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西報道(記者 鐘薇):8月19日,“尋源千年杏林”中國廬山杏林文化園媒體采風行活動在江西九江廬山市啟動,來自全國的媒體記者深度探訪杏林遺址、杏林文化園、東林大佛等景區,提前解鎖這個“中醫藥+文旅+康養”超級IP的核心密碼。
醫者仁心,千年杏林重現歷史現場
“相傳東漢神醫董奉在此治病不取錢物,只是讓病癒的患者種杏樹,數年成林。”8月19日上午,隨著講解員的生動講述,一場莊重的董奉紀念儀式在廬山杏林遺址園拉開帷幕。當日恰逢第八個中國醫師節,廬山市衛健委組織的中醫藥文化服務月活動同時啟動。采風行記者們一行恰逢其會,共同見證了廬山市的醫療工作者們在此進行醫德醫風培訓。
董奉紀念儀式
駐足於復刻的杏林場景中,觸摸著承載“仁心仁術”精神的歷史脈絡,記者們感受到的是一段鮮活的中醫藥文化記憶——這裡正是中華中醫藥學會兩次認證的“中醫杏林文化發源地”,1800年前“杏林春暖”的故事從文字典籍中走進現實。廬山市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熊麗霞表示:“我們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傳承杏林遺風,守護醫者初心,讓‘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如杏林般,生生不息,蔭澤四方。”
五感體驗,中醫藥文化可觸可感
“您氣血稍虛,建議試試中藥茶飲調理,我給你寫個方子,很容易買到。”在中醫面診體驗區,國醫大師潘鳳芝為記者們搭脈問診,免費提供體質辨識和養生建議。這樣“零距離”的中醫體驗,未來將在杏林文化園成為常態。
國醫大師潘鳳芝(右)為記者們搭脈問診
移步至中國廬山杏林文化園,更多令人期待的“打卡點”接連亮相。商業水街雖未完全開放,但已能窺見傳統建築與現代消費場景的融合——未來這裡將匯聚守正中醫館、藥食同源旗艦店、雲霧中藥茶飲等江西頭部品牌,打造“可溯源”的道地藥材消費街區。中國首部中醫藥沉浸式療愈劇場也將成為項目的亮點之一,運營方透露,劇目將融合香療、音療等元素,讓觀眾在觀劇時同步感受中醫“治未病”的療愈力量。
建設中的杏林文化展示館
硬核規劃,環廬山康養産業鏈雛形初現
據廬山市人大黨組成員、副主任陳振國介紹,依託廬山“山城湖”聯動的天然優勢,中國廬山杏林文化園將串聯秀峰、東林大佛、鄱陽湖候鳥景觀等資源,推出多條康養旅遊線路;同時聯動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打造醫德醫風教育基地和中醫藥技術轉化平臺,實現“文化傳承+産業發展”雙輪驅動。預計項目建成後,將帶動年産值突破5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00個,讓“中醫聖地·杏林之源”成為廬山文旅新名片。
座談會現場
項目運營負責人魏良介紹,目前文化園園區建築已全部完工,公共區域裝修預計10月完成,首批江西頭部企業已洽談入駐,2026年元旦將正式開園迎客。
流量密碼,廬山打造文旅康養新頂流
廬山發展中醫藥康養文旅佔盡天時地利。政策東風強勁,國家“十四五”中醫藥規劃明確支持“文旅+康養”融合,江西打造“中醫藥強省”的戰略為項目加碼。資源得天獨厚,廬山森林覆蓋率高、負氧離子豐富,溫泉與中醫藥理念天然契合,“廬山天下悠”的品牌早已深入人心。
更重要的是,中國廬山杏林文化園以“董奉IP+沉浸式體驗+全産業鏈”跳出同質化競爭,構建出獨具競爭力的業態模型。正如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陶曉華所言:“當千年杏林文化從歷史書中走出來,變成能體驗、能消費、能傳承的生活方式,這裡就不止是旅遊目的地,更是中醫藥文化的活態傳承地。”
中國廬山杏林文化園規劃圖
2026年元旦,中國廬山杏林文化園將正式開園。這場“尋源千年”的文化之旅,揭開傳統文化“破圈”的新範本——在李白筆下的瀑布旁品藥茶,在董奉種杏的林地中體驗療愈,千年杏林真正“活”在了當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