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遼中區:做強“農字號” 發展電商村
2020-10-26 09:26:52來源:遼寧日報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原標題:瀋陽市遼中區以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全面發展——做強“農字號” 發展電商村

  深秋時節,瀋陽市遼中區牛心坨鎮連三灣村處處是豐收的景象,那一串串火紅的辣椒尤其亮眼。

  “今年辣椒長得好,畝産350公斤,和以往種玉米、花生相比,每畝能多收1000多元。”村民劉中志家的地裏,辣椒個個飽滿鮮紅,眼看豐收已成定局,劉中誌喜不自勝。

  連三灣村是遼中區通過發展特色産業,帶動村民富起來的生動縮影。近年來,遼中區充分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産業,推動優勢農産品産業化、規模化、品牌化,並大力推進電商平臺建設,拓展農産品銷售渠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走出一條以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全面發展之路。

  低效農田變身品牌農業

  正值收穫的季節,六間房鎮裴家鄉村稻田一片金黃,村民們拎著桶、拿著兜,在田間捕捉河蟹,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稻蟹共生的模式實現了‘用水不費水、用地不佔地’‘一水兩用、一地雙收’,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裴家鄉村第一書記李金田對記者説。

  在裴家鄉村,處處是忙碌的身影。“蟹子的個頭兒比去年大了不少,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村民陳帥告訴記者,他在稻田裏養蟹有幾個年頭了,稻田養蟹不僅綠色有機,還讓每畝稻田增收2000元左右。

  稻田裏不僅能養蟹,還能養蛙。在老大房鎮丁家村,稻田裏一聲聲清脆的蛙叫,帶給農戶無限希望和期許。

  “我現在種60畝蛙田米,市場價能賣到12萬元左右,純利潤能到7萬多塊錢。以前種60畝普通大米,純利潤也就三四萬塊錢,現在比以前多掙了一倍。這米綠色、健康、無公害,也好賣,咱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啦!”種植戶姜庭若笑呵呵地説。

  老大房鎮位於遼河西岸,土地以沙土地為主,産業資源條件先天不足。鎮長李強告訴記者,近幾年來,老大房鎮堅持特色發展,推進“一村一品”建設,打造蛙田米特色産業村、花生特色産業村、大蔥特色産業村、寒富蘋果特色産業村,塑造“未家大蔥”“腰街牛肉”“丁家蛙田米”等特色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曾經看天收穫的低效農田,如今蟹肥稻香。目前,遼中區已建成以特養、畜牧、蔬菜、林果、花卉、休閒農業等六大特色産業為主導的發展體系,初步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電商帶火特色農産品

  今年以來,遼中區全面推進電商村發展,通過“專業村+電商”的發展模式,推動“産業+電商”的鏈條式發展,幫助農民就業、增收。

  “朋友們,好物推薦又開始啦,今天的即食特色小海鮮……”10月13日晚,潘家堡鎮于家臺村村委會的5個直播間裏,網紅主播正賣力吆喝村裏的特色農産品,産品下單數持續上升。

  “像這樣的網紅直播帶貨,于家臺村幾乎每晚都進行,通過快手、抖音等互聯網平臺,村裏的農産品走向了全國,日均銷售額在3萬元左右。”于家臺村黨支部書記佟亮説。

  2017年,于家臺村成立了瀋陽市于臺印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今年3月,于臺印象公司上馬電商項目,利用網絡直播平臺和于臺印象小程式開展線上業務,不斷拓寬銷售渠道。

  “目前,公司通過線下運營、線上推廣的方式並行開展各項業務。線上經營現有七大類52種電商産品,今後還將陸續推出綠色無公害農業精品、經典土特産、辦公用具等日用百貨。”佟亮告訴記者,最近,有些村民也開始嘗試直播帶貨,幽默詼諧又充滿東北特色的直播方式,贏得了不少粉絲,推薦的商品從於臺大醬、五穀雜糧,到果蔬特産、休閒食品,都是當地的土特産。

  冷子堡鎮黃東村也充分感受到電商帶來的便利。黃東村對村裏的漁業養殖進行升級,通過註冊“黃東吉魚”品牌,利用網絡平臺,讓黃東村鯽魚成為品牌。

  “我們利用現有的‘遼中鯽魚’這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做文章,成立黃東村集體公司,註冊了‘黃東吉魚’品牌,一面推動産品進超市、進市場,一面拓展電子商務渠道。目前,‘黃東吉魚’已經在3家電商平臺進行線上銷售,村黨支部也開發了‘鄉村小賣鋪’小程式,註冊了平臺公眾號。”黃東村第一書記劉浩告訴記者,黃東村正在創建瀋陽市電子商務示範村,以“遼中鯽魚”為産業基礎,依託村裏200公頃淡水魚養殖基地的線下資源,與多家知名電商平臺開展線上合作。

  以于家臺村和黃東村為代表,遼中區很多村子依託當地特色産業優勢,在線上找到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如今,遼中區已發展電商村22個,電子商務連結上了村裏的優質農産品,多種養在“深閨”不為人知的特色農産品真正火了起來,成為俏銷産品。(記者 丁冬 金曉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