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丹東市公安局實施新警務戰略打造平安建設新格局
2020-08-10 16:21:07來源:中國網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遼寧省丹東市,作為全國最大的邊境城市,沿江、沿海、沿邊的客觀環境,註定了丹東的發展更加引人關注。

  近兩年來,丹東市公安局黨委始終堅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導向,按照“嚴實新快深高細”七字標準,積極推進警務模式改革,堅持用創新杠桿牽動整體工作取得突破,結合區域實際,提出了“安邊惠民利企強警” 新戰略並付諸實踐,以“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的擔當和作為,有效保障了地區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的安全幸福指數得到大幅度提升,連續兩年全局綜合成績名列全省前茅,刑事現案破案率全省第一、萬人發案比全省最低。201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向丹東市公安局學習的決定,省公安廳還號召全省公安向丹東學習。

遼寧省丹東市公安局實施新警務戰略打造平安建設新格局

  圖為:丹東市副市長、市公安局長孟煒(中間站立者)帶領有關警種部門負責人,檢查指導“夜經濟”建設發展情況,要求全市公安機關加強聯勤聯動,協同作戰,護航“夜市經濟”,做好城市“守夜人”,全力保障地區經濟發展。

  敢於亮劍擔當,讓群眾真正感到安全

  “群眾看公安,關鍵看破案”。對此,丹東市公安局始終堅持開展常態化打擊整治,先後組織開展了“利劍3號”、緝捕境外逃犯“驚蟄行動”、打擊槍爆違法犯罪等專項行動。2019年初,創新建立了市局局長督辦案件機制,不以案件大小為督辦依據,而是以“群眾最痛恨什麼,我們就打擊什麼”為標準,把盜竊、詐騙等群眾最為關注的侵財類案件作為局長督辦案件的重點類型。截至2020年7月,累計破獲局長督辦案件627起。同時,下大力氣解決電信詐騙案件熱點問題,打擊成果全省領先,持續保持了發案下降、打處上升“一升一降”的正向良好態勢。

  全力服務發展,營商環境建設工作亮點突出

  圍繞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廳關於營商環境建設的總體部署,自覺地將公安工作融入到營商環境建設的大局中,建立“警企共建”機制,偵辦涉企案件120起,挽回經濟損失9500余萬元,全省首創“丹東市公安局警務公開便民查詢系統”,創新出臺了十大類218條營商舉措,在全省營商工作會議上作了專題經驗介紹。今年5月,圍繞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完成“六保”任務的決策部署,出臺了“六方面、五十二條”具體措施,全力抓好服務發展各項工作。

  在全市公安機關叫響爭創“全省營商環境最優公安機關”口號,深入開展了“萬名民警聯萬企”、“萬名民警進萬家”等活動,2019年組織全局675名各級領導幹部對口包扶677家規模以上企業和有影響力企業,整改許多企業安全隱患,化解企業內部矛盾200多個。與遼寧省民營企業協會建立“警企共建”機制,維護了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今年,開展了“百名機關幹部下基層”“萬警聯萬企”活動,出臺了服務保障企業開復工“五項機制”、68條政策舉措,實行“一對一、跟進式”幫扶,首次向全市500個規模以上企業、重點大項目、重點納稅企業,發放了“便企利企服務卡”,科級以上幹部對口包保一家以上企業,打通便企利企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全力打造“全省營商環境最優公安機關”。

遼寧省丹東市公安局實施新警務戰略打造平安建設新格局

  積極改進服務措施,持續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和“辦事難”整治,每季度組織召開一次“警企座談會”,聽取企業家意見建議。組織開展了“營商工作大家評”活動,對收到的各類意見建議全部第一時間整改落實。創新完善了“預約辦、容缺辦、簡化辦、馬上辦、就近辦、異地辦、全城通辦、移動辦”營商利企新機制。紮實推進丹東市公安局24小時自助警務服務分中心建設,全省首臺照片+受理一體機落戶出入境辦證大廳,全市民居身份證實現通辦。

  持續推進大型活動精細化、市場化、專業化發展。圓滿完成中國丹東鴨綠江徒步大會、東港大孤山廟會、鳳城鳳凰山廟會、寬甸桃花節等110余項大型活動、國家級考試、政務類活動安保工作,確保了萬無一失。

  注重基礎建設,社會治理體系實踐有新發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對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為此,去年開始,市公安局以創建“楓橋式派出所”活動為載體,積極推進“新型警務+”工作模式,引領公安基礎工作深度融入,對基層公安工作融入區域社會治理的工作實踐進行了初步探索。

遼寧省丹東市公安局實施新警務戰略打造平安建設新格局

  按照“一地一特色、一所一品牌”,調整警務資源配備,集中力量,打造了15個本地標杆所和一些特色警務室。截至目前,全市116個派出所都設置了矛盾糾紛調解室,今年5月市局還向全社會公佈了125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24小時熱線電話,隨時接聽群眾矛盾訴求,目前累計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80余起。

