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年伊始,快手大數據研究院與快手非遺學院聯合發佈《2020快手非遺生態報告》。記得在2020年快手和江蘇衛視聯合打造的“一千零一夜”晚會上,九位非遺短視頻作者和當紅明星一起亮相——抽象的“非遺”落實為臺上的嗩吶、麥秸畫、面人郎、油紙傘等具象,很多人意識到,原來非遺在快手上如此受歡迎。
這份報告亦是一個窗口。通過豐富的數據和案例,我們可以看見短視頻和直播如何拓展傳統非遺的生存空間和變現方式,它們不僅能活下去、火起來,更重要的是,背後的非遺作者也能收穫更多尊敬,並生活得越來越好。
快手國家級非遺項目覆蓋率達96.3%
有記錄,遺忘便能發生得慢一些。
很多人喜歡聽相聲,但同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種民間説唱曲藝其實也是一項非遺。在快手上,相聲正是熱門國家級非遺項目之一。
其實,春天的清明節、夏天的賽龍舟、秋天的中秋月餅、冬天的查幹湖冬捕;衚同裏的四合院,小河上的木拱橋,家裏的硬木傢具,餐桌上的烤鴨、粽子、燒麥……流轉的一年四季、日常的衣食住行,非遺就圍繞在你我身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快手國家級非遺項目覆蓋率達96.3%,1372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中,快手涵蓋1321項。
只需一部手機,每個人就能隨手記錄下身邊的非遺。京劇、蘇繡、太極拳、秧歌、秦腔、豫劇、嗩吶藝術、面人、相聲、火把節、民間社火、燈會、廟會、琵琶藝術、賽龍舟、象棋、東北二人轉、泥塑、紫檀雕刻、剪紙、挑花、彝族年、馬戲等都是快手上的熱門國家級非遺項目。快手女性用戶最愛記錄的非遺類型是京劇、剪紙、挑花;快手男性用戶最愛記錄的非遺類型是木雕、象棋、太極拳。
廣場的角落裏,60後更愛拍抖空竹,70後更愛拍滄州武術,80後更愛記錄武當武術,90後和00後則更愛記錄少林功夫。民間舞蹈類的非遺短視頻方面,00後更愛拍英歌,90後更愛拍龍舞,80後更愛拍腰鼓,70後則更愛拍秧歌。最愛發佈糖塑視頻的群體是新一線城市的70後和80後——或許,糖塑是他們童年裏最喜愛的甜。
短視頻和直播讓非遺的記錄成為日常,也讓非遺的觸達更加廣泛。在快手,京劇是作者數和觀眾數最多的非遺戲劇短視頻類型。2020年8月,在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指導下,快手聯合國家京劇院、湖北省京劇院推出《京劇的夏天》專題欄目,全國16家京劇院團參與,通過直播呈現京劇精品,2小時的直播,總觀看量便達到近800萬,點讚量超560萬。傳統劇、現代京劇、新編劇目,多樣劇目同時滿足了年輕觀眾和資深戲迷的需求。同時,快手上還匯聚了多家非遺相關的文藝機構。
除此之外,快手用戶最愛發佈的非遺戲劇類型還有秦腔、越調、黃梅戲、豫劇、亂彈、二人臺、川劇、越劇、晉劇等。
非遺年輕化:琵琶、面人、崑曲等備受90、00後喜愛
“沒有不酷的非遺項目,只有不酷的非遺傳承人。”95後男孩郎佳子彧這樣説。除了北京大學研究生,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出身面塑世家的非遺傳承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面塑作品也帶上了年輕人的趣味:既有哆啦A夢、哪吒等形象,也有少女歌手“碧梨”、NBA球員林書豪等文體界明星,還有這個男孩心愛的限量版球鞋。
