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2022-01-09 16:03:02來源:瀋陽日報編輯:黃非責編:趙春曉

  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推動瀋陽振興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發展動力更加強勁。我們堅持創新發展,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等國字號創新平臺建設取得突破,科技型企業達到1.1萬家。國企混改、開發區市場化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戶籍新政、人才新政聚才引智效應明顯。瀋陽市連續兩年獲評國家營商環境標杆城市。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我們堅持協調發展,積極推進産業轉型、空間優化、城鄉統籌。推動産業結構升級,確立“5+3+7+5”産業結構新體系。城市更新有序開展,城市功能品質明顯提升。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加快融合發展。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我們堅持綠色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提高到86%以上,建成區基本消滅黑臭水體,城市生活垃圾實現全域焚燒“零填埋”。

  開放格局持續拓展。我們堅持開放發展,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京沈對口合作取得積極進展。自貿區瀋陽片區5條經驗全國推廣,經開區、高新區提標進位。中歐班列開行數量位居東北第一。國際友城達到100個。

  民生福祉顯著提升。我們堅持共享發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業和社會保障水準不斷提升,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重大風險有效防控。平安瀋陽建設紮實有效。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本屆政府收官之年,也是克服疫情影響、推動瀋陽加快振興發展卓有成效的一年。我們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著力打基礎、補短板、揚優勢,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動能轉換不斷加快。堅持項目為王、招商為要、落地為大,全市億元以上項目開復工1819個、新簽約1802個、新落地828個。産業轉型步伐加快,“老原新”三年行動計劃落地實施,“五型經濟”多點發力,新能源汽車、新材料、航空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8%、15%和23.3%。數字賦能全面提速,新建5G基站1萬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達到7個,“星火·鏈網”超級節點正式落戶。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遼沈銀行等金融機構落戶瀋陽。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等大型會展活動成功舉辦。瀋陽市入選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老北市景區晉陞國家4A級景區。

  (二)創新能力明顯提升。“5+4+7+N”創新平臺體系加快構建,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77個、新型研發機構20家。創新主體數量品質同步提升,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2008家、高新技術企業842家、雛鷹企業289家。創新機制不斷完善,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6項,瀋陽市成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340億元。創新生態持續優化,雙創載體新增23家。出臺人才新政 3.0 版,全週期人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三)重點改革深入推進。全力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一碼通城”全國領先,“一網通辦”全省領跑,“一網統管”“一網協同”成效明顯,“一件事一次辦”事項達到609件。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40個工作日以內。“三直一快”落實惠企政策,“一聯三幫”解決企業訴求1512件,全市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戶。國資國企改革縱深推進,沈鼓集團混改、盛京能源司法重整邁出關鍵步伐。城市管理體制不斷完善,出臺標準地、創新型産業用地政策。建立集中統一、分級管控的規劃管理體制。市與區縣(市)財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優化。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于洪、沈北國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穩步推進。

  (四)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全方位構建陸海空網開放通道,高品質編制臨空經濟區建設規劃,中歐班列實現“三通道五口岸”全覆蓋,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4.4倍,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長36.2%。開放平臺不斷拓展,自貿區國企“三級跳”發展新模式入選全國“最佳實踐案例”,中德園落地億元以上項目31個。區域合作持續深化,瀋陽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全面提速,沈白高鐵等70個重大項目加快推進。

  (五)城市品質加快提升。綜合交通體系更加完善,5條地鐵線路加快建設,勝利大街快速路、沈康高速連接線建成通車。基礎設施承載力持續增強,盛京50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運,瀋陽市成為國家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全市126個老舊小區、184條背街小巷完成改造,高品質建成1070座“口袋公園”,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得分位居參評省會城市首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Ⅲ類以上優良水體斷面增加8個,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15天,比上年增加28天,為新標準實施以來最高水準。

  (六)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成果更加鞏固。農業品質效益穩步提升,糧食産量突破80億斤,新增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0家。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縣域地區開復工億元以上項目334個,6個中心鎮完成投資36.4億元。“美麗庭院、美麗村屯、美麗田園”建設成效明顯,治理黑臭水體153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覆蓋率達到95.4%。

