹編藝人探討技藝創新,體驗“我與總書記一起‘打糍粑’”。師生們輪流揮錘,在糯米的香甜中感受鄉村振興帶來的發展速度。“總書記當年在神山村‘打糍粑’的場景,體現了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繫。我們打糍粑,不僅是體驗民俗,更是傳承‘依靠群眾’的精神。”來自學校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班的李秋虹同學説。

  深入探討促交流,“五育”並舉育時代新人

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奮進力量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我的井岡行”紅色研學實踐活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02100643

師生們體驗田間勞作 供圖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

  研學期間,帶隊老師組織來自省級紅色班級、非遺傳承實驗班、吉州窯藝術研究院、校級學生組織骨幹和邊疆民族地區各族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 共築中華夢”研學項目的同學們,深入探討大學生如何樹立“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堅定信念和傳承井岡山時期“紅米飯南瓜湯”的艱苦奮鬥精神。與此同時,還組織同學就“紅色旅遊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進行大調研,他們走訪村民和商戶、採訪遊客、收集數據資料,力求形成調研報告為當地發展提供對策。機電學院的郭祚作同學説:“這次深入了解了紅軍戰士肩挑百斤糧食在山路上奔波的故事,想想自己的生活太安逸了,以後要多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志願活動,在社會鍛鍊中了解社情國情,才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發展目標!”

  此次“我的井岡行”研學實踐,師生們行走在井岡山的青山綠水間,觸摸歷史的溫度,感悟精神的力量,創新融入校領導講思政課、一課多師、雙師同堂、實踐體驗、現場教學、音樂思政等“大思政課”綜合改革元素,讓更多學生在紅色研學中堅定理想信念,錘鍊過硬本領,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注入了強勁的紅色動能。(文 李久旺 黃森文 劉振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