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開啟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新征程
2021-10-26 10:12:44來源:瀋陽晚報編輯:王巍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21-2035年)》公開徵求意見 瀋陽開啟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新征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沈晚1

資料圖片 攝影記者 張文魁

      國家中心城市作為中國城鎮體系規劃設置的最高層級,是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城市,是經濟和文化發展的中心和樞紐,也是推動國際交流和發展的門戶。近日,備受關注的《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擘畫了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並從建設國家現代綜合樞紐、建設國家先進製造中心、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引領瀋陽現代化都市圈高品質發展、建設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城市、打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化城市等方面,詳細描繪了瀋陽的未來願景。

  十余載九城獲批,三年來無一新增

  國家中心城市具體指什麼?根據原建設部2007年上報國務院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的定義,國家中心城市是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城市,在中國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中心和樞紐作用,在推動國際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的門戶作用。

  時間回溯至201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首次提出建設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廣州5個國家中心城市。

  時隔近6年,國家中心城市“朋友圈”迎來首次“擴容”。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發佈《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成都成為西部內陸地區城市開發的高地。同年12月,經國務院批復,國家發改委發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數量增至8個。2018年1月,國務院批復《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西安成為全國第9個國家中心城市。

  據了解,根據《徵求意見稿》,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有四大意義:一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是瀋陽築牢安全底線、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要求;二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是瀋陽引領東北地區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選擇;三是建設瀋陽國家中心城市是推動遼寧省形成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區域經濟佈局的戰略行動;四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是瀋陽爭做生態文明時代高品質發展“模範生”的戰略舉措。

  功能定位:一樞紐四中心

  根據《徵求意見稿》,瀋陽市的定位是“一樞紐四中心”,其中,“一樞紐”指的是國家現代綜合樞紐,“四中心”即打造國家先進製造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

  具體的戰略步驟是:到2025年,建成東北地區功能完善、輻射帶動力強的重要中心城市;到2035年,建成國家戰略佈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

  在建設國家現代綜合樞紐方面,瀋陽將加快建設機場第二跑道,優化佈局國際、國內航線網絡,積極爭取第五航權,打造航空樞紐網絡。推進沈白高鐵建設,規劃沈營、沈鐵、沈丹、沈撫4條城際鐵路及沈遼、沈新、沈康3條市域快線。培育中街—皇城國際商圈、東中街國際文商旅融合商圈、泛太原街國際智慧商圈、西塔—北市—南市國際風情商圈、渾南國際消費體驗商圈,打造國際時尚消費集聚地。

  全力打造一批“大國重器”

  在建設國家先進製造中心方面,瀋陽將全力打造一批“大國重器”,積極推進150萬噸及以上等級乙烯三機、大功率集成式壓縮機組、大型PTA裝置壓縮機組等重大關鍵技術裝備國産化攻關,積極發展大型雙龍門、重型落地式銑鏜等戰略核心産品,重振瀋陽製造業的國際地位。

  加快推進數字瀋陽、智造強市建設,推進網絡信息安全、5G基礎設施及應用、人工智能、智慧終端製造和智慧感測器等産業發展,全面為“老、原、新”産業賦能,叫響“東北數字經濟第一城”。

  打造“一城三區、一園多組團”的科技創新空間體系

  在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方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渾南科技城建設為引領,積極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瀋陽將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高能射線多束源材料多維成像分析測試裝置、超大型深部工程災害物理模擬試驗裝置、工業智腦與邊緣計算科研基礎裝置、軸承全生命週期研究評價設施等4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積極培育國家級創新平臺,加快推進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師昌緒先進材料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機器人與智慧製造創新研究院、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瀋陽燃氣輪機技術創新中心等5個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構建“一區一街一城”的現代金融服務佈局

  在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方面,依託瀋陽金融基礎紮實、金融生態良好的優勢,積極吸引集聚全球金融資源,打造“金融全牌照”城市,推動金融體系、産品、服務和監管的完善和創新,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形成全國資本市場“瀋陽板塊”,促進金融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建成東北地區乃至東北亞地區開放創新的區域性金融中心。依託金融商貿開發區一區、和平金融街一街、渾南科技城一城,加快構建“一區一街一城”的現代金融服務佈局,支撐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

  打造三大文化地標,形成都市人文地標群

  在建設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方面,全市將實施瀋陽故宮、清福陵、清昭陵、張學良舊居、滿鐵奉天公所舊址、南滿醫學堂、吉祥寺等文物保護工程。打造中華文化、都市生態休閒文化、都市人文等3大文化地標。

  打造盛京皇城成為瀋陽歷史文化傳承中心、中華文化地標,打造棋盤山旅遊度假區成為都市生態休閒文化地標,圍繞遼寧省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檔案館以及瀋陽青少年活動中心等資源,形成都市人文地標群。

  優化、提升城市四個品質,讓人民有溫暖、有尊嚴、有事業、有希望

  在建設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城市方面,瀋陽將優化城市功能品質,打造“一主三副、渾河兩岸、一廊兩軸”的3大空間結構,推進交通、供水、供電、供氣等4大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 提升城市服務品質,開展“幸福教育”專項行動,落實“雙減”國家試點任務。深化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改革,建設健康瀋陽。依託瀋陽“15分鐘養老服務圈”、兒童公園、運動中心、“沈漂”青年人才驛站,打造全齡友好城市。提升城市生態品質,圍繞“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園美城”“以文化城”,構建“一屏一帶、兩山七水多廊”市域生態空間結構,建設生態秀美之城。提升城市文化品質,依託盛京大劇院“鑽石璀璨”高雅藝術品牌,打造《瀋陽印記》旅遊綜藝演藝IP。打造一批城市書房、城市書屋,依託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非遺館等,建成“百館之城”。(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方月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