  (七)人民生活顯著改善。舒心就業紮實推進,“瀋陽業市”上線運行,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3.4萬人。幸福教育深入人心,新增普惠性學前教育學位1.2萬個,瀋陽市成為全國首批“雙減”試點城市。健康瀋陽加快建設,建成社區醫院13個,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價格平均降幅53%。品質養老普惠推進,開展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試點100個,城市社區實現養老服務站全覆蓋。公共服務供給更加豐富,“百館工程”加快實施,瀋陽博物館建成開放,城市書房廣受好評。社會保障水準穩步提升,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3.5%和13.3%,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上漲4.6%。社會治理持續加強,開展“兩鄰”社區建設試點458個。“盛京使者”達到23萬人。文明城市建設常態推進,16件民生實事全部高品質完成。

  (八)風險防範更加有力。堅持應急處置和常態化疫情防控相結合,新冠疫苗接種率達到87.3%,打贏了三場輸入疫情殲滅戰。金融風險有序化解。政府債務管理全面加強。安全生産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集中攻堅紮實開展。百年一遇暴雪災害得到有效應對。信訪工作“減存控增”攻堅行動深入推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有力有效。沈河榮獲全國平安建設最高獎項“長安杯”。

  一年來,我們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巡視和專項督導督察整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農村改廁問題整改等工作紮實推進,“三落實”專項行動、推進品質提升工作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七人普”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第八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任務圓滿完成。我們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79件、政協提案558件。我們堅持依法行政,提請市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5件,修改廢止政府規章22件。我們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行動為群眾解決問題6萬餘件。我們堅持“過緊日子”,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36.9億元。我們持續反“四風”、轉作風,黨風廉政建設取得新成效。

  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市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著力補齊“四個短板”、紮實做好“六項重點工作”,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奮力推動新時代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我們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在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的征程中,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切實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補齊“四個短板”,做好“六項重點工作”,奮力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全面振興藍圖變為現實。

  我們要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省會城市龍頭作用,紮實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設“一樞紐、四中心”,在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上有更大作為,在綠色低碳發展、改造升級“老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和“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上為全省作出示範,在實現遼寧振興發展新突破中乾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先鋒。

  我們要緊緊圍繞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經濟總量突破一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一千億元、人口規模突破一千萬人”的奮鬥目標,按照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左右的總體安排,深入開展“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堅定直道追趕、彎道超車、換道引領的信心,加快産業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突出抓好“四個行動”,大力發展“五型經濟”,著力提升城市“四個品質”,傾力打造民生品牌,全力推動瀋陽從工業文明時代裝備製造的“優秀生”蝶變為生態文明時代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的“模範生”。

  2022年重點工作安排

  一是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增長。積極應對“三重壓力”,落實用好政策,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消費升級,防範化解風險,努力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二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聚焦建設國家先進製造中心,持續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推進數字瀋陽建設,全力打造東北數字經濟“第一城”,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不斷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三是加快建設創新瀋陽,打造新興産業策源地。聚焦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強化創新主體地位,構建協同創新機制,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把豐富的科教資源存量轉化為振興發展的優質增量,讓更多的年輕人嚮往瀋陽、紮根瀋陽、圓夢瀋陽。四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以體制機制創新引領發展方式轉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讓民營企業的環境更優良、賽場更公平、舞臺更寬廣、前途更光明。五是加快瀋陽現代化都市圈建設,著力構建對外開放新前沿。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建設瀋陽現代化都市圈,拓展開放平臺功能,暢通開放通道,擴大對外經貿,深化區域合作,不斷提升城市外向度。六是提升城市品質能級,打造現代化生態化國際化大都市。抓實國家城市更新試點,持續優化城市空間,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五工程一管理”,深入推進以文化城,不斷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質、服務品質、生態品質和文化品質,真正讓城市有活力、有品位、有顏值、有溫度。七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力度,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提升農業現代化水準,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建設,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八是高標準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展現美麗盛京更高顏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持續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自然生態。九是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加快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促進更高品質就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提升衛生健康服務水準,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加大社會保障力度,提升社會治理能力,辦好改造老舊小區及配套設施、提升校園安全監控能力等10件民生實事,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讓生活在瀋陽的人有溫暖、有尊嚴、有事業、有希望。十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奮進擔當展現新作為。全面加強政治建設、法治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新征程需要新擔當,新突破呼喚新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切實肩負起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新使命,奮力推動新時代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