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盛夏,江西工程學院組建了35支團隊近1000名青年師生研修隊,奔赴贛州、萍鄉、新餘、上饒、九江等地,開展以“牢記囑託強國有我,行走贛鄱感恩奮進”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師生以實際行動感悟紅色精神,助力基層發展,踐行青春使命。
暑期,實踐團隊通過集中學習、專題研討、心得分享等方式,系統學習最新理論成果,夯實實踐根基。8月7日,江西工程學院“硒望客家振興”實踐隊(由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團總支書記林穩帶領)赴吉安市枧頭鎮龍口村開展“三下鄉”服務,調研AI技術與大數據應用現狀,結合新時代理論與村委工作探討政策技術落地,踐行“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精神,為後續宣講與課題研究積澱力量,以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講是傳遞思想、共鳴情感的橋梁。實踐隊員將所學化為生動宣講,深入基層。7月12日上午,江西工程學院教育與健康管理學院志願者前往新餘市渝水區桂花社區,開展“消防小課堂,平安伴成長”活動。現場,志願者以問答引導小朋友思考油鍋起火、火災逃生彎腰等消防要點,播放科普視頻,並模擬煙霧場景教學毛巾捂口鼻低姿撤離技能。趣味互動中,消防知識深植孩子心間,志願者借此為兒童安全成長撐起“保護傘”。
7月5日至7日,江西工程學院“興火相傳”實踐團赴“將軍縣”贛州興國開展“三下鄉”活動,以行動彰顯青年擔當、傳承紅色基因。活動中,志願者赴長崗村慰問老人,聆聽其講述興國蘇區“擴紅運動”、長征英烈等紅色故事,感悟革命精神與基層生活,並關切老人起居;隨後,志願者分享實踐感悟,將紅色精神轉化為服務行動,還聯合村幹部巡河,通過案例分析、現場演示等方式,向村民及兒童普及防溺水“六不準”、自救施救等知識,築牢暑期安全防線。
江西工程學院“推普興鄉・青春行動”實踐隊深入新餘分宜縣洞村鄉,探索鄉村振興之策。洞村鄉自然與民俗資源優渥,但面臨老齡化、留守兒童及農業現代化水準不足等困境。實踐隊以推廣普通話切入,研究人的現代化對“三農”現代化的價值,探索洞村山泉品牌建設、鄉村旅遊前景、銀發市場潛力,及借“黨建+”解留守兒童難題等。其採用問卷、實地考察等多元方法,期望輸出系統方案,為洞村及類似鄉村的發展提供借鑒。
8月中旬,學校為聚焦教育改革痛點、深化産教融合、破解人才培養與産業需求脫節難題,組織近200名青年教師深入新餘市數字産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專項調研。期間,青年教師團隊走進AI與數字經濟企業,以“實地觀摩+專題座談+問題研討”模式,調研企業管理、AI佈局、大模型應用等,還圍繞技術教學落地、課程與崗位匹配等問題交流,明確教學改進方向;同時,青年教師聚焦行業文化與技術轉化,走進當地知名企業了解案例,就技術標準轉化教學素材、校企育人機制等訪談,收集50余組教學素材。此次調研是學校問題導向推進教育改革的實踐,助力教師把握産業趨勢與人才需求,為破解産教融合難題提供數據支撐,彰顯學校引優質資源育時代人才的決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隊員秉持“解放思想、積極進取、揚長補短、固本興新”理念,落實行動。7月12日,江西工程學院智慧製造與建造學院“青火”實踐隊至金贛西路社區關愛兒童。隊員為孩子耐心講題,還引導其用彩紙、黏土等做手工藝品。小朋友創意迭出,自豪之情溢於言表。此次活動既給兒童送知識歡樂,也讓隊員深知關愛兒童責任重大。
7月5日至7日,江西工程學院智慧産業學院“青春築夢”實踐隊在張新宇、羅榮老師帶領下,赴新餘分宜縣雙林鎮夏布文化村開展沉浸式實踐,深耕夏布非遺傳承。隊員以“織布體驗”為核心,親手操作古老腰機,學習踏板節奏、木梭穿梭等技藝,在實操中悟透技藝內核,借指尖觸麻與古人共鳴,明晰非遺傳承需“踐行”“觸碰”;後續還通過短視頻記錄技藝、融入現代審美設計,推動夏布對接當下需求、走進“生活圈”,以青年實踐實現非遺活態傳承。
暑期期間,江西工程學院青年師生奔赴贛鄱大地深化實踐,將服務領域拓展至生源地助學貸款辦理、科技興農助力、國情社情調研等方面。同時,多支實踐團隊還奔赴全國各地,圍繞鄉村振興幫扶、文化傳承保護、産教融合賦能等專題開展特色活動,在社會大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為推動學校社會實踐工作高品質開展注入強大動力。
牢記囑託強國有我,行走贛鄱感恩奮進。江西工程學院的青年師生正以實際行動踐行青春使命,努力成長為江西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他們依託志願服務主動貼近群眾,用青春汗水詮釋青年擔當,讓黨的惠民政策惠及更多百姓;在行走贛鄱的征程中感恩奮進,始終以“強國有我”的堅定信念紮根實踐、服務社會,努力讓青春在助力國家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的奮鬥中綻放奪目光彩。( 桂盈盈、于永清 供稿)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