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喀左:書寫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2021-12-03 17:19:45來源:遼寧日報編輯:黃非責編:馮薇薇

  原標題:書寫有溫度的“民生答卷”——喀左縣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側記

朝陽喀左:書寫有溫度的“民生答卷”_fororder_1

喀左縣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熱心為市民辦理業務。

朝陽喀左:書寫有溫度的“民生答卷”_fororder_2

大城子街道昌盛社區組織轄區人員參加袋裝棉簽技術培訓活動。

  核心提示

  年初以來,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貫徹“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要求,堅持高標準謀劃部署、高品質組織實施,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紮實開展。全縣把“我為群眾辦實事、爭作貢獻促振興”實踐活動作為學習教育的落腳點,重點瞄準民生保障領域,著力解決各類“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書寫有溫度的“民生答卷”,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全縣各部門、各基層黨組織和縣級領導幹部共確立辦實事項目2143個,已完成1785個,剩餘358個均已進入實施階段,年底前全部完成。

  關注民需 增強群眾獲得感

  “城裏的專家下鄉來,咱在家門口就能看病,老百姓得實惠,這樣的活動真是太好了!”11月21日,在喀左縣老爺廟鎮下河套村送醫進鄉村活動現場,村民李林高興地説。

  當天,喀左縣中心醫院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爭作貢獻促振興”黨員送醫進鄉村活動,中心醫院醫護人員為百姓免費測量血壓、血糖等檢查服務,通過設立健康諮詢臺、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講解等形式,讓百姓了解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預防知識,“刷新”了村民衛生健康觀念,為百姓送來了健康生活的新理念。

  喀左縣中心醫院開展送醫進鄉村活動是喀左縣各級黨組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爭作貢獻促振興”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喀左縣把“我為群眾辦實事、爭作貢獻促振興”實踐活動作為學習教育的落腳點,作為檢驗各級黨組織學習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徑,著力解決群眾各項“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喀左縣委下發《喀左縣“我為群眾辦實事、爭作貢獻促振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在明確活動總體目標、黨員領導幹部和各領域黨組織具體要求的同時,立足實際提出“1+5”工程,明確在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前提下,圍繞補齊城市建設短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優化營商環境等5個方面,確定了縣級層面實事項目清單,列出實事項目27個,逐個項目明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目前已完成項目23個,一批“老大難”和“硬骨頭”問題得到解決。縣級領導幹部深入基層一線聽真話、查實情,掌握第一手資料,結合分管工作實際、聚焦基層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確定實事清單,累計列出實事201件,截至目前已完成165件,以實際行動為全縣上下示範打樣。

  喀左縣堅持結對共建,在縣城,組織77個縣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與12個社區結成對子,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通過認領微心願、幫扶困難群眾、清理環境衛生、開展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宣傳活動、清冰除雪等實際行動,助力城市治理、促進城市發展。在鄉村,組織30個縣直機關單位與30個經濟薄弱村結成幫扶對子,30個單位派出工作隊30支,工作隊成員90名,駐村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等相關工作,縣直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定期到幫扶村走訪調研,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年初以來,喀左縣加大民生工程領域的投入與建設力度,從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實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便是其中之一。喀左縣對城區內2000年底前建成的15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涉及21棟樓、6.99萬平方米、937戶,總投資3582萬元。

  聚焦民盼 深入基層解難題

  “公交車通到了家門口,今後我們出門再也不用走那麼遠的路去乘車了,全村人都高興啊!”看到公交車緩緩駛入家門口的公交站點,喀左縣甘招鎮王營子村大杖子屯村民李秀麗高興地説。

  大杖子屯和山嘴子屯是喀左縣甘招鎮王營子村下轄的兩個自然屯,共有村民500余人。兩個自然屯與外界相連的道路只有1條,距最近的公交站點約3公里。長期以來,兩個自然屯的村民如果需要通過公交出行,只能先步行或騎摩托車到最近的公交站,在家門口是坐不上公交車的。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後,王營子村將村民需求向甘招鎮黨委進行了彙報,鎮黨委與喀左縣運管所和客運公司溝通協調,縣運管所和客運公司派出工作人員到現場實地查看路況,又對車次運行時間進行反復協商。今年4月16日,到大杖子屯的公交車開通了。

  “通車那天,村民可開心了,大家自發組織起秧歌隊,在公交站高興地扭起來,歡迎第一輛公交車開進屯子裏。最高興的還是村裏的老人,公交車的開通讓他們出行不再困難。”王營子村黨總支書記叢滋偉介紹。

  在“我為群眾辦實事、爭作貢獻促振興”實踐活動中,喀左縣各單位、各部門深入基層解決難題,千方百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群眾提供暖心服務。自今年5月起,喀左縣民政局開展“走進困難家庭,傾情解憂暖心”專項行動,155名民政、社工幹部職工全員參與走訪。截至目前,全縣民政系統幹部職工共走訪10194戶,幫扶136戶,其中包括辦理入住養老機構、新納入城鄉低保、上門政策解答等。喀左縣財政局把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主攻方向,幫助公營子鎮三官廟村爭取資金13萬元,發展雪桃種植産業;幫助公營子鎮土城子村爭取資金50萬元建設羊場,發展養殖業;幫助水泉鎮水泉村爭取資金30萬元,幫助潤澤花海旅遊景區修建觀賞木棧道,提升景區內涵。

