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巨災保險供給力 保險業探索“科技+保險”防災減損
2020-07-31 10:16:40來源:東北新聞網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近段時間,我國南方地區持續強降雨引發內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保險業科技賦能效應明顯,成為行業探索一場實戰。

  定量化評估鄱陽湖版本

  今年5月,銀保監會下發的《關於推進財産保險業務線上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2年,短期健康險、車險、意外險、家財險等業務領域線上化率達到80%以上。6月,銀保監會下發的《加快財産保險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徵求意見稿),從四個方面出發為財産保險行業發展制定具體行動方案,包括行業向精細化、科技化、現代化轉型發展等。

  某保險公司負責人坦言,保險科技是金融科技的重要應用分支,近年來已經開始全面賦能傳統保險領域,促進保險服務提供方式的優化升級,甚至重塑保險市場格局。

  例如,保險公司可以根據新的市場需求開發新産品,並根據新的數據維度和深度進行動態和差異化的産品定價;可以推動保險公司承保核保、定損理賠、客戶服務、風控反欺詐等環節業務管理模式的變革;還推動了商業模式的創新,滿足不斷增長與動態變化的保險需求。

  在運用“科技+保險”進行防災減損領域,保險行業已有探索和實踐。

  此次江西暴雨洪澇,平安産險借助DRS系統,基於億級歷史災害數據,對鄱陽湖洪水災害進行了定量化的風險評估與災害預警,篩選重點客戶組織現場防控工作:已完成災前預警通知企業客戶、工程項目共計250家,其中針對重點企業現場風險防控35家;已通過平安好車主APP、官方微信等線上平臺推送95萬條預警短信,並在85個地勢低窪路段設置警示牌。

  據了解,平安産險自主研發的DRS鷹眼系統,聚合140億地理、災害、氣象、保險大數據,可以實現承保客戶快速篩選和精確預警,以及防災減災和救援力量精準投放。目前,這一系統在巨災保險方面側重於防災服務提供:災害來臨前,系統可以對承保客戶發送災害短信預警,客戶也可以利用系統查詢所在地點的九大自然災害評級,方便提前做出防災動作,減少巨災損失。另外,這一系統已為廣東、上海等地政府的安責險、IDI等業務提供平臺建設支持。

  此外,零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馬曉航對媒體表示,在保險領域,遙感數據是有應用空間的,比如第一時間對比受災前後情況,包括測算面積、體積等。這種遙感數據,幾年前還只有無人機能夠達到,而現在的衛星遙感進一步提升了品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後者是可以替代前者的。

  災後重建大數據賦能

  瑞士再保險sigma研究報告顯示,加強科技運用使得巨災保險中的保障方案和賠付、核保等內容更為精確,減少了人工環節,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比如衛星遙感技術、氣象數據的使用讓天氣指數産品在農險等財險領域得以推廣,讓災後快速賠付成為可能,提高了災後重建和恢復的能力。同時,物聯網的普及,對於颱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管理和防禦可能會變得更為精確。

  7月16日,銀保監會發佈的《銀行保險機構應對突發事件金融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指出,在保險産品開發和供給上,保險機構應當根據突發事件形成的社會風險保障需求,及時開發保險産品,增加巨災保險、企業財産保險、安全生産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農業保險等業務供給。

  此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對媒體表示,目前,家庭財産保險、企業財産保險是包含洪水責任的,但這兩個險種特別是家庭財産保險覆蓋面並不高。未來,公眾需要提高風險管理和保險意識,保險公司也需要優化産品,創新銷售渠道,提高分散性業務的可及性。

  7月17日,銀保監會發佈的《關於做好洪澇地質災害應急應對及災後重建金融支持工作的通知》指出,進一步加大災區信貸支持和保險保障力度。支持商業性保險機構穩步拓展企業財産保險、安全生産責任保險、農業保險等保險覆蓋面,穩定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産經營預期。

  今年前五月,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2.31萬億元,同比增長5.54%;賠付支出5149億元,同比下降1.97%;業務及管理費為2101億元,同比增長1.31%;保險業資金運用餘額19.69萬億元,為總資産的89.57%。(作者 李致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