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藍天路之友:不敢“消停”的創新轉型之路
2025-11-01 13:14:58來源:新華社編輯:王悅陽責編:王悅陽

  走進位於贛州經濟開發區的藍天路之友環衛科技有限公司園區,近百輛嶄新的“天雲汽車”品牌的新能源環衛洗掃車列隊待發;生産車間裏,機械設備與工人協同作業,精準切割著環衛車改裝板件……園區內一片繁忙景象。

  2013年,乘著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藍天路之友公司在贛州經開區紮根,靠著7名初創成員投身贛州市環衛設備設施的建設浪潮。如今,公司已發展成為5000余名員工的行業龍頭企業,成為業務遍及全國各地、遠銷海外的綜合環境服務商。

藍天路之友:不敢“消停”的創新轉型之路

藍天路之友環衛科技有限公司

  回顧藍天路之友的發展歷程,背後有何故事?

  時間回到2015年,藍天路之友承接完成了贛州市60%垃圾中轉站建設任務,以紮實的産品品質在本地市場站穩腳跟。就在業務熱火朝天之際,公司創始人肖富輝的一句發問引發團隊的深度思考:“如果設備設施業務做完了,我們還能做什麼?”

  這份源自內心的“危機感”,成為企業轉型的最初動力。

  彼時,贛州市正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市容環境成為城市形象的窗口。“與其坐等市場變化,不如主動擁抱需求。”肖富輝與團隊達成共識,將業務整合劃分為環衛裝備和環衛服務“雙輪驅動”,重點發展城鄉環衛一體化保潔服務,實現從單一“銷設備”向綜合“管環衛”跨越。

  為了匹配精細化保潔需求,藍天路之友於2016年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2018年與中國工程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段寧院士攜手組建院士工作站,致力於産品技術研發與運營方法創新,並陸續推出對環衛車輛裝備、垃圾處理設備、環衛服務智慧化管理、垃圾分類運營方法等的創新升級,累計獲得百餘項知識産權成果。

  在環衛服務的打磨上,藍天路之友打造了“專業+實戰”的環衛鐵軍,構建“全場景+高適配”的裝備矩陣,創新“一體化+定制化”服務體系,建立“全流程+嚴標準”品質管控機制,搭建“可視化+精細化”管理平臺。

  “創新是公司活下去的源泉,也是發展的動力。公司的每一次轉型都是一次化繭為蝶,有陣痛,但更有新生。”肖富輝説。

  秉承創新發展理念,藍天路之友已覆蓋到環衛服務、環衛車輛銷售、再生資源回收、物業管理等多領域,形成一家公司專注于環衛一體化服務、環衛設備等多元領域企業。

  今年10月1日,贛州市首個園林環衛市場化綜合運營項目——章貢區章江新區園林環衛一體化服務項目正式啟動,藍天路之友憑藉逾十年經驗積澱躋身服務運營商之列。啟動當日,公司協調100輛環衛車,200多輛快保車、電動挂桶車、高壓清洗車,850名環衛工人組成“環衛鐵軍”對章江新區道路清掃、綠化管護、公廁運維、垃圾分類收集轉運等全場景、全維度服務覆蓋。

藍天路之友:不敢“消停”的創新轉型之路_fororder_6d8d3bc453cc49a4b8a55ca326bc70c7

藍天路之友環衛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産的新能源洗掃車正集結待發

  肖富輝介紹,看似簡單的環衛作業,把它做好沒那麼簡單。“它考驗的是公司頂層規劃、資源調度、現場執行等綜合能力,而公司已具備這樣的能力。”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藍天路之友的轉型之路也走得越來越寬。

  2022年9月,隨著汽車改裝資質的獲批,公司邁出了産業鏈延伸的重要一步——打造智慧環衛裝備品牌“天雲汽車”,專注于研發和生産高品質的環衛裝備。依託國家級院所的科研實力和領先的生産製造能力,其生産的環衛車輛、垃圾壓縮站、大件垃圾破碎設備、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垃圾分類設備等近百種環衛産品,不僅服務於本地市場,更暢銷全國29個省份,並走出國門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藍天路之友公司營收超5億元。

  今年,肖富輝又為公司的新路子開始“折騰”——建設贛州市最大的再生資源回收中心。“我們立志做成本土的‘回收王’,成為城市再生資源循環領航者。”肖富輝笑道。

  當被問及“何時能消停”?肖富輝的回答是“不敢消停”。他解釋説,藍天路之友發展到今天已成為大家的公司,是背後五千個員工家庭的支撐,“只有公司不斷地走新路,才能有發展下去的活路。”

  在藍天路之友的展廳墻壁上“勤勞務實、肯幹實幹、奮發拼搏、有效高效”十六個大字赫然醒目,或許這就是公司“不敢消停”走轉型發展之路的生動注解。(劉海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