  喀左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為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在農貿市場開展“你點我檢”服務活動。通過現場群眾“點選”檢測食品品種、檢測項目,檢驗中心專業人員現場採樣、快速檢測,並將檢驗結果第一時間在市場公示,為消費者身體健康提供了第一道防線。喀左縣文旅廣電局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共送戲下鄉30場,開展圖書惠民18次,電影放映1300場;組織群眾性文體活動110場次;新建村級文體廣場11處;為新建文體廣場向上爭取農民健身工程體育器材16套。在草場鄉建立朝陽市第一家黨史學習教育圖書流動站,配備圖書5000余冊,圖書流動站對外免費開放,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用心用情 服務群眾“零距離”

  “我們小區東門口的路面坑洼不平,下雨天特別不好走,我們把這事反映到社區黨委,社區馬上就協調了,今年10月就幫著我們把路面修好了。”採訪中,大城子街道昌盛社區騰龍小區居民朱孟珍説。“不單是維修路面,我們居住的D座樓總是出現下水道堵塞現象,找到社區後,社區聯繫修理工人維修,現在下水道堵塞現象再也沒出現過。”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昌盛社區將“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社區工作重點,把為民辦實事與志願服務活動相結合,著力解決轄區居民“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説起社區服務居民的事,家住淩河家園小區的谷鳳清豎起大拇指表示肯定。谷大爺介紹,因為淩河家園小區後門更方便居民去超市、市場,所以居民都願意從後門走,淩河家園小區與瑞祥小區緊挨著,因地勢原因,在淩河家園小區後門形成了一個小水坑,出行不便,居民多次找到物業,兩方物業都説該處不屬於自己管轄範圍,這成為困擾小區居民的一塊“心病”。

  昌盛社區黨委了解情況後,多次與兩方物業進行協調,尋求穩妥解決辦法,最終商定由社區與兩方物業共同出資出力,鋪平道路,方便群眾出行。施工時,社區志願者成為施工主力軍,解決了居民的“煩心事”。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點一滴見初心。針對轄區部分退休人員中有長期患病、高齡、癱瘓在床等不能親自到社區進行現場生存認證的情況,昌盛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積極上門服務,把需要認證人員的身份證信息、住址、聯繫方式等詳細信息進行登記,並讓當事人確認簽字、按手印,回到單位再把這些人員信息錄入電腦並傳至退管中心,最大限度方便轄區行動不便的退休人員及時完成生存認證,保障轄區企業退休人員和其他居民如期領取退休金。

  為提升失業人員就業技能,拓寬就業渠道,今年7月,昌盛社區聯合縣勞動就業局、人社局開辦創業培訓班,轄區居民30多人參加培訓,社區邀請了專家教師結合目前創業形勢向居民講解創業注意事項,解讀最新創業扶持政策。培訓結束後,昌盛社區還做好學員後續跟蹤服務,努力解決學員創業就業過程中的實際困難,提高了轄區居民創業就業成功率。社區還通過清理衛生、聯繫醫院為60歲人員體檢、與郵政聯合捐贈愛心包裹等開展一系列為民辦實事實踐行動,進一步增強了社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居民有需求,社區有回應。昌盛社區將不斷提高黨員幹部聯繫群眾的能力,推動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常態化,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生動實踐,讓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區服務的新變化、新氣象、新發展。”昌盛社區黨委書記謝菲説。

  創優環境 提升群眾滿意度

  “以前買房子辦房産證,樓上樓下得跑好幾個部門。現在方便了,先通過‘房地産業務一點通’小程式了解政策,再到咱們不動産登記中心把資料一交,哪都不用跑,就能把證辦下來。”在喀左縣政務服務中心,正在辦理二手房交易的王志明這樣説。

  今年,喀左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相關部門聚焦群眾辦事痛點難點堵點,加強部門協作,通過設立聯合辦事窗口、上線“房地産業務一點通”微信小程式等方式,設立“集成式、一站式”綜合服務窗口,實現了房産交易“一窗審核、並行辦理”,極大縮短了群眾辦證流程及等證時間。業務流程優化後,群眾取證時間由原來的最快5個工作日,縮短到1個工作日。

  按照“環節少、效率高、路徑短、服務好”的標準,喀左縣政務服務中心設置企業開辦專區,將營業執照、印章刻製、稅務辦理、社保登記、銀行開戶整合為一個環節,企業只需通過一次申報,即可辦結所有事項。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共涉及包括市政公用服務報裝在內的70個事項,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4個階段,階段內無差別受理工程建設項目的申請。繪製了流程圖,審批時限壓縮在40個工作日以內。持續推行項目集成審批,所有涉及工程建設項目均可只進一扇門、只用一張網進行辦理。

  從今年5月17日起,喀左縣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解決窗口因政策、系統、受理、材料要件、服務態度、諮詢等問題造成的多次辦或辦不成問題,“辦不成事窗口”以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為目標,緊盯企業群眾反映的“辦不成事”問題為宗旨,聯動解決需要跨部門、跨區域辦理的“辦不成事”問題,切實增強群眾辦事便捷度、滿意度。

  為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喀左縣成立專兼職領代辦團隊,協調相關職能部門聯合辦公,積極開展業務培訓,為群眾提供“保姆式”貼心服務。目前,領代辦服務中心已無償為群眾和企業提供領辦代辦服務2000余次。喀左縣深入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設立16個政務服務驛站,實現社區全覆蓋,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理,並建立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幫辦代辦等9個制度,全面提升驛站建設工作標準性、實用性。全縣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理念,開展“優化營商環境金點子”“營商環境優秀窗口(崗)”“優化營商環境最佳實事”等活動,徵集“金點子”196條,最佳實事102件,全縣32個部門149個重點崗位開展“承諾踐諾”活動。

  喀左縣12345平臺嚴格按照“統一接收、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評價反饋、行政問責”的運行機制,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切實發揮協調督辦職能,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截至目前,平臺受理群眾訴求共4044件,辦結3938件,辦結率97.38%,按時反饋率100%,滿意率96.49%。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