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三漁”管理 為大連海洋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2020-12-08 10:10:41來源:大連日報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原標題:加強“三漁”管理 為大連海洋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中國漁政亮劍2020”嚴厲打擊涉漁違規違法行為

加強“三漁”管理 為大連海洋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加強“三漁”管理 為大連海洋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今年休漁期期間漁政執法人員在海上發現違法違規作業船隻,漁政執法人員登船後將該船隻押回執法碼頭進行處理。

加強“三漁”管理 為大連海洋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每次查扣違法違規漁船後,漁政執法人員都要坐上簡易的漁船,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後,才能將違法違規漁船押回碼頭進行進一步處理。

加強“三漁”管理 為大連海洋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漁政執法人員查扣違法違規捕撈者。

加強“三漁”管理 為大連海洋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高新區用5天時間共查扣疑似海洋涉漁“三無”船舶30余條,對甄別確認的兩條大型船舶、8條小型船舶進行集中拆解銷毀,“三無”船舶整治初見成效。

加強“三漁”管理 為大連海洋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長興島經濟區運用好北斗衛星平臺監控管理制度,24小時密切監控“遼大長漁”作業範圍,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立即通過短信或電話等方式召回漁船。每日通過系統對海上作業漁船進行“點名”,值班人員做好記錄。

  2020年4月,“中國漁政亮劍2020”大連市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啟動。行動嚴格貫徹新時期新形勢對漁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全面推進依法治漁,嚴厲整治對漁業資源破壞大、社會反映強烈的違規違法行為,維護漁區生産秩序、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保護漁民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産安全,推進我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中國漁政亮劍2020”大連市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包括海洋伏季休漁、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和“禁用漁具”、渤海綜合治理、跨區作業漁船清理整治、涉外漁業、漁業安全生産七大專項執法行動,整體行動時段貫穿全年。目標是全面落實休漁禁漁制度,加強漁政隊伍建設,提升執法效能,落實屬地責任,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和“禁用漁具”等違規網具,嚴厲打擊各類涉漁違規違法行為,鞏固涉外漁業綜合管理協調機制,強化聯動執法,建立健全漁政與海警、公安、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執法協作機制,嚴肅查辦涉漁違法案件。從而促進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海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保護漁民生命財産安全。

  市農業農村局以清理整治涉漁“三無”船舶為重點,以嚴厲打擊伏季休漁違法作業行為為關鍵,以全面加強部門作風建設為抓手,切實“管住海、看住船、盯住人”,全面堅持對全市漁業、漁船、漁民的依法管理。

  嚴格執行“史上最嚴伏休政策”,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市農業農村局全面部署我市伏季休漁各項工作,壓實屬地監管責任,細化任務分工,相繼制發了40余份相關文件,加強對各地區、相關單位的督導指導。以督查促工作,組織成立了5個督查組,由副局級領導帶隊分別開展3輪共計33次督查活動,全面檢查伏季休漁制度落實情況,依港管船情況及漁船疫情防控等工作。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去山東石島督查在外地漁港停靠漁船休漁情況,逐一核查,登記造冊,切實維護我市伏季休漁秩序穩定。

  妥善處理信訪舉報案件,積極回應社會問題。截至目前,完成農業農村部核查信息500余艘船;省廳轉辦投訴舉報案件40余件次,市級12345市民投訴平臺案件40余件次,也已全部按期辦結。

  科學調配執法力量 形成強大震懾

  協調、調配省、市漁政部門執法船隻,下沉縣區開展網格化、包片式、交叉式執法行動,採取高壓上限處罰標準等手段,形成聯合執法工作合力。積極與海警等部門建立及時有效執法聯動機制,切實增強海陸執法力度,嚴格海陸監管。加大自然港灣等停泊點監管力度,落實漁港規範化管理各項制度措施,充分利用漁船北斗定位等監管手段,及時掌握漁船動態,形成“一船一冊”實時監管。建立漁港檢查日報告制度,執行24小時應急值班要求,全市148個漁港(含自然港灣)均實現專人看管,做到漁船進出港、漁民上下船均有登記。加大違法處罰力度,針對違法作業漁船不僅進行頂格的經濟處罰,同時吊銷捕撈許可證,吊銷船長證書,扣押船隻、追究船東責任,有效震懾違法違規分子。

  緊抓行業作風 加強執法隊伍建設

  市農業農村局以整治行業作風為切入點,規範漁業執法人員行為,全面加強漁業行政執法隊伍作風建設。全市所有漁業行政執法人員簽訂了《嚴格執法承諾書》,以市委農辦名義下發了《關於對伏季休漁期間管理工作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的函》,督促各地區紀委監委啟動調查問責程式。截至休漁期結束,相關涉海縣區共問責29人。

  伏季休漁期間,我市共出動執法船艇2847艘次,出動執法車輛5794車次,出動執法人員28411人次,航程86819海裏,車程18.7萬公里,檢查漁港碼頭及漁船自然停泊點11080個次,檢查漁船31854艘次,發放宣傳材料51788份,查處違法捕撈漁船722艘(其中,外籍漁船167艘),查扣涉嫌“三無”漁船219艘、拆解207艘、拆解率95%,清理整治違規網具數量(張頂)20662張,查獲涉嫌違規案件741起,涉案漁獲物重量7.1萬公斤,行政處罰金額人民幣514.54余萬元。

  重拳打擊涉漁“三無”船舶 保護合法漁民權益

  涉漁“三無”船舶是指無船名號、無合法有效漁業船舶證書(指漁業船舶檢驗證書、船舶登記證書、捕撈許可證書)、無船籍港,非法從事漁業生産經營活動的船舶。被漁業行政執法部門查扣的船舶,船主不能提供有效證件的或證件標注信息與船隻不符的,即為涉漁“三無”船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遼寧省漁業管理條例》規定,由漁業行政執法部門依法予以沒收。涉漁“三無”船舶進行海上非法捕撈活動,不僅嚴重妨礙海上漁業生産秩序,破壞漁業資源,還存在漁業安全生産事故隱患,甚至還會造成涉外漁業安全事件,因此危害極大。

  我市海岸線綿長,海域廣闊,為切實打擊涉漁“三無”船舶,今年休漁期我市漁政執法船全部投入巡航檢查,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廣泛宣傳,通過張貼通告、標語、宣傳車廣播、電視和報刊等媒體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報道,積極宣傳清理涉漁“三無”船舶目的、意義及有關政策規定,曝光集中拆解行動。積極動員各涉海地區對轄區海洋涉漁“三無”船舶進行摸排。切實強化漁港、碼頭、岸線監管,嚴厲打擊涉海涉漁違法犯罪活動。對養殖漁船從事捕撈生産的,一律按“三無”船舶處理。對證件不齊的、船名號不規範的和在休漁期間裝載網具的船隻一律扣港調查。對於查處的“三無”船隻集中扣港,集中處置。對全市所有修造船點進行全面徹底清查,對隱匿在造船點的涉漁“三無”船舶進行嚴厲打擊,對涉嫌違法生産經營的修造船點進行嚴肅查處。對違法違規給漁船加冰、加水、加油、卸載漁獲物的港主(負責人)依法嚴肅追究責任。對查實的監管機構、人員失職瀆職相關問題,堅決追責問責。(文 智曼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