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生態環境品質得到明顯改善 人民群眾幸福感增強
2021-04-11 17:42:1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黃非責編:李勝蘭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4月9日,鞍山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鞍山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呂家東在會上通報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關情況。“十三五”以來,在鞍山市委、鞍山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按照遼寧省委、省政府要求,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階段性目標,鞍山市生態環境品質得到明顯改善。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任務全部完成

  在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下,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及2018年“回頭看”合併後的25項任務全部完成整改並銷號備案;交辦的1160個環境信訪案件全部按時辦結銷號。臺安縣22個納污坑塘整治工作提前1個月完成,並恢復土地使用功能;騰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提前1個月竣工投産,羊耳峪垃圾場已啟動封場工程,垃圾圍城問題得到根本解決;海城市高鐵噪音擾民、岫岩縣偏嶺石粉企業污染等一批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鞍山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規定(試行)》及《攻堅戰任務清單》,印發了《鞍山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實施措施》。鞍山市人大修訂《鞍山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鞍山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法規,出臺《關於依法推進我市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2020年省委省政府對各市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進行了成效考核,鞍山市被評為優秀等次。

  藍天保衛戰取得新成效。鞍山市實施固定源、揚塵源、移動源“三源”整治,強化科技支撐,實施精準治污。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由2015年的234天增加至2020年的306天,增加72天,高於全省均值40天;PM2.5濃度由2015年的7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0年的43.7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為38.5%,高於全省12個百分點。

  碧水保衛戰實現新突破。鞍山市堅持工業源、城市生活源和農業源“三源齊控”,強化工程加管理措施。全市河流12個國、省考核斷面由2015年7個達標,2018年又惡化為僅4個達標,到2020年12個國、省控斷面全部實現達標。其中,鞍山市6個國控斷面水質全面消除劣五類,優良比例達到100%,超額完成國家確定的50%的目標;6個省控斷面全面達到省政府考核標準。根據生態環境部通報,鞍山市國控斷面水質改善幅度繼2019年全國第26位之後,2020年再次前移14位,居全國第12位、全省第2位。地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凈土保衛戰取得新進展。鞍山市完成農用地土壤環境品質詳查和耕地土壤環境品質類別劃定,實現輕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積2.94萬畝,重度污染耕地嚴格管控面積達到0.27萬畝,全面和超額完成省指標任務;污染地塊安全利用面積1.34萬平,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礦山復墾復綠展現新面貌。全市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全民參與,見縫插綠,昔日滿目瘡痍的礦山現狀正逐步改善。2020年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1506畝,深化“雙鞍融合”,與鞍鋼聯手共建“雙鞍”綠色礦山復墾示範園,首批完成礦山復墾110畝;以丹錫高速公路、海岫鐵路兩側可視範圍內礦山為重點,完成3382畝礦山復墾復綠;嚴格自然保護地建設和管理,提前半年完成“綠盾”專項行動整改任務。

  環境安全總體平穩。鞍山市以“一廢一品一庫”和核技術利用為重點,持續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行動,其中2020年排查隱患75個,整治完成68個;強化核與輻射環境監督管理,建立完善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全市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發佈會上,鞍山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呂家東表示,下一步,鞍山市生態環境局將全面貫徹落實鞍山市委市政府、遼寧省生態環境廳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凝心聚力、主動作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起好步、開好局。(文 常成鋼)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