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西報道(記者 張震寰):推開倉庫大門,層層疊疊的貨架上,無數被稱為“菌棒”的罐子一眼望不到邊,蔚為壯觀。湊近細看,罐內飽滿的菌菇長勢喜人,空氣中瀰漫著獨特的香味。7月12日,在撫州市廣昌縣利財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這壯觀的一幕引來了記者們的驚嘆。
菌棒群在貨架上整齊碼放 攝影 張震寰
公司負責人謝遠財捧起一根菌棒,笑著向大家介紹相關知識。原來,這些菌棒的“主料”,正是過去無人問津的蓮蓬、蓮子殼和茶籽殼。“我們是蓮鄉,最不缺的就是這個。把它們變廢為寶,不僅成本降下來,種出的菌菇品質還特別好,達到了綠色有機標準。”
這一“蘑法”實現的關鍵來自公司創新的“液體菌種”技術。據謝遠財介紹,傳統固體菌種,菌絲長滿需要3個月,出菇更是要等上半年;而新技術將菌絲生長時間縮短至26天,從接種到採摘完畢全程僅需75天,成活率更是高達99.8%。
菌棒內部 攝影 張震寰
時間的縮短,帶來的是效益的躍升。經過曾經的“廢料”滋養,飽滿的菌菇成了遠銷海內外的“香餑餑”。“今年預計産值能到1.6億元!”謝遠財的語氣裏滿是喜悅。從樟芝、桑黃到茶樹菇,十余種珍稀菌菇在這片創新的土壤,長成廣昌高品質發展的新風景。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利財公司的“菌菇經”不僅是自身的生意經,更成了帶動一方百姓的“致富經”。
“公司+林場+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發展林下經濟,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千家萬戶的“致富門”。從菌棒製作到日常管護,再到最後的採摘環節,完整的産業鏈條為周邊2000余戶村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戶均年增收超過6000元。
“以前種田看天吃飯,現在在家門口的菌菇基地上班,技術有人教,收入有保障,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正在忙碌的農戶老李臉上的笑容樸實而燦爛。
放眼全縣,這樣的“共贏”故事正在不斷上演。依託利財這樣的龍頭企業,廣昌已在各鄉鎮建立起11個食用菌種植基地,帶動了1680戶種植大戶,輻射就業超過一萬人。曾經沉寂的山林與蓮塘,如今成了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