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贛江,奔流不息。一場探尋高品質發展脈動的旅程,正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生動展開。
九月贛南,暑熱未消。一支由媒體和網絡名人組成的調研團踏上江西的土地,開始了一場為期五天的“高品質發展中國行”。從贛州到吉安,再到南昌,一路走來,調研團看到的是一個正在奮力奔跑的江西,一個在高品質發展道路上不斷探索創新的江西。
贛州起筆:長征源點書寫産業新篇
調研從贛州開始。這座被譽為“紅色故都”的城市,如今正以嶄新的姿態展現著發展的活力。
在贛州經開區,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內,各種型號的動力電池樣品靜靜地訴説著這家企業的創新故事。2020年登陸科創板的孚能科技,已成為全球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的領軍企業,八年蟬聯中國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榜首。
不遠處的江西冠英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是另一番創新景象。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鏈群配+産業大腦+共享智造”的創新模式,為全國特色産業集群提供數智化服務。公司負責人説:“我們已經在全國10個省份服務了50余個縣域特色産業集群,為2000多家企業提供了數智改造服務。”
于都薪傳:紅土地上的智造躍變
調研團來到于都,這裡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的地方。在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紀念園,高聳的紀念碑仿佛在訴説著那段崢嶸歲月。
江西衛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的“5G+”智慧工廠裏,數字化設備高效運轉。副總經理劉觀秀介紹説:“我們通過智慧化改造,實現了從傳統製造向智慧製造的跨越。”這家企業已成為全國首家智慧製造能力成熟度三級的紡織企業。
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的車間裏,智慧裁剪設備精準作業。總監鄒育才告訴調研團:“我們年産400萬件高端女裝,産品遠銷國內外市場。”從深圳到于都,這家企業看中的不僅是政策優勢,更是老區人民的奮鬥精神。
吉安實踐:紅色賦能綠色發展
踏上吉安的土地,紅色基因與綠色發展正在這裡交相輝映。
在神山村,村民們的笑臉是最好的發展答卷。
泰和烏雞,這一當地特有的“活文物”,正在科技賦能下煥發新生。在汪陂村林下生態養殖基地,村民朱玉華笑著説:“每戶年養殖200羽烏雞,就能創收3萬多元。”該縣泰和烏雞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肖志埔補充道,全縣烏雞養殖量已突破1220萬羽,産值達71.6億元。
釣源古村的蛻變令人驚嘆。這個有著11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曾經面臨“空心化”困境,如今卻成為文旅融合的典範。“我們堅持‘不埋沒釣源、不誤解釣源、不淡化釣源’的理念,”古村負責人表示,“讓古村走進現代生活。”通過引入品牌業態和精品民宿,釣源古村2024年接待遊客59萬餘人次,實現營收1800余萬元。
南昌創新:智慧製造與低空探索
行程的最後一站,調研團來到南昌,在這裡見證了更加前沿的創新實踐。
江中藥谷,這個被譽為“最美中國工廠”的生産基地,將傳統中藥製造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製造基地總經理鐘志堅介紹:“我們通過了智慧製造成熟度四級評估,是全國首家獲得數字化轉型三星級認證的制藥企業。”
在液體製劑車間,機械臂精準完成埋瓶、灌裝等工序,單線操作人員由傳統200人降至10人。智慧倉儲系統應用AGV無人搬運車,實現日均20噸原料精準配送。
最令人驚嘆的是江西空中未來科技創新有限公司展示的低空經濟前景。總經理助理陶桃向調研團介紹,公司2021年獲得“最大的由無人機形成的光源影像”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有效認證無人機編隊飛行數量達5184架。
“我們正在推動低空經濟在不同領域中的深度應用,”陶桃説,“從公共安全到智慧城市,從應急救援到私人航空娛樂消費,低空經濟正在開啟産業新藍海。”
江西答卷
五天的調研,展現的是一幅江西高品質發展的全景畫卷。從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到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從紅色文旅開發到低空經濟佈局,江西正在多條賽道上同步發力。
2024年,江西省GDP達3.47萬億元,培育了118個省級産業集群,其中104個營收超過百億元。電子信息産業營收達1.15萬億元,居全國第4位。
更重要的是,這片曾經為中國革命作出巨大貢獻的紅色熱土,正在創新驅動下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從贛南老區到贛中腹地,再到贛北省會,江西人民正在以堅定的步伐向著高品質發展的目標奮勇前進。
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也是一次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紅色沃土上,江西正在書寫著屬於自己的高品質發展新篇章,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提供了生動實踐和寶貴經驗。(文 汪婕)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