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內大連向“萬億GDP城市”目標挺進
2021-11-10 09:56:23來源:遼寧日報編輯:王巍責編:馮薇薇

  原標題:建設“兩先區” 當好“跳高隊” 三年內大連向“萬億GDP城市”目標挺進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11110084838

大船集團交付的新一代節能環保超大型原油船 大船集團供圖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中國共産黨大連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獲悉,加速推進新時代“兩先區”建設,奮力實現振興發展新突破,是大連未來5年的發展主題。圍繞這一主題,新一屆市委明確提出奮力實現“十個新突破”、3年挺進“萬億GDP城市”。這是大連擺脫徘徊、破冰突圍、爭先進位的歷史抉擇,是大連率先振興、重塑形象、彰顯自信的重要標誌。

  大連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堅持高品質發展主題,保持全市經濟較快合理增速,力爭2024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萬億元。

  發展目標已定,這意味著,未來3年,大連市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速要保持8%左右。按照這樣的增速,到2024年,經濟總量可達1萬億元。

  “三年過萬億”,是大連的時代責任。首先,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大連市建設“兩先區”任務的政治使命,是落實省委要求大連當好“跳高隊”的責任擔當。只有加快壯大經濟規模,才能更好發揮大連在區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其次,這是大連加速發展的現實需要。大連作為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在經濟發展上理應處於領先地位。如果不能儘早實現地區生産總值過萬億,大連就會在新一輪城市發展中喪失機遇。

  再次,這是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發展品質與發展速度是內在統一的關係,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作為支撐,高品質發展也無從談起。同時,這更是滿足全市人民對美好生活期待的客觀需要。只有做大做強經濟規模,才能更好地增進民生福祉。

  “三年過萬億”,大連具備堅實基礎。具有深厚的産業基礎。新中國第一艘萬噸巨輪、第一台大功率內燃機車、第一座深海鑽井平臺等都在大連誕生,裝備製造和石油化工等優勢産業在全國地位至關重要。近年來,大連市大力優化産業結構,紮實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5年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産業核心競爭力日益提升。

  具有豐富的創新資源。大連擁有高校和科研院所30多家,國家級創新平臺5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長。大連市加速集聚創新要素,推進創新策源中心建設,振興發展新動能越發強勁。

  具有領先的開放優勢。大連地處“一帶一路”重要節點,港航條件優越、開放體系健全,擁有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各類國家級開放平臺,集聚國內外資源要素的優勢明顯,是遼寧乃至東北對外開放的龍頭,外貿進出口額佔全省60%以上。

  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兩岸三灣多園區”産業佈局已經明確,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平灣合作創新區、金州灣臨空經濟區、小窯灣國際商務區、普灣經濟區等重點區域開發建設已拉開框架。大連市深化園區改革,釋放園區發展潛力,經濟規模超萬億的基礎更加堅實。

  “三年過萬億”,大連擁有多重機遇。一是近期出臺的東北全面振興“十四五”實施方案、遼寧沿海經濟帶高品質發展規劃等文件,給予大連諸多國家級政策支持。長興島石化産業基地、太平灣合作創新區等重大項目在大連落地;二是經過多年蓄力,大連市經濟日益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9.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1%,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三是745萬大連人民渴望騰飛、期盼振興,加快發展的合力日益凝聚。

  目前,大連市委、市政府圍繞“三年過萬億”目標,研究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分年度、分地區進行任務分解。(遼寧日報記者 侯國政)

  新聞連結

  未來5年實現“十個新突破”

  ①做強綜合實力,在加快壯大經濟規模上實現新突破

  ②聚焦營商環境優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實現新突破

  ③建設創新策源中心,在創新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④推動“三個中心”融合發展,在提升城市功能上實現新突破

  ⑤構築開放發展新優勢,在推進更高水準對外開放上實現新突破

  ⑥搶佔海洋戰略制高點,在建設東北亞海洋強市上實現新突破

  ⑦強化城鄉統籌,在區域協調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上實現新突破

  ⑨堅定文化自信,在提升城市軟實力上實現新突破

  ⑩統籌發展和安全,在提高城市治理水準上實現新突破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