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放天地寬 引得活水來 ——我省推進開放辦學實現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綜述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及地區發展水準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
114所高校中,37所研究生培養高校,學科門類齊全……遼寧高等教育“家底”殷實。如何發揮這些資源優勢,將潛能變成支撐發展的持續動能?
省委方向明確——以高水準制度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
聚焦實現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遼寧省堅持開放共享,深化制度創新;整合優質資源,提升遼寧高等教育整體核心競爭力;服務振興發展,面向遼寧振興發展需求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全面支撐全省振興發展佈局和産業集群發展。
東北大學開放59門精品課程,供全省高校學生跨校修讀學分;瀋陽農業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瀋陽師範大學等組建導師團隊,聯合培養研究生;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醫科大學開展協同攻關,與華為、聯想、東軟等企業加強合作,孵化科技企業23家,聯合開展科研項目30余項……
在遼寧,開放辦學的積極實踐打破了學校的圍墻、知識的高墻,也孕育了創新活力、發展潛力。
開放辦學,猶如引來源頭活水,不僅讓教育突破了校門、國門的限制,也不斷打破學與用的壁壘,形成了一個輻射範圍更大、聯結更緊密的教育資源網絡,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和科技支撐,為振興發展持續賦能。
遼寧省推動高校開放辦學工作被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教育廳長突破項目”。
開放:讓高等教育資源“流動”起來
從教育大省邁向教育強省,比拼對教育的財政投入,遼寧省與其他省份相比並無明顯優勢。在不增加財政投入的情況下,遼寧省另辟蹊徑。
省教育廳統籌佈局,建立推動普通高校開放辦學工作機制,出臺實施意見、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以制度創新破除壁壘,最大限度讓現有高等教育資源要素“流動”起來,通過開放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我們都知道,金剛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構成,但因結構不同導致性質功能上存在巨大差異。而開放辦學,實際上就是要在優化結構上發力,推動遼寧高校進行結構再造、資源整合,切實增強合力,讓高等教育與振興發展的佈局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和‘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提升教育對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支撐作用。”談及推動開放辦學的初衷,省教育廳廳長馮守權説。
學分互認、聯合培養、教師互聘、協同創新、合作交流……遼寧的開放辦學,不僅是課程資源的開放、師資力量的共享,更是結構的再造、資源的整合。
在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的航空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有3條飛機生産線和4條發動機生産線,除了服務本校學生,這裡也承擔了一定數量的外校相關專業學生綜合實訓任務。
由於受場地、資金、資源等因素影響,無法給所有學校建立實驗實訓平臺,並且重復建設也是一種浪費。省教育廳在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佈局時,考慮到區域互補,通過開放辦學促進區域資源共享。
此外,遼寧省還牽頭建立省際合作機制。今年6月,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聯合印發文件,推動普通高等學校開放辦學,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搭建覆蓋三省一區的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匯集三省一區普通高校優質課程資源,實現省際共享;今年9月1日前,啟動省際跨校修讀學分工作,30萬名大學生可跨省跨校修讀1000門精品課程;500名高水準教師省級校際互聘交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交叉學科。
握指成拳,區域的優勢教育資源不斷聚合,整體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聯合:深度合作補短板鍛長板
開放辦學,是思想、資源、平臺、理念的開放。而開放的深意更在於破除制度的藩籬,實現校際、校所、校地、校企之間深度合作、強強聯合。
