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英雄城”南昌在航空新賽道上加速“振翅高飛”
2025-11-07 16:44:52來源:澎湃新聞編輯:魏寒冰責編:尹紅燕

  天上戰機上下翻飛,發動機轟鳴聲劃破長空;地上人頭攢動,不時發出陣陣歡呼聲;場館內,人潮涌動,觀眾紛紛拿著手機,與大國重器合影,這是2025南昌飛行大會暨航空産業博覽會每日都在上演的場面。

  10月31日-11月2日,2025南昌飛行大會暨航空産業博覽會在南昌瑤湖機場舉行。連續舉辦7屆的南昌飛行大會不僅是一場藍天盛會,更是英雄城南昌推動航空産業加速“振翅高飛”的重要引擎。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贛江新區黨工委書記李紅軍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南昌堅定不移將航空産業作為重點産業鏈和先進製造業集群全力推進、傾力打造,持續做大規模、提升能級。期盼以大會為橋梁,深化與全球航空界的交流合作。

  他還表示,希望依託南昌飛行大會等活動平臺,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推動行業協作,搭建産業發展平臺、培育良好産業生態,攜手推動南昌航空産業蓬勃發展,不斷擦亮南昌航空之城品牌。

開幕式現場。 徐國亮 攝

  航空“南昌造”亮相飛行大會

  “七機開花”“四機如影隨形”“落葉飄”……一連串驚險而驚艷的飛行動作引來現場觀眾陣陣驚呼;C919與C909首次組成的3機編隊進行飛行展示,C919緩緩駛過觀眾身旁,觀眾紛紛招手,與國産大飛機“互動”。

  本次飛行大會最大的看點是迎來了中國空軍航空大學“天之翼”飛行表演隊、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歐洲“空中駭客”飛行表演隊、“空中魔術師”飛行表演隊等8支享譽業界的王牌機隊,為觀眾帶來一場超越想像的視覺盛宴。這也是南昌飛行大會首次迎來軍機飛行表演隊。

  此次現身飛行大會的初教-6、C919飛機、C909飛機都有“南昌造”的身影,因此,此次飛行大會也是江西航空工業製造的一次集中展示——初教-6由中國航空工業洪都研發生産;C919的前機身和中後機身兩大機體結構部件都在南昌生産,約佔機體的25%;位於南昌的中國商飛江西生産試飛中心交付的C909飛機佔全國交付量的三分之一。

  南昌是我們國家航空工業的發源地,創造了新中國飛機製造領域的“多個第一”:新中國第一架自製的飛機初教-5,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飛機運-5,第一架自行設計製造的飛機初教-6,第一架超音速噴氣式強擊機強-5,第一架噴氣式高級基礎教練機K-8,第一架高級教練機L-15……

初教-6由中國航空工業洪都研發生産。  謝瑞強 攝

  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宇航學院副院長熊俊輝教授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南昌航空産業起步早,具備很強的航空産業根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構建出覆蓋研發、製造、飛行、保障的完整産業鏈。“航空工業代表了製造業最高科技水準,因此,航空産業在南昌産業中的地位非常高。”

  2008年,江西省正式提出建設南昌航空工業城,以承接C919大飛機部分零部件項目為牽引,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落戶。如今,南昌已經成為國內唯一集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發、中國商飛三大航空央企的産業片區,具備軍機民機整機、航空發動機、大飛機部件生産能力。據了解,目前有60余家航空企業聚集南昌航空城,形成了以龍頭為引領,本土企業為支撐的梯度格局。

  從有人機到無人機、從單機製造到産業鏈集群,從教練機到大飛機配套,南昌航空産業正加速“騰飛”。據悉,目前南昌市共有航空製造及相關企業108家,2024年,南昌航空産業實現營業總收入超過900億元。

L-15A是中國航空工業洪都研發生産的高級教練機。  謝瑞強 攝

  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則將推動航空産業進一步做優做強。2023年,江西將航空産業列為“1269”行動計劃的重點産業之一,將未來航空確定為江西省六大未來産業之一。

  “這種重視對我來説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對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的支持。南昌航空大學去年將飛行器工程學院拆分建設成航空宇航學院和動力與能源學院,進一步加快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建設;牽頭建成低空技術與工程江西省學科交叉中心,專門成立了低空産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在省教育廳資助下設立了一系列先導項目,著重開展低空産業技術研發和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培養,”熊俊輝告訴澎湃新聞,“在專業設置和改革上,學校正在加大低空技術與工程學科建設,不斷提升專業與未來航空産業的匹配度,為航空産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在這次飛行大會上,我們學校也設置了展臺,展出了我們最新的低空科技成果,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過來參觀諮詢,比如諮詢學校的概況、高考錄取分數等,”熊俊輝説,“有些小孩年齡還是比較小的,但是家長還是對專業和錄取分數感興趣,一方面説明大眾認可航空産業在未來産業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體現飛行大會在科普、激發年輕人對航空航天興趣的重要作用。

