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8日,盛京——滂江電纜隧道工程首臺盾構機始發。該工程正式投運後,將提升瀋陽東部供電能力200萬千瓦,惠及人口超過150萬,寶馬大東工廠單電源供電等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區域經濟發展空間與活力將得到極大釋放。
盛京輸變電系列工程作為全國繼北京、上海、杭州後,第四個在市中心區域建設的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對瀋陽市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並被列入國家“穩增長、保發展”計劃和省政府“重強抓”項目。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全面推動工程建設,市發改委等十余個部門通力合作,高效運轉,打通一切環節,為工程順利進展按下“加速鍵”。
推動盛京輸變電系列工程順利進行,考驗了瀋陽市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了政府的治理體系,是瀋陽市各個部門提效增速、攜手攻堅、眾志成城打下的一場硬仗。
為企分憂 建立成熟的“政企合作”管理體系
為全力推進瀋陽電網建設,市政府主要領導挂帥,擔任市電力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確定按季度召開市電力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協調解決電網建設重點、難點問題。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推動下,瀋陽市電網規劃建設工作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近四年來,瀋陽共爭取國家電網公司對瀋陽地區131億元電網投資,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積累了多年的電網建設難題被逐一破解。
瀋陽市發改委副主任姜柏林告訴記者,在盛京輸變電系列工程建設過程中,瀋陽創造了一系列成功經驗,形成了解決市中心鄰避效應突出的“滂江模式”,打造了國家電網公司樣板的“遠航速度”,凝練了多部門聯合協調的“寧山經驗”。
“通過一系列典型示範工程的順利建設,瀋陽市建立起一套較為成熟的‘政企合作’管理體系與協調機制,進一步促進了政府治理能力、電網建設速度、供電品質的顯著提升。”姜柏林説。
高效合作 多部門聯合“作戰”與時間拼速度
盛京輸變電系列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姜柏林表示,針對66千伏以上的中大型輸變電工程,市發改委會同市自然資源局、城鄉建設局等單位採取聯評聯審等措施,進一步縮短電網建設項目核準時限。
在盛京輸變電系列工程推進過程中,為解決電網建設中存在的規劃選址難、徵地排遷難、施工保障難等問題,在市電力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各地區、部門直面矛盾,真抓實幹,供電公司積極配合,搶抓工期,共解決電網建設問題400余件,涉及“盛京”、“沈東”、“滂江”、“前顯”等重大建設項目45件次。市建委、國土、規劃等相關部門,以及大東、沈河等工程所在地政府高效協同、特事特辦。在方案確定後,3個月內完成選址、拆遷、施工進場工作,10天內完成建設用地規劃證、土地證、工程規劃許可證的“三證”辦理,刷新了同電壓等級工程用時最短紀錄,系列工程手續齊備、依法合規建設。
勇於創新 推動電網運維數字化轉型升級
“盛京輸變電系列工程建在城市核心區,給施工帶來極大壓力,施工難度前所未有。”國網瀋陽供電公司總經理辛國良告訴記者。
明挖,不現實;暗挖,行不通。最後決定在東北地區首次採用了盾構法施工的工藝,大幅壓降了施工佔地範圍,實現了以技術帶動效率效益提升。
年初以來,國網瀋陽供電公司克服疫情影響,統籌工程進度和疫情防控。2月23日,盛京——滂江電纜隧道工程在全市率先復工。國網瀋陽供電公司優化系列工程進度管控模式已取得顯著成效,有信心於2021年12月提前投運500千伏盛京變電站及配套工程。
該工程投運後,將打通遼西北至瀋陽的風電和光伏綠色能源通道,優化瀋陽地區能源結構。同時也將成為“新基建”落地,推動電網運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一次具體實踐。工程構建了電纜隧道本體、環境、消防三大系統感知層,基於5G通訊技術的數據採集層,電纜精益化管控平臺層,基於大數據分析、數字孿生、VR虛擬現實及移動APP的應用層,成為國內智慧電纜隧道示範工程。
耐心工作 破解選址“鄰避效應”難題
“鄰避效應”一直是困擾電網建設的一大難題。然而,讓國網瀋陽供電公司廣大電力建設者們驚喜的是,滂江變電站選址項目在大東區委、區政府強有力的推動下,很快就得到解決。
大東區委副書記馬旭告訴記者,為了保障盛京變電站項目建設,大東區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總指揮,四大班子領導全員上陣,區“兩辦”、公安、信訪等16個單位為成員的項目處置工作指揮部。連續42天,區委書記、區長堅持日調度;每天由一名區級領導帶隊,執行24小時現場值班值宿制度,及時解決現場問題。
“為了破解‘鄰避效應’,我們將‘走群眾路線,耐心做好群眾思想工作’作為推進項目工作的最佳路徑。充分考慮居民的意見建議,對原設計方案進行了調整優化,徹底消除了項目可能形成的擋光問題;發放和張貼《致廣大居民一封信》300余份,租用視頻宣傳車進行科普宣傳,邀請環保、電力專家與居民進行座談講解,並邀請居民代表觀摩省內同類項目; 採取《致中小學生家長一封信》的方式,發揮中小學生‘小手拉大手’作用,爭取居民家長對項目建設的支持;全區抽調的464名幹部,‘五加二’‘白加黑’,20余天不間斷,克服大量難以想像的困難,做實群眾基礎工作,群眾擁護的‘同心圓’不斷擴大。”馬旭説。(記者 張曉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