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蓮鄉廣昌:千頃碧波翻作畫 一雙巧手點成金
2025-07-14 15:58:2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鐘薇責編:尹紅燕

  國際在線江西報道(記者 張震寰):1.08平方公里的蓮葉鋪展天際,無邊無垠,將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詩意想像,化為眼前可感可觸的壯麗現實。7月13日,在撫州廣昌姚西村,如織的遊人紛紛舉起手中鏡頭記錄這壯觀一幕。此時正值第二十屆廣昌蓮花旅遊文化節啟幕的次日,許多外地遊客專程赴廣昌賞蓮。

蓮鄉廣昌:千頃碧波翻作畫 一雙巧手點成金_fororder_圖片9

姚西村蓮海 攝影 張震寰

  姚西村的蓮海不僅在視覺上一望無際,並且是實實在在的世界之最,于2016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最大蓮池”。立於觀景臺上遠眺,碧波萬頃,紅、白、粉三色蓮花如繁星點點,散落其間,構成一幅壯麗的生態畫卷。風過蓮動,花影搖曳,空氣中瀰漫著沁人心脾的清香。

  在蓮池旁的廣場上,一場精彩的通蓮手作技藝展示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當地蓮農巧手翻飛,一枚枚青澀的蓮蓬在她們指尖迅速地完成剝殼、去皮、通芯的全過程。雖然如今借助機器已經能夠實現生産效率的巨大提升,但這門傳統手藝,卻被完整地傳承了下來。2008年,廣昌白蓮生産技藝與習俗被列入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它不僅是遊客眼中新奇的表演,更是廣昌蓮農世代相傳的“看家本領”。

蓮鄉廣昌:千頃碧波翻作畫 一雙巧手點成金_fororder_圖片10

傳統廣昌白蓮生産技藝 攝影 張震寰

  一招一式,連接著歷史與今天。從唐朝儀鳳年間算起,廣昌白蓮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史,更曾是明朝的皇家“貢品”。這份厚重的歷史底蘊,讓遊客眼前的每一朵蓮花、每一粒蓮子,都承載著穿越千年的文化記憶。

  據了解,20世紀90年代,因品種退化,廣昌白蓮産業一度陷入畝産僅70斤的困境。面對危機,廣昌人將目光投向了浩瀚星空。1994年,廣昌開創性地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將白蓮種子送上太空。經過科研人員的艱苦選育,“太空蓮”系列橫空出世,將畝産一舉提升至200斤,徹底改寫了中國子蓮産業的格局。

蓮鄉廣昌:千頃碧波翻作畫 一雙巧手點成金_fororder_圖片11

完成“通芯”的蓮子 攝影 張震寰

  如今,“太空蓮36號”等優良品種已佔據全國子蓮種植總面積的80%以上。科技的翅膀,讓廣昌從一個傳統種植區,蝶變為中國最大的白蓮科研、生産和種苗輸出基地。

  一朵花,由此綻放為一個百億級的大産業。在廣昌,11萬畝白蓮串聯起一二三産業的完整鏈條。從“春賣藕種、夏賞蓮花、秋售白蓮、冬産澤瀉”,到蓮子汁、荷葉茶、蓮花精油等50余種深加工産品,廣昌真正實現了“把一粒蓮子吃幹榨盡”。蓮花節期間,許多網紅達人在蓮池邊架起直播,將這份“美麗經濟”通過網絡送往千家萬戶。

  一池蓮海,映照著千年文脈的傳承,激蕩著科技創新的偉力,更承載著廣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