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公佈第五批國家非遺項目名錄 遼寧省9項入選
2021-11-26 10:27:06來源:遼寧日報編輯:王巍責編:馮薇薇

  原標題:國務院公佈第五批國家非遺項目名錄,我省9項入選 讓非遺文化再添活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非遺1

蒙古勒津馬頭琴音樂省級傳承人包玉明正在演奏

  核心提示

  蒙古勒津馬頭琴音樂省級傳承人包玉明更忙碌了,因為蒙古勒津馬頭琴音樂今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馬頭琴音樂悠揚、深沉、寬廣、抒情,蘊含了獨特的審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

  11月24日,記者從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今年國務院正式公佈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遼寧省有9個項目入選,其中包括阜新市蒙古勒津馬頭琴音樂、錦州市少北拳、本溪市桓仁盤炕技藝、葫蘆島市遼西太平鼓、錦州市皮影戲、瀋陽北市摔跤、錦州錫雕、朝陽遼西朱碌科黃河陣、朝陽市天成觀廟會。

  9個入選項目涉及 6個申報地區、7個類別

  記者在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採訪時了解到,此次遼寧省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的9個項目涉及6個申報地區、7個類別,其中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項目實現了“零”的突破;遼西太平鼓實現了葫蘆島市國家級非遺項目“零”的突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非遺2

鼓舞(遼西太平鼓)進社區活動現場

  錦州市少北拳初創于明末清初,具有高度的健身自衛技藝,至今已歷八代傳人。“武術加跤”是瀋陽北市摔跤的獨門絕技,目前在全省各地已建立了22個傳承基地。葫蘆島市遼西太平鼓是遼西地區流傳的一种女子民間舞蹈,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而本溪市桓仁盤炕技藝是指火炕的製作方法,桓仁滿族自治縣境內現存最早的火炕遺址年代為戰國至西漢初期。錦州皮影戲可追溯到清光緒初年,有五代傳人。錦州錫雕綜合了南派的細膩精緻和北方的古樸自然,在用料方面採用“點銅”技藝,傳承至今已140餘年。阜新市蒙古勒津馬頭琴音樂具有質樸、典雅的特色。朝陽遼西朱碌科黃河陣,源自古代兵家佈下的九曲黃河陣,歷經200餘年傳承發展後,形成了獨具遼西地域特色,集煙火表演、民間舞蹈、民間音樂等於一體,既有遊樂健身性質又寓意風調雨順、人丁興旺、健康幸福的大型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朝陽市天成觀廟會因紀念藥王孫思邈誕辰而興起,歷經200多年的變遷,已演化為集民間音樂、舞蹈、美術、競技、雜技于一體的大型民俗活動。

  據介紹,此次9個非遺項目是遼寧省繼第一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後最多的一次。全省各市申報了86個項目,遴選出30個項目,由省文化和旅遊廳報送文化和旅遊部,經專家嚴格評審,最後9個非遺項目入選。截至目前,遼寧省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76項。

  目前,加強非遺保護刻不容緩。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非遺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近年來,遼寧省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涵蓋了14個市的100個縣(區),200多個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和近500位傳承人先後在全省的城鎮、鄉村、社區、景區、軍營以及大中小學校開展公益性非遺展示展演活動500余場,線上線下累計惠民千萬人次,促進了非遺的保護和傳承。

  開展豐富多樣的非遺文化交流活動 讓文脈得以傳承

  此次北市摔跤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也讓多年來致力於保護、傳承這個項目的人深感慰藉,讓大家看到了北市摔跤的傳承前景。80歲的關貴林是北市摔跤代表性省級傳承人,他説,北市摔跤既是體育項目也是文娛項目,更是瀋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這些年,在北市場舉辦的皇寺廟會上,北市摔跤漸漸重回我們的視線,並越來越被大眾所關注。蒙古勒津馬頭琴音樂節奏鮮明,曲調平和流暢,節奏平穩均勻,節拍鮮明整齊,旋律動人心弦。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包玉明參加了馬頭琴曲《萬馬奔騰》的演奏,伴隨著千萬匹馬的嘶鳴聲,為開幕式帶來了蒙古草原的氣息。此次蒙古勒津馬頭琴音樂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包玉明格外高興。

  隨著國家非遺保護的全面加強和提升,遼寧非遺也在更大的平臺彰顯著其獨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如何開展豐富多樣的非遺文化交流活動讓文脈得以傳承?

  省文化和旅遊廳有關負責人説,探索非遺傳承新模式,讓非遺文化活力再現。遼寧省將進一步加強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一是加強名錄的建設,對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結構及其項目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研究和規範化管理,完善動態調整機制,研究推進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分類體系。二是提升管理水準,每年組織對國家級、省級項目保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估項目存續狀況,加強保護單位的績效評估檢查和動態管理。三是提高保護傳承水準,深入挖掘闡釋國家級、特別是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基因以及在當代的價值、作用和應用途徑。四是進一步發揮非遺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貫徹落實“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發展理念,持續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認同感。(遼寧日報記者 楊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