  開展了“十佳優秀派出所”、“二十佳標兵社區民警”及基層黨員先鋒模範崗評選,為滿10年、20年社區民警頒發金質榮譽章,選樹10名黨員社區民警以其名字命名警務室。率先在全省落實“一區一警、一村一輔”警力配置,下沉機關警力126人,實現派出所警力配置最優化。舉行了“一村一警(輔)”命名授牌啟動儀式,全市500余個村完成掛牌工作。

  組織了“三無一零(低)”派出所創建活動(轄區內無涉黃、涉賭、涉毒問題,刑事案件零發案或低發案),打造人民滿意的“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將全市派出所劃分為城區、城鄉接合部、農村三個序列,實行每月排名通報,年底進行考核評比。此外,將創建工作作為年底創建公安部、遼寧省一、二級公安派出所的重要依據,並確定對首批15個“三無一零(低)”派出所進行授牌。

  深化扁平化指揮調度,組建了一支以強巡邏、控發案、防事故為目標的快速反應、機動處突工作隊——“藍劍騎警隊”,進一步提高了交警快速反應和城區路面巡邏能力,成為丹東街面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去年9月份,結合東港地區海上治安特點,組織全市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了歷史上規模最大、動用警力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海上聯合巡航執法行動,保證了漁船民有序生産。

遼寧省丹東市公安局實施新警務戰略打造平安建設新格局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市公安局創新“互聯網+群防群治”,建立了全市百萬警民微信工作群,每名民警都建立300人以上的微信圈,吸納社會公眾120余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51%,基本覆蓋了全市黨政機關、廠礦企業、學校醫院、個體商戶等各個領域。累計收集各類信息2580余條,幫助找到走失人員37人,抓獲網上逃犯5人,破獲案件60起,彰顯出了強大威力。(今年5月7日晚上6點多,東港市公安局接到家長報警稱自己15歲的女兒離開家後一直未歸。接警後立即組織民警開展查找,徵得家長同意後,第一時間在“百人微信朋友圈”中發佈女孩離家出走的相關信息。晚上8時許,一位駕校教練在看到“百人微信朋友圈”發佈的尋人啟事後,覺得自已在路邊看到過這個女孩,馬上開車回頭查找,在確認身份後立即聯繫派出所民警,並一直陪在女孩身邊安撫女孩情緒,一直到民警和女孩家屬趕到現場)

  加強全市“萬人紅袖標”力量建設,“義務志願警”、“街坊大媽”志願者守望崗等各類群防隊伍累計6800余人,向公安機關提供有價值信息650余條。市區很多商家店面都挂有報警電話等內容的警企共建標識,一些企業內部還建立了“警企聯勤崗”和“警務室”,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體會到警察就在身邊、平安就在身邊。

  狠抓政治建警,隊伍的精氣神顯著提升

  隊伍建設是根本,更是保障。對此,丹東市副市長、公安局長孟煒在抓隊伍方面,提出了很多的新理念、新思路,提倡“做人、能力、狀態、業績、自律”五條口碑,尤其是提出的“嚴起來、緊起來、正氣樹起來、典型選出來”的工作理念,特別接地氣,很有針對性。出臺的“強警戰略”,堅持每季度舉辦強化素質培訓班(單位季度綜合考核末位、兩次被通報批評以及違法違紀的民警)在全省公安機關獨一無二,各地都來丹東學習。目前舉辦了9期,累計350余名民警參加學習培訓。進這個“班”培訓,不是一棍子打死,只要有過就改,該立功照樣立功,該提拔照樣提拔。去年開展的“三講三愛”(講忠誠、講奉獻、講擔當,愛黨、愛人民、愛崗位)主題活動,也非常有特色,緊扣省廳黨委“人民在我心中”教育主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時,對全體民警堅持日常監督管理,尤其要把談心談話當成家常便飯。連年來,先後有11個集體、60余名民警獲得省部級以上榮譽。

遼寧省丹東市公安局實施新警務戰略打造平安建設新格局

  把文化建警與素質強警有機結合,推動“強警戰略”落實落地。每年都在“三八、五四、八一”等主要節點,組織開展文化活動,努力打造“快樂警營”“幸福警營”;強化實戰練兵,把“練為戰”作為練兵主旨,突出“實戰實用實效”,去年省廳大練兵,市公安局29個項目,獲得了21個第一。今年市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全警實戰大練兵”標兵單位。

  今年1月,抗擊疫情阻擊戰打響後,市公安局把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作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舉全警之力硬核出擊,累計啟動卡點和臨時警務工作站40處,日均出動警力2100余人次開展社會面巡邏防控。配合地方部門堵控、測溫、週邊警戒、突發情況處置等,出動警力8300於人次,檢查人員68萬餘人次、車輛21萬餘輛次。對表現突出的民警實施了火線立功、火線提拔、火線晉級、提拔。前不久,振興分局花園派出所在出警救援保利三期居民樓煤氣中毒群眾時,突遇煤氣燃爆,民警呂赫光同志英勇犧牲,民警韓旭負重傷。他們用生命詮釋了什麼是無畏,什麼叫擔當。

  (劉冀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