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以“聲馳浩宇 智鑄新元”為主題的2025年全國聲學大會在南昌開幕。本次大會由南昌航空大學承辦,無損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航渦輪動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太行實驗室智慧無損檢測創新中心等5家單位協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聲學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1300余人現場參加,大會還採取線上線下同步開展交流的方式,共探聲學學科前沿與産業應用方向。

2025年全國聲學大會開幕式 供圖 中國聲學學會
南昌航空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盧超在致辭中表示,聲學作為交叉學科,在深海探測、超聲醫療等多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南昌航空大學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六所航空院校之一,率先在國內設立無損檢測本科專業並開展系統化人才培養及科研,現已形成“聲學無損檢測、振動與噪聲控制、物理聲學”三個核心研究方向,為聲學領域輸送大量人才。盧超強調,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下,聲學科技在宏觀探測、微觀研究、交叉融合等方向迎來機遇,學校將以承辦本次大會為契機,深化交流合作、提升學科水準,攜手各界為創新驅動發展、建設科技強國貢獻聲學力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副主任倪培根,江西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金橋,江西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世鋒等領導到會祝賀,表示全國聲學大會作為聲學領域的重要學術活動,對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期待大會為廣大參會者搭建良好的交流平臺,促進聲學領域的經驗分享與思想交流,凝聚行業力量推動聲學科技進步與産業應用,最終取得豐碩成果,為我國聲學事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陳金橋在致辭中指出,當前,江西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穩步提升;同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製造業重點産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著力構建具有江西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陳金橋表示,聲學科技與江西電子信息等眾多重點産業高度契合,電聲科技産品在江西省電子信息産業已經佔據重要位置,聲學科技對提升産業能級、推動綠色轉型意義重大,期待以大會為紐帶,吸引全國聲學專家來贛轉化成果、投資興業,共建長期合作,助力江西省現代化工業産業發展加速。
中國聲學學會副理事長孫大軍代表學會在致辭中指出,40年來中國聲學學會推動我國聲學實現從跟跑到並跑、部分領跑的跨越。面向未來,聲學科技迎來重要機遇,將圍繞“海洋強國”“健康中國”“製造強國”“數字中國”等國家戰略,在深海探測、醫療健康、智慧製造、數據安全等領域發力,通過持續搭建學術平臺、深化“産學研用”融合,推動聲學事業高品質發展。希望以大會為契機,共促聲學事業繁榮,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開幕式上,主辦方為學會青年人才頒發榮譽證書,併為第三屆“聲華杯”聲學技術大賽獲獎代表頒獎。

頒獎儀式 供圖 中國聲學學會

頒獎儀式 供圖 中國聲學學會
大會特邀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惠,中山大學教授李整林,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德華,南昌航空大學教授盧超等專家,分別圍繞波動方程的AI求解方法、深海水聲無人自主探測技術、儲層及深地聲學探測研究、高溫在線聲學檢測技術等前沿方向,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大會特邀報告環節 供圖 中國聲學學會
全國聲學大會是我國聲學領域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學術盛會。本次大會正值中國聲學學會成立40週年,專門設立了學會成立40週年專題論壇。大會緊扣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全球科技發展趨勢,既是對我國聲學科技發展成就的全面檢閱,也是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機。大會為期3天,將舉辦4個特邀大會報告、18個學術專題論壇,並邀請聲學科技企業參展,內容覆蓋海洋聲學、檢測聲學、物理聲學、電聲學、醫學超聲、環境建築聲學等核心領域,深入探討海洋探測與通訊、深地探測、無損檢測與結構健康監測、新型聲學感測器開發、醫學超聲診斷與治療等技術。作為中國聲學學會打造的高端學術品牌,大會還將進一步推動聲學創新成果轉化,助力破解航空航天航海與國防科技領域密切相關的聲學技術瓶頸,為我國高端裝備製造升級和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支撐。
11月2日,大會舉辦了以“贛鄱聲華,産研共響”為主題的江西專場論壇。論壇特別邀請了6位來自企事業單位的聲學界專家作學術報告,圍繞生物醫學、航空、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等領域前沿問題展開深入交流,通過共同探討聲學科技的動態,分享江西在聲學材料、智慧傳感、航空噪聲控制、聲學檢測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促使更多成果在江西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文 盛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