果不其然,郎佳子彧讓面塑在年輕人中“出圈”了。與同樣來自北京面塑世家、如今已62歲的藝術家蕭佔行相比,郎佳子彧的快手粉絲中00後佔比最高,蕭佔行粉絲中比例最高的群體是80後。
這並不是個例。就崑曲而言,在所有年齡段的快手用戶中,00後的發佈偏好度是最高的,其次是90後。音樂類非遺中,“琵琶”更受90後、00後作者喜愛,而70後、80後作者更愛記錄“古琴”;美術類非遺中,90後、00後更愛發佈“面人”相關短視頻,60後、70後則更愛發佈“金石篆刻”相關短視頻。
還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主動傳承家鄉非遺。90後羌族姑娘張居悅回鄉創業,召集60多位當地婦女製作羌繡創意産品,讓大家居家靈活就業之餘共同致富;95後苗族大學生潘雪在畢業後選擇回鄉學習苗族銀飾鍛造技藝,打造出一款款兼具民族風情與時尚的精美首飾;80後女孩楊麗麗回鄉學習麥秸畫非遺技藝,開設工作室年入百萬元,還培訓30多位貧困村民及殘障人士製作麥秸畫,幫助他們人均月收入增加近千元。
非遺變現:快手非遺課程作者中80後最多,三線城市作者收入佔比最高
傳承難、變現難,是非遺人的兩大困境,而短視頻和直播正在改變這一處境。
嗩吶演奏家陳力寶,在快手開設“百鳥朝鳳”的吹奏教學課程,據悉,上過這門課的用戶已經超過1000人,年齡最大的學員72歲,最小的僅有5歲。同時,他還在快手賣出超過10000把嗩吶。
報告顯示,快手非遺相關課程作者中,80後最多,其次是70後和90後;一線城市老師售出的非遺課程最多。幾代人相比,大家都偏好開設曲藝、傳統美術類非遺課程;相較而言,60後、70後用戶開設傳統體育類非遺課程的偏好度更高,90後、00後用戶開設美食類非遺課程的偏好度更高。從單價1元的“秦腔板胡簡譜練習”,到單價500元的“山西絳州鼓樂教學”,同樣有快手用戶為知識買單。數據顯示,在各等級城市的快手非遺課程作者中,三線城市作者收入佔比最高,達27%。
非遺藝術産品化和市場化,在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大有可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正在改變。
“建窯”——宋代八大名窯之一,建盞更是皇室御用的珍稀茶器。由於歷史變遷,這門燒制技術曾失傳八百多年;上世紀70年代,福建省才開始恢復這門技藝。而現在,快手正記錄著建盞拉胚、上釉、燒制的全過程,還讓小小茶盞通過“快手小店”走入更多人家,非遺傳承人也由此獲得豐厚收入:快手用戶“宋緣茶盞”在快手售賣自家燒制的建盞,僅2020年9月,其快手電商GMV便達到34.1萬元。
快手用戶“泥巴哥”朱付軍,是河南浚縣非遺泥塑技藝的傳承人。他所在的楊玘屯村,還有許多像他一樣的泥塑手藝人。兩年來,借助短視頻的力量,他幫助手藝人們賣出泥塑10萬件,銷售額約120萬元。
除此之外,入駐快手的MCN同樣在以更系統化、商業化的方式助力非遺藝術傳播,讓非遺傳承人們獲得更多關注和收入。據悉,在快手MCN伯樂計劃扶持下,MCN“匠林風華”旗下的油紙傘非遺傳承人許學明兩個月漲粉45萬;另一MCN“奇人匠心”旗下的非遺藝術家們,在快手售賣的商品中不乏單價達2199元的銅雕擺件、1880元的皮雕小香包、1280元的雙面蘇繡扇。
短視頻+直播,讓非遺技藝被看見、被傳承,讓非遺人勞有所獲。更重要的是,平臺提供了“授人以漁”的途徑,讓非遺傳承人更好地“觸網”,適應新時代。2020年7月,“快手非遺學院”正式上線,快手利用直播課程,從專業技能、文化視野、品牌建設、互聯網技能等維度幫助非遺傳承人生活得越來越好。
短視頻+直播,正讓非遺煥發新活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