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瀋陽龍舟從渾河劃向奧運
2020-10-13 09:34:58來源:瀋陽日報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期待瀋陽龍舟從渾河劃向奧運

張文魁 攝

期待瀋陽龍舟從渾河劃向奧運

  龍舟上個月成為東京奧運會表演項目,讓這項頗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水上運動看到了進一步國際化的廣闊發展前景。在2020中國賽艇大師賽·瀋陽站、“中國銀行杯”第三屆瀋陽國際賽艇公開賽舉辦的同時,瀋陽市第十屆龍舟大獎賽本週即將開賽。昨天,賽事總監周闖表示:“希望以‘入奧’為契機,瀋陽市的龍舟運動蓬勃發展,未來能有瀋陽選手從渾河劃向奧運賽場。”

  龍舟“入奧”加速國際化進程

  龍舟在2018年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如今被列為東京奧運會表演項目。瀋陽市第十屆龍舟大獎賽裁判長郝承軍表示:“國內方面,龍舟是上屆全國運動會的群體項目,明年的第十四屆全運會將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國際方面,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一些國家和地區早已開展龍舟運動,如今外國選手的水準並不比中國選手差,甚至個別項目還要強于中國選手。龍舟亮相奧運將促進這項運動的國際化。”

  龍舟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卻不如只有幾百年曆史的賽艇。賽事總監周闖介紹,主要還是龍舟國際化力度不夠,特別是頂級的競技賽事整體水準不是很高。其實,龍舟運動在民間很有市場,像去年在泰國進行的龍舟世界錦標賽,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名運動員參賽,很多隊員、觀眾,在岸邊的草地上席地而坐,喝著啤酒看著比賽。現在,龍舟賽事更多的是民間比賽,專業隊伍很少,這也是龍舟比賽看上去很熱鬧,但比賽品質、國際化影響力還不如賽艇的主要原因。

  作為已經組織多屆龍舟大獎賽的賽事負責人,周闖很期待龍舟未來成為奧運正式比賽項目,“龍舟成為奧運表演項目是個新起點,我曾是賽艇全國冠軍,深知一個運動項目進入奧運的影響力。這會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龍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渾河是水上項目訓練、比賽的一流河道,此前的九屆龍舟大獎賽已經讓這項運動在瀋陽有一定的底蘊,希望不久的將來瀋陽能在渾河上培養出頂級龍舟選手。”

  龍舟改良更輕更快更普及

  中國的傳統龍舟一般參賽人數24人,包括22名槳手和1名舵手、1名鼓手,上個月,中國皮划艇協會全新設計的競技龍舟正式亮相,這種10人型龍舟更輕、更窄,將成為明年東京奧運的比賽器材。

  周闖表示:“傳統龍舟不少地方採用木質材料,相比賽艇材質更重。全新設計的競技型龍舟採用更輕質的材料,通過數字化模擬,船體減重30%以上。一體化龍舟造型,較傳統分體式結構船身,有效減阻。”

  競技龍舟乘坐人數縮減為10人之後,將更有利於龍舟的普及和推廣。周闖表示:“在不改變龍舟傳統文化造型的情況下,更符合奧運標準是龍舟入奧的前進方向,龍舟協會也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奧運提倡瘦身計劃,而傳統龍舟24人的模式雖然精彩熱鬧,但不太符合現代奧運比賽的標準,所以就像中華龍舟大賽一樣,目前很多的賽事都在採用12人的小龍舟,在保持傳統的情況下縮小競技規模,能夠被現代奧運會的一些規定接納。”

  單條龍舟參賽人數減少之後,對項目方便開展、普及也很有利。周闖説:“集體項目人數越多,開展難度越大。龍舟‘瘦身’後,10個人就能參賽,方便組隊,很有利於普及。相信未來龍舟會像賽艇一樣,以參賽人數為標準設置小項,進一步擴大龍舟的觀賞性和影響力。”(記者 馬騁)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