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稻花香裏説豐年
2021-06-03 10:14:13來源:瀋陽日報編輯:黃非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稻花香裏説豐年——訪瀋陽農業大學水稻所研究團隊

瀋陽:稻花香裏説豐年_fororder_1622683192

瀋陽農業大學水稻創新團隊 攝影 張文魁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粳稻生産迅猛發展,人均粳米年佔有量由約50斤增加到70斤以上。在瀋陽農業大學水稻所,有一支40余人的研究團隊,一直在為老百姓吃上香噴噴、健康安全的米飯默默耕耘。6月2日,記者走進瀋陽農業大學水稻所研究團隊。

  在全國最早開展水稻超高産育種研究

  “瀋陽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始建於1957年,是從事北方粳稻研究的專業科研單位。”瀋陽農業大學水稻所常務副所長張文忠向記者介紹,水稻研究所是瀋陽農業大學國家重點學科“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國家一級學科博士點“作物學”的核心單位,同時也是北方粳稻育種栽培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東北粳稻遺傳改良與優質高效生産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農業部東北水稻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北方粳稻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北方超級粳稻成果轉化基地和遼寧省國家水稻區域技術創新中心。

  據了解,世界水稻分為亞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其中亞洲栽培稻佔絕大部分,分為兩個亞種:粳稻和秈稻。在我國,受生態環境和亞種屬性等影響,長期以來形成了南秈北粳的水稻生産格局。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瀋陽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就開始進行北方粳稻超高産育種研究,是我國開展水稻超高産育種研究最早的科研單位,也是我國超級粳稻的發祥地,在常規超級粳稻育種研究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研究確立的“通過秈粳亞種間雜交或地理遠緣雜交創造新株型和強優勢,再經過優化性狀組配使理想株型與有利優勢相結合”的超級稻育種理論與技術路線已成為全國超級稻育種的指導思想。

  生物炭用來施農田

  2005年,瀋陽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陳溫福院士提出“秸稈炭化還田”新理念以及“以生物炭為核心,以炭化技術為基礎,以生物炭基肥料和土壤改良劑為主要發展方向,兼顧能源化應用”的技術路線。“我們國家農業發展非常迅速,並且穩定持續運行,與之相應的秸稈産量也在增大。那麼,這麼多秸稈怎麼處理,也成為水稻研究所的研究方向。”瀋陽農業大學國家生物炭研究院院長孟軍向記者介紹,“秸稈炭化還田”這種方式有明確的優勢。第一,生物炭穩定性很高。炭在土壤中可存在幾百甚至上千年,可以在土壤中穩定持續發揮著改良土壤的作用。第二,秸稈制炭的過程,經過了高溫處理,秸稈裏的蟲卵和病原菌都已經被殺滅了放在土壤中,具有很好的環境相容性。第三,秸稈炭改良了土壤。生物炭體小質輕,能夠提高土壤的通氣性,促進土壤中養分的持留,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力等。

  除了教學科研以外,水稻研究所還充分發揮了水稻專業科研機構的優勢,結合各級科研項目帶動輻射周邊,以科技助農、科學惠農為核心,傳播並普及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傳遞農業發展前沿資訊,帶動培養了大批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村科技示範戶,為遼寧乃至東北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成為北方稻作區的“領頭羊、排頭兵”。(瀋陽日報記者 宋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