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嘗試古建築修復工藝,雖然有點手抖,但感覺太奇妙了!”8月5日,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第二次公共示範和觀摩體驗活動迎來研學專場,來自各學校的32名在校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走進瀋陽故宮十王亭修繕現場,現場觀摩古建築修繕工藝——地仗的傳統工序,並親自動手體驗地仗灰料的調製和“下竹釘”。大部分觀摩者都是第一次近距離參觀古建築修繕工藝,他們興奮地告訴記者:“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文物修復工作者真的很了不起。”
活動當天,參加觀摩的同學們早早集結在瀋陽故宮鑲白旗亭外,施工主講人艾榮奎在工程現場外的圖版和模型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向學生們集中講解了古建築油飾彩畫地仗修繕工藝中的砍凈撓白、下竹釘、汁漿、捉縫灰、掃蕩灰這幾道工序,並展示了地仗所使用的傳統工具和傳統材料。“‘下竹釘’是指先仔細檢查每一構件,把缺損、糟朽處,視情況用木板或木條剔補釘牢,並下竹釘……”同學們近距離觀察工匠在地仗修繕過程中進行砍凈撓白、下竹釘等技藝,並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親自動手體驗“下竹釘”。
“下竹釘得用巧勁兒,人生第一次嘗試修繕文物,雖然有點緊張但非常開心。”目前在吉林外國語大學英語口譯專業讀研究生的馬詩雯告訴記者,她覺得這次活動機會難得而且意義非凡,“我學習英語口譯,經常會給留學生和外國友人講述中國故事和文化,以前就只是照本宣科。這次體驗之後,我對文物修繕的傳統技藝有了更深層的了解,今後會更好地向外輸出我們的傳統文化。”作為瀋陽人,來自魯迅美術學院的張穎超表示自己多次來瀋陽故宮參觀遊玩,但近距離觀摩古建築修繕工程是第一次,她告訴記者,修繕工匠專業耐心、細緻認真的精神令她欽佩不已,“他們堪稱古建築‘醫生’,非常了不起。”
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表示,本次公共示範和觀摩體驗活動,是專門面向在校學生做的一次研學專場,“希望具備一定文保知識的學生們,深入了解古建築修復的傳統工藝,感受工匠精神,擴大古建築傳統修繕技藝的社會關注度和傳播度。”
(記者 張寧 攝影記者 常晟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