  一位來自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的汪姓初二學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是一名軍事愛好者,第一次來到飛行大會,能看到官方展示的殲-35A、攻擊-11無人機和各種導彈非常開心。當記者問這位學生以後想從事什麼行業的時候,他脫口而出:“我的夢想是以後成為飛機設計師或飛行員,我小學時候就想長大後成為一名戰鬥機駕駛員。”

  南昌飛行大會目前已經成為加強與相關各方的交流合作,匯聚更多優質項目、高端人才、創新資源和航空航天科普的重要平臺。南昌飛行大會既為南昌航空産業引入先進經驗與資源,也推動本地企業“走出去”對接全國市場,激活了産業協同發展的新動能。據了解,本次南昌飛行大會開幕式當天,有23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達167億元,涵蓋航空、低空經濟、智慧製造等多個領域。

  此前,南昌市委常委、副市長馬煜洲在南昌飛行大會新聞發佈會上也道出了大會的核心價值——“南昌飛行大會不僅是集中展示航空産業最新成果與前沿技術的平臺,更是推動産業交流協作、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盛會。”

K-8是中國航空工業洪都研發生産的噴氣式高級基礎教練機。  謝瑞強 攝

  低空經濟蓬勃發展

  此次飛行大會的主題是“低空無界,贛向未來”,這一主題也反映了南昌乃至江西對低空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

  澎湃新聞記者在飛行大會室內展館注意到,一批航空領域最新技術與成果亮相,通航飛機、各類型無人機、eVTOL等整機及其動力系統、複合材料,高教機整機結構件等,讓觀眾領略到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

  “這款eVTOL飛行器是首次在南昌飛行大會上亮相,它以新能源電動力驅動,可進行垂直起降,將來可以成為一些城市交通、個人通行的飛行器。”“這款eVTOL飛行器也可以運貨,可在未來低空物流場景廣泛使用”“這是油電混合動力130千克級垂直起降複合翼無人機專門用於洪澇災害、森林火災、地震災區等複雜環境,能快速響應、垂直起降。”……展館內各企業或高校積極向客戶或觀眾介紹自己的産品。

“英雄城”南昌在航空新賽道上加速“振翅高飛”

展館內展示的飛行器。  謝瑞強 攝

  低空經濟企業或機構積極參展、各種類型産品滿目琳瑯、展館內觀眾絡繹不絕……這些場景集中體現了南昌低空經濟産業正加速成長。

  低空經濟是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以無人駕駛飛行、低空智聯網等技術組成的新質生産力,2024年全國兩會將“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凸顯了低空經濟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國民航局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作為從航空産業基礎上“生長”出的新生態和新經濟模式,南昌敏銳地捕捉到低空經濟與自身優勢的高度契合點,依託南昌航空城産業集群,正積極推動和佈局低空經濟,將資源要素進一步向低空經濟領域傾斜,努力構建涵蓋自主研發、低空製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和綜合服務等相對完整的低空經濟産業鏈條。

  為進一步拓展低空經濟産業空間、強化承載能力,南昌市在新建經開區啟動規劃建設南昌西部航空産業園。作為航空産業集群的重要延伸載體,該産業園將重點聚焦航空配套製造、低空應用等細分領域,與南昌航空城形成功能互補的産業佈局。

彩虹無人機公司研製的YH-1000無人運輸機。  謝瑞強 攝

  在熊俊輝看來,現有的航空産業、航空人才和相關基礎設施為南昌發展低空經濟奠定了先發優勢。憑藉深厚的産業底蘊、持續的創新探索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南昌低空經濟發展未來可期。

  2024年12月,南昌市印發《南昌市促進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著眼發展新質生産力,著力提升低空設施、完善低空服務、豐富低空場景、做大做強低空製造産業,到2027年,全市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160家,産業規模達到350億元;建成150個以上起降場點,開通100條以上低空航線。

  通過政策引導、平臺搭建和企業培育,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的低空産業項目在南昌加速集聚,産業鏈和産業集群不斷完善,南昌正在從傳統航空製造基地向低空經濟綜合示範區穩步邁進,英雄城正在低空經濟這一航空新賽道上加速“振翅高飛”。(澎湃新聞記者 謝瑞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