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贛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贛醫大一附院”),依託贛南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深入貫徹落實贛南醫科大學“紅醫魂”黨建品牌內核實質,創新打造“醫心紅”黨建子品牌,將“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無私奉獻、救死扶傷、艱苦奮鬥、勇於開創”的紅醫精神融入醫院治理和醫教研全過程,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事業高品質發展的特色之路。
強基固本,鑄牢“醫心向黨”的忠誠之魂
贛醫大一附院黨委始終將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核心作用,嚴格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集體領導制和黨政聯席會議等制度,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機制,並制定實施《黨建引領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以“九大行動”和47項重點工作任務為抓手,確保醫院發展與黨和國家的衛生健康事業同頻共振。
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年來,該院以“黨建引領 文化聚力”為導向,深入實施“文化鑄院”戰略,在傳承院徽、院訓、院歌等既有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守正創新,凝練形成獨具特色的“白鷺文化”。“白鷺文化”以“紅醫精神”為靈魂內核,以“白鷺志遠”為形象表達,二者高度統一、相得益彰,共同構成“紅色基因+地域文化”雙螺旋互促的文化發展體系,為醫院發展注入深厚的人文底蘊。
在此沃土中,“醫心紅”黨建品牌應運而生。品牌中那抹鮮明的“紅”,是融入血脈的政治底色,是“政治堅定、無私奉獻”的初心如磐,代表著對黨忠誠、艱苦奮鬥的紅色基因永續傳承;那顆“醫心”,是淬煉于行的職業本色,是“技術優良、救死扶傷”的使命在肩,代表著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專業初心。正如贛南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張小康所言:“‘紅’是政治根本,‘醫’是終身事業,我們始終以紅醫精神為舵,以時代需求為帆,在健康中國建設的浪潮中奮楫前行,為健康中國建設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贛醫大’的力量。”
為確保黨建落到實處,該院深度融合協同機制,把黨支部建在科室,黨建融入學科,不斷探索黨建工作與文化建設、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深化理論武裝,構建“黨委中心組領學、黨支部專題研學、政治學習日月學、黨員實踐踐學”四級聯動學習機制;突出“頭雁引領”,全面落實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縱深推進“雙融雙育”活動,打造“一支部一樣板”特色品牌。
融合賦能,激揚“紅醫鑄魂”的育人新風
贛醫大一附院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起覆蓋全院醫務人員和師生的思政工作新格局,讓“醫心紅”黨建精神成為浸潤人心的鮮活教材。
創新思政載體,築牢思想根基。該院立足傳統“道德講堂”形態,創新升級“白鷺道德講堂”思政品牌,構建起“思政道德講堂”“文化育人講堂”“健康流動講堂”“科普雲端講堂”四維一體的紅醫鑄魂思政新模式。同時,遴選組建“青年心向黨·建功新時代”青年講師團,常態化開展院內巡迴宣講。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典型選樹等方式,推動思政工作融入日常、成風化人,實現“小講堂傳遞大思政”的育人效能。
凝練文化內核,規範職業行為。基於“紅醫精神+醫者仁心”的“白鷺文化”內核,該院推出《醫院員工文化行為準則十條》(以下簡稱《十條》),通過集中發佈、集中宣講、設計漫畫、選樹典型等形式深入宣傳,將《十條》精神實質融入科室日常管理、品質安全管控、服務流程優化、醫德醫風建設等各環節,使之成為評價科室管理和員工表現的核心尺規。

紅醫書吧 供圖 贛醫大一附院
深挖紅色資源,建設育人陣地。依託贛南紅色衛生文化資源,該院建成“院史館”“紅醫書吧”“警示教育館”等特色陣地。陣地既服務師生開展思政教育,也面向醫務人員開展職業道德培訓,通過組織參觀學習、專題研討等活動,讓紅色基因在沉浸式體驗中薪火相傳。
深化育人工程,培育紅醫傳人。該院創新“四維協同”育人機制,推行黨員“導師思政”“紅醫名師引領計劃”等項目,實現“學業領航”與“思想鑄魂”雙覆蓋。積極推進教學改革,逐步推行小班化精英培養,並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合作開設“交大醫學班”,構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卓越醫學人才培養新模式。
凝心聚力,書寫“黨業融合”的奮進篇章
贛醫大一附院始終堅持以黨建“紅線”引領業務主線,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醫院高品質發展優勢。
“黨建+技術”,建設診療新高地。醫院持續加快新技術、新項目的準入與轉化,創新開展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人工智能輔助治療技術等限制類技術;整合診療資源,組建專病中心,推廣多學科診療(MDT)模式;積極推進“日間診療”“日歸手術”等醫療服務。
“黨建+服務”,提升病友獲得感。圍繞“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重點任務,該院持續優化互聯網醫院服務,實現“雲端”一站式服務;開設午間、夜間門診與特需門診,靈活滿足病友就醫需求;重點關注“一老一小”人群服務,設置獨立老年人候診區,推進兒童友善醫院建設。
“黨建+科研”,激發創新驅動力。醫院跨學科組建高層次攻關團隊,力爭實現高水準科研項目立項新突破;充分發揮“雙帶頭人”引領作用,分層推進重點學科建設;通過優化科研管理、加強平臺建設、促進成果轉化等舉措推動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數”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
“黨建+健康促進”,拓展健康服務新內涵。該院致力於以“醫院文化+健康促進”“三級管理+健康促進”“人才培養+健康促進”等多維模式齊發力,著力培育醫學人文精神,構建白鷺文化健康促進新模式。
潮頭登高,擘畫新章。以“醫心紅”黨建品牌為紅色引擎,贛醫大一附院驅動各項事業邁入高品質發展快車道,交出了一份“黨建強、發展強”的高品質答卷。
在學校“紅醫魂”黨建品牌核心精神的指引下,“醫心紅”黨建實踐,已成為贛醫大一附院內涵式發展的鮮明底色和強大引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醫院將不斷豐富‘醫心紅’品牌內涵,以更堅定的信念傳承紅色基因,以更昂揚的姿態融入健康中國建設大局,讓紅醫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更加璀璨的光芒,為護佑人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譜寫新的時代華章!”贛南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贛醫大一附院黨委書記黃孝天説。(文 吳先群 李竹清 張文秀 楊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