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五一”假期接待遊客超67萬人次
2021-05-06 11:50:2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黃非責編:李勝蘭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今年“五一”假期,錦州文化旅遊市場有序升溫。據初步測算,錦州共接待遊客67.1萬人次,同比增長13.2%。其中,錦州的紅色遊、歷史遊備受遊客青睞,自駕遊、鄉村遊、生態遊成為新寵,美食遊“帶火”了“舌尖上的旅遊文化”。

  長線遊“升溫”

  “五一”假日期間,錦州旅遊市場本地遊、周邊遊勢頭不減,長線遊“遷徙式”回歸,錦州各景區迎來了大量外地遊客。

  其中,錦州義縣10個A級以上景區接待外地遊客近5萬人次,筆架山風景區接待外地團體近20個,北普陀山景區接待的3萬遊客中,除本地客源外,省內客源主要來自瀋陽、盤錦、阜新、朝陽、葫蘆島等地,省外客源多以北京、天津、赤峰、通遼、黑龍江、吉林為主。

  紅色遊“火”

  今年,紅色旅遊景區景點依然是許多遊客首選的打卡地。遼沈戰役紀念館、配水池戰鬥遺址、牤牛屯東北野戰軍前線指揮所、黑山阻擊戰101高地等景區遊客絡繹不絕。

  其中,遼沈戰役紀念館開展的“紅色領航、聚力前行”青年特色黨史教育主題活動深受遊客歡迎,僅假期首日就接待遊客近1.2萬人次。黑山阻擊戰101高地景區假日期間接待省外團體2個、省內團體6個,舉辦各類黨員教育活動7次。

(今日發)錦州:“五一”假日文化旅遊市場安全有序 接待遊客超67萬人次_fororder_圖片1

遊客遊覽黑山阻擊戰101高地景區 供圖 黑山阻擊戰101高地景區

  歷史遊“熱”

  “五一”假日期間,錦州市博物館(廣濟寺塔)、錦州古玩城、奉國寺景區等景區景點迎來大量遊客。

  其中,錦州古玩城假日期間接待遊客2萬餘人次。5月1日至3日,奉國寺景區共接待遊客近萬人次,萬佛堂石窟風景區接待了大量研學遊團隊。中德古生物博物館景區假日期間接待了國和小學師生和家長,開展了各項研學活動。

  鄉村遊“燃”

  錦州的自然美景、鄉間民宿、傳統美食等,吸引著人們走進田園生活。其中,錦州醫巫閭山共接待遊客5.8萬人次。大朝陽溫泉山城旅遊區開展了“五一”踏青爬山吸負氧活動,景區內的文化特色老街、博物館全部開放,每天接待遊客1500人左右、外地遊客團隊約400人。

  自駕遊“潮”

  “五一”假期,錦州濱海新區內的旅遊景區也迎來客流量高峰,錦州灣自駕廊道成為濱海休閒遊的熱門,筆架山風景區和錦州世博園成為錦州灣濱海景區中的“高人氣”景區。其中,筆架山風景區累計接待遊客近6萬人次,錦州世博園接待遊客量達8萬餘人次。

(今日發)錦州:“五一”假日文化旅遊市場安全有序 接待遊客超67萬人次_fororder_圖片2

筆架山風景區 供圖 筆架山風景區

  生態遊“爽”

  除了錦州市內的北普陀山景區、南山公園、東湖公園等,遊客們還喜歡到遠離市區的東方華地城濕地溫泉旅遊度假區、岩井寺風景區、大淩河公園旅遊區等景區賞賞花、踏踏青、觀候鳥、泡泡溫泉,解鎖另一種春季旅遊體驗。其中,岩井寺風景區接待遊客近萬人次,東方華地城濕地溫泉旅遊度假區也吸引了大量遊客來此體驗春季生態康養遊。

(今日發)錦州:“五一”假日文化旅遊市場安全有序 接待遊客超67萬人次_fororder_圖片3

遊客在東方華地城濕地溫泉旅遊度假區乘船觀景 供圖 東方華地城濕地溫泉旅遊度假區

  美食遊“火爆”

  錦州的應季海鮮、北鎮豬蹄、溝幫子熏雞、百合小菜、錦州燒烤等美食遠近聞名。今年“五一”假日期間,錦州燒烤店一桌難求、日日爆滿。目前,錦州各夜市也都陸續開放,更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慕名而來。獨特的夜市文化正在成為錦州“夜經濟”的新亮點、旅遊發展的新引擎。

  宣傳行銷“廣”

  “五一”假日前夕,錦州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推出了“醫巫閭山賞花線路”“春季文化旅遊體育十大系列活動和十條精品線路”。錦州各縣(市)區、景區也積極通過媒體對假日活動、優惠政策等內容進行宣傳預熱。

  此外,錦州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還聯合錦州旅遊發展集團,組織獲評“錦州好禮”的相關企業參加“走進春天—遼寧文化旅遊雲直播大會”,以線下展示、産品直播、現場互動、線上銷售等形式進行了宣傳推廣。

  市場監管“嚴”

  為切實做好今年“五一”期間錦州A級旅遊景區服務保障和安全生産工作,錦州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提前做好部署安排,與市場監督管理局組成聯合檢查小組,深入青岩寺、醫巫閭山、九華山等重點A級景區就疫情防控、服務保障和安全生産進行全面檢查。

  “五一”假日期間,錦州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主要領導值班值守,召開專題會議,組成督導組進行督導檢查,確保節日期間旅遊市場安全、穩定。假日期間,錦州市、縣兩級共出動執法人員約1250人次,執法車輛約60台次,檢查文旅市場經營場所約368家,發現並處置安全生産隱患問題約25件,有力地維護了文化旅遊市場秩序。(文 李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