遼寧省頂尖大學、頂尖學科相對較少,頂尖學科分散在各高校之中,每所高校各有所長。通過開放辦學,高校可以聯合起來,深度合作,補短板,鍛長板,實現“1+1>2”的效果。
藥學是遼寧的優勢學科之一。長久以來,中國醫科大學和瀋陽藥科大學分別開設藥學類專業,但各有側重。實行跨校修讀學分後,從2020年至今,瀋陽藥科大學全校共有512人次修讀中國醫科大學相關開放課程。
“兩所大學的藥學教育課程開放後,實現了資源共享,培養的學生在知識結構和實踐經驗等方面互為補充,更為全面。同時我們還聯合開展專業建設工作。”瀋陽藥科大學教務處處長夏煥章告訴記者。
據統計,全省各高校聯合開發精品課程2000余門,比開放辦學前增加一倍多;聯合培養本科生23.1萬人次,增加7.3萬人次,增幅45.6%。
聯合起來開展教師互聘,解決了人才結構性短缺問題。全省高校開展教師互聘3454人,跨校組織創新團隊564個。
共同開展實踐教學、設備共享、聯合競賽;聯合開展科研攻關,聯合申報項目……在開放辦學的實踐中,遼寧省堅持開門引智、平臺共享、人才互通,以開放促進聯合,讓各高校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聯合,不僅打開了學校的大門,更打開了校企、校地合作的大門。各高校依託優勢特色學科進行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碩士生、博士生。東北大學與寶馬公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全程參與企業研發工作。
聯合起來對外開放。遼寧省獲批教育部國際産學研用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項目數連續兩年居全國首位;牽頭成立中國-烏克蘭大學聯盟,對加強産學研用合作,推動構建開放共享、協同高效的區域創新體系起到重要作用;中外聯合申報國際、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245個,創建國際實驗室37個,聯合開展國際合作項目463個、校際交流項目1170個,比開放辦學前增加省級以上交流合作項目600個。
突破:以科技創新成果賦能地方經濟發展
開放是創新的最佳滋養。
遼寧高校的科技資源佔全省70%以上。高校以開放的姿態強根基,協同創新,打造賦能企業升級、推動産業發展的創新“蓄水池”。
遼寧科技大學“聚酰亞胺柔性導電膜”重大科技成果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該類材料的空白;大連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在自然人機交互、機器人控制等方面開展合作,産生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突破關鍵技術問題,一所學校的資源勢單力薄,幾所學校集中科研力量一起攻關,實現重大科技創新。加快突破制約遼寧省重點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省教育廳已確定高校首批“揭榜挂帥”項目20個。
開放辦學,使高端創新要素不斷匯聚,更快實現産業的補鏈穩鏈強鏈延鏈。
遼寧的菱鎂儲量佔全國86%,但長期處於粗放式開採狀態。為推動菱鎂産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2020年,瀋陽化工大學牽頭,聯合東北大學、瀋陽航空航天大學、鞍山市海城鎂礦集團等多家單位緊密合作,共同申報並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直接帶動投資10億元,同時解決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目前該項目示範工程進展順利,項目建成後每年將節約標準煤60萬至8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0萬噸。”瀋陽化工大學校長許光文表示。
據省教育廳統計,全省高校聯合獲批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526個,校地校企研究院254個,聯合轉化科技成果1241項,轉化金額3.85億元。“雙一流”建設學科新增國家級高端人才類、科研項目(平臺)類重大標誌性成果163項,與開放辦學前相比增加一倍。
教育具有明顯的溢出效應。遼寧開放辦學,對學生來説,擁有了更多的知識資源、更豐富的選擇、更開闊的視野;對教師來説,獲得了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大的流動空間、合作空間。從實踐來看,開放辦學不僅推動了區域教育資源的優化、整體實力的提升,還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人才支撐、科技支撐。“流動”的教育資源,激活了高等教育“一池水”。
2021年上半年,全省共有22所普通高校轉化1573項科技成果,轉化金額為7.05億元;其中省內轉化866項,轉化金額為2.77億元。17所省屬本科高校省內轉化率為70.2%。
“遼寧省將以開放辦學為抓手,強化制度創新,加快構建體現新發展理念的高品質教育體系,不斷提升高等學校的競爭力、創新力、貢獻力、影響力。”省教育廳表示。(遼寧日報記者 關艷玲 葛紅霞)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