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江西瑞昌新傳:從青銅古礦到未來産業的江右傳奇
2025-11-03 10:38:4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震寰責編:尹紅燕

  細雨微歇,江霧初散。江西省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的船臺上,工人們正在為一艘即將出口德國的12000噸多用途船進行最後的焊接作業。不遠處,長江黃金水道舟楫往來,與3300多年前青銅冶煉的煙火,在此時空奇妙交匯。

  10月31日,“向江圖強譜新篇”網絡主題採訪團走進江西瑞昌,在這片承載著中華青銅文明起源的土地上,探尋一條串聯三千年工業文明與當代高端製造的發展脈絡。

  青銅之光:穿越三千年的工業基因傳承

  走進正在試運行的銅嶺銅礦遺址博物館,時光仿佛倒流回商代中期。距今3300多年的採礦豎井、巷道和冶煉區,無聲訴説著這裡的輝煌。

江西瑞昌新傳:從青銅古礦到未來産業的江右傳奇_fororder_江西瑞昌新傳299

航拍銅嶺銅礦遺址博物館 供圖 瑞昌市委宣傳部

  “這裡將我國採銅歷史向前推進了300餘年。”講解員介紹,“它證明了我國青銅文明的獨立起源,糾正了考古界長期認為的‘青銅文明不過長江’的論斷。”

  這座新建的博物館,已成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自西向東入贛的首個標誌性項目。《探源》《匠心》《薪火》三個展陳部分,系統展示了這片遺址在華夏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走在千年前古老的採礦井巷上,聆聽著講解員演奏的青銅編鐘樂曲聲,沉浸式感受到了瑞昌作為‘中國青銅文明之源’的悠久工業文脈。”鳳凰網江西的蔡燕燕在參觀後感慨道。

  令人驚嘆的是,古老的工業基因仍在傳承。從博物館望向窗外,現代瑞昌的産業園區星羅棋佈,續寫著這片土地上的産業傳奇。

  智造升級:長江岸線上的現代産業躍遷

  沿江而下,江西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産現場一派繁忙。重組僅兩年的企業已煥發新生,憑藉技術攻堅,不僅成為江西首個實現新能源船舶出口的企業,更在國際市場屢獲大單。

江西瑞昌新傳:從青銅古礦到未來産業的江右傳奇_fororder_江西瑞昌新傳721

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造船航拍 供圖 瑞昌市委宣傳部

  “我們依託優勢條件、抓住細分領域,致力於打造精品船舶。”企業負責人介紹。公司擁有6720平方米室內船臺和兩座總面積超過2.5萬平方米的室外船臺,最大起重能力達300噸。目前,企業已簽訂單三十多億元,首艘3490噸化學品船已成功吉水,出口新加坡的25900噸化學品船也已開工製造。

  不遠處的江西理文化工有限公司,則展示了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另一路徑。這家總投資65億元的企業,通過數智化改造實現了綠色蛻變。

  “2024年,我們通過數智化改造,減少化工産品主要原輔料3137噸、節電2007萬千瓦時。”公司負責人介紹。這項投資超過5000萬元的改造項目,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更推動公司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在瑞昌公用碼頭,門機、岸橋等起重設備有序作業。“這裡已成為江西省重要的通江達海水路聯運港口。”碼頭負責人表示。2019年,國務院批復同意九江港口岸擴大開放瑞昌港區,為全省及周邊外貿貨物的直進直出提供便利,有效擴大了九江港口岸的輻射範圍。

  核技創新:從“院地共建”到未來産業

  在瑞昌市智造小鎮安定園,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瑞昌核物理應用研究院正在書寫著這座城市的未來圖景。作為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首個“院地共建”産學研一體化創新平臺,這裡聚焦的是最前沿的核技術應用。

江西瑞昌新傳:從青銅古礦到未來産業的江右傳奇_fororder_江西瑞昌新傳1290

採訪團參觀瑞昌核物理應用研究院 供圖 瑞昌市委宣傳部

  研究院負責人介紹,研究院一期建成中子科學中心、高壓加速器中心等四個平臺,承擔著應用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和人才培養四大核心職能。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瑞昌核物理應用研究院副院長陳紅濤向採訪團透露:“下一步,我們將依託現有中子發生器研發的科研基礎,以及九江市支持核技術發展的優惠政策與人才引進機制,大力推進中子發生器研發及産業化。”

  他進一步表示,研究院將面向不同應用場景開發新産品,致力於推動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國計民生。

  特色賦能:傳統産業的現代化之路

  瑞昌的産業創新不僅體現在高端製造和核技術領域,更深入到傳統食品加工業。在瑞昌市溢香食品産業園,現代化的生産線正將當地的禽蛋、山藥等農産品加工成暢銷全國的商品。

  “我們通過‘園區+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全鏈條協同的農業食品産業體系。”産業園負責人表示。這個總規劃佔地面積343.73畝的園區,預計全面建成後可容納食品企業20余家,年産值達30億元。

  從青銅冶煉到食品加工,從船舶製造到核技術應用,瑞昌的産業發展呈現出獨特的多維格局。這座擁有深厚工業基因的城市,不僅守護著中華文明的根脈,更在積極擁抱未來産業,完成著一場跨越三千年的創新接力。

  如果説,銅嶺銅礦遺址裏沉睡的青銅編鐘,是文明初啟時悠遠的前奏;那麼,今日長江岸線上,船舶重工的鍛打聲、核物理研究院加速器的嗡鳴、碼頭集裝箱起落的鏗鏘,便共同匯成了一曲激昂的“向江圖強”進行曲。歷史從未退場,它只是換了一種響度,在新時代的脈搏中,發出更為澎湃的迴響。(文 汪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