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看正月多彩民俗 文化年味撲面來
2022-02-11 12:09:11來源:遼寧日報編輯:黃非責編:馮薇薇

遼寧:看正月多彩民俗 文化年味撲面來_fororder_花燈1

  正月裏逛花燈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民俗。記者 楊靖岫 攝

  核心提示

  在剪紙藝術展裏,領略巧手生花的鏤刻藝術之美;在滿族刺繡中,體味一針一線的最炫民族風;在燈影交錯的視覺盛宴裏,欣賞金州龍舞的變化多端、感受濃郁的鄉土氣息……

  春節是隆重、熱鬧的節日,正月也是各地年俗集中展示的舞臺。借助豐富多彩的民俗特色活動,遼寧省各地的文化年味濃香馥鬱,在傳統中加入時尚元素、在傳承中融入創新內涵。

  來看看,遼寧新春年味大賞,不亦樂“虎”——

遼寧:看正月多彩民俗 文化年味撲面來_fororder_燈籠3

  市民前往棋盤山迎春燈會賞燈。記者 楊靖岫 攝

  瀋陽 2月10日 “剪”出來的紅火年俗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剪紙,作為一項傳統年俗,同時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2月10日,在瀋陽市皇姑區文化藝術中心內,一幅幅生動傳神、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映入眼簾,擺滿了展覽廳,新年的喜慶氛圍也隨之撲面而來。

  一張紅紙在剪紙大師的手中,尖頭的剪刀一戳、一轉,上下翻飛;收手合刃,拈紙迎風一展,談話間,一幅惟妙惟肖的剪紙作品就誕生了。“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皇姑區剪紙非遺傳承人劉素萍介紹。

遼寧:看正月多彩民俗 文化年味撲面來_fororder_燈籠2

市民在瀋陽市皇姑區參觀非遺剪紙展。記者 高華庚 攝

  劉素萍告訴記者,在瀋陽的傳統佳節、嫁娶或者生活點綴及其他民俗活動中,都能發現剪紙的蹤跡。根據目前已經發現的剪紙作品推算,剪紙藝術的發展距今至少有1500年的歷史。

  “剪紙是中國獨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剪紙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手工藝的瑰寶,我們不僅要對它進行傳承,還要不斷推陳出新,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更高的識別度,同時滿足人們對文化的新需求。瀋陽市今年的剪紙節徵集作品近3000幅,主題包含‘啟航新征程’‘喜迎冬奧會’‘瀋陽英雄之城’‘文化進萬家’‘兩鄰文化建設’‘民間民俗風情’等,包括剪紙、摺紙、掐紙、紙堆、紙上刀繪、剪紙文創等十多個種類。”皇姑區文化藝術中心非遺項目工作人員杜曉莉説。(遼寧日報記者 高華庚)

  營口 2月8日 虎年“第一集”

  2月8日,正月初八,營口市鲅魚圈區紅旗大集迎來虎年“第一集”。鳴鑼開集、奉天大鼓、老式小吃、國潮零食……大集裏不僅紅火依舊年味不減,還讓趕集群眾感受到春節文化的傳承和滿滿的回憶。

  雖然春節假期已過,但紅旗大集裏生熟肉類、水果蔬菜、服裝鞋帽、海鮮乾果等年貨仍然一應俱全,趕大集的人熙熙攘攘,賣貨人的吆喝聲和趕集人的砍價聲此起彼伏,濃濃的年味兒不減。

  鳴鑼開集是紅旗大集開啟新一年的傳統。兩個人抬著銅鑼與趕集群眾互動,小朋友們也搶著上前敲鑼。伴隨著一聲聲鑼響,傳遞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期許。

  在紅旗大集裏,非遺文化是難以割捨的傳承和回憶。當天,在三弦師傅伴奏下,東北大鼓非物質文化遺産第五代傳人王艷娟左手持板,右手擊鼓,唱腔高亢嘹亮,引得圍觀群眾連連鼓掌叫好。

  紅旗大集是有著300多年曆史的滿族文化民俗大集,春節期間,主辦方舉辦“大過中國年”系列活動,邀請蓋州皮影戲、滿繡、剪紙、傳統婚禮大妗等非遺項目現場展示,還舉辦二人轉、秧歌等民俗表演,讓人們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和傳統的大集文化。

  熱鬧紅火的紅旗大集不僅吸引了周邊村民趕集購物,更有不少“城裏人”驅車來此趕集。“大集裏能買到無公害的綠色食品,特別是幹菜、蘑菇。”王爽家住站前區,特意開車帶孩子一起來趕集,她説想讓孩子感受一下民俗大集的熱鬧氛圍和傳統文化。

  春節假期吃膩了山珍海味,是時候接下地氣了。老式崩爆米花、油炸撒子、酸甜可口的糖葫蘆,不僅勾起了趕集人的饞蟲,更勾起了兒時的回憶。紅旗大集上銷售的海蜇、鲅魚、凍梨、黏豆包、滿族打糕等都是周邊農民自産自銷的農副産品,紅旗大集總經理徐志峰表示,紅旗大集一直致力於為百姓搭建農副産品銷售平臺,同時,將區域特色滿族文化與東北民俗文化相結合,推進非遺文化傳承,豐富百姓文化生活。(遼寧日報記者 佟利德)

  大連 2月9日 非遺“百花會”點亮新春燈會

  “走啊!看燈會去!”夜幕剛剛降臨,去往大連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的車輛便已匯成長龍。春節假期結束了,但年味仍很濃郁。2022金石灘新春旅遊文化節暨金石灘植物園賞燈遊園會自小年夜啟幕後,成為大連市民和外地遊客最熱門的打卡地。

  漫天的鐵花絢爛綻放,靈動的龍舞威風雄武,各式的花燈流光溢彩……夜晚的金石灘植物園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今年的遊園會不僅有造型新穎的各式新春創意花燈,還與非遺、冬奧主題有機結合,營造喜慶氛圍的同時,讓廣大市民欣賞到非遺的文化精華、體驗冰雪運動的獨特樂趣。”金石灘旅遊集團負責人介紹,在首創的沉浸式燈會中呈現非遺“百花會”的盛況是今年的一大亮點。

  這其中既有大連本地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金州龍舞、省級非遺項目金州獅子舞、棒槌舞等,還外請了團隊表演國家級非遺項目——打鐵花。

  金州龍舞具有典型的遼南地區特色,舞姿變化多端,有“盤龍”“龍出海”“龍擺尾”等花樣近40種。金州獅子舞已有100多年曆史,除了“點睛”等傳統表演,還加上了“海底探寶”等地方元素。打鐵花表演時,濺星如電、夜放花樹,宛若銀河墜落人間,光影衝擊氣勢磅薄。另外,《歡天喜地逛燈會》《海誓山盟金石灘》等為本次燈會特別編排的皮影舞、霸王鞭、太平鼓樂等非遺文化演繹,讓整個燈會一步一景、美不勝收。“我已經帶孩子來兩次了!能這麼集中地看到非遺表演非常難得。”家住大連市沙河口區的宋文華説,非遺表演中既有傳統文化,也有對未來的美好祝福,值得反復觀看。

  記者了解到,市民和遊客的熱情讓本次燈會的非遺表演不僅多次增加場