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職業大學人文學院“語你鄉約”推普興鄉實踐團深入重慶市巫溪縣,開展了為期10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以“調研精準化、模式多元化、服務場景化”為創新路徑,將普通話推廣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探索出“語言賦能+文化傳承+民生需求”三位一體的推普興鄉新範式,為巫溪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動合影 供圖 南昌職業大學
靶向攻堅:方言困境有了破題之鑰
團隊在通紅社區開展田野調查,走訪200余戶居民,收集問卷600多份。調研顯示,68%的中老年人因方言依賴面臨“就醫難、智慧設備使用難、信息獲取難”問題。針對這一情況,實踐團設計“基礎發音+情景應用+智慧輔助”三維課程,通過就醫、求職等真實場景模擬,現場解決23類高頻表達問題。
社區推普培訓會 供圖 南昌職業大學
團隊建立“推普需求檔案庫”,建立“銀齡數字幫扶站”,手把手教授老人使用語音輸入法發送微信,破解“不會打字不敢視頻”的窘迫;研發《方言易錯音矯正手冊》,針對“f/h”“n/l”等發音難點設計繞口令。養老院王大媽欣喜表示:“現在我能説清‘化肥會揮發’了!”
場景再造:語言賦能激活鄉土基因
紅色血脈在標準音中賡續。在羊橋村,實踐團創新“雙語對照教學”,用普通話解析革命術語,用方言復述川東遊擊軍戰鬥細節,使兒童理解效率大幅提示。紅三軍歷史陳列館內,孩子們通過普通話兒歌傳唱紅色歷史,“小小宣講員”計劃讓革命精神廣泛傳播。
雙語對照教學 供圖 南昌職業大學
非遺技藝借普通話破壁出山。“針要斜45度刺,線需回繞成‘巫’字紋。”非遺體驗館內,巴繡傳承人姚老師的針法口訣被轉化為普通話教程。學員刺繡時同步朗讀術語,文化密碼隨標準音律流動。“過去外地人聽不懂方言講解,現在普通話成了巴繡的‘新梭子’。”姚老師指著學員拍攝的普通話教學視頻感慨——三天點擊量突破5000次。
實踐團與巴繡傳承人交流 供圖 南昌職業大學
“一老一小”在語言中情感互聯。宏善養老院響起《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合唱,老人們用普通話唱出歲月深情;豐益社區兒童在“動物特徵描述賽”中觸摸大象模型,用普通話形容“粗糙得像樹皮”,遊戲化訓練使孩子們的表達意願不斷提升;手語版《我愛這土地》更讓特殊兒童體會到語言的包容。
技術續力:雲端構建長效生態
團隊突破短期服務局限,打造可持續推普生態。開發“巫溪推普雲課堂”,上傳《紅色故事標準音頻》《巴繡術語庫》等資源,惠及300余名外出務工家庭;為社區工作者定制“旅遊服務30句”,錄製寧廠古鎮雙語導覽音頻;發放AI正音卡片,實時糾正兒童發音;孵化本土推普志願者21名,為巫溪鄉村的普通話推廣提供了持久動力。
教學課堂 供圖 南昌職業大學
振興迴響:鄉村響起時代新聲
當長紅村老人用普通話向遊客講述紅軍紮營故事,當羊橋村孩童用標準音朗誦《八連頌》,當巴繡直播間響起“紋樣象徵鹽泉涌流”的解説,語言的力量正重塑鄉村發展基因。實踐團交出紮實答卷:形成方言-普通話對照詞庫500余條,建立校地推普基地,場景化課程納入巫溪縣語言資源庫。
活動合影 供圖 南昌職業大學
“推普不僅是發音規範,更是打通發展動脈的橋梁。”團隊指導老師寧江説。這支青年隊伍以語言為梭,編織起文化傳承、民生改善、産業振興的鄉村新圖景,讓普通話的清泉潤澤巫溪青山。(文 寧江 陶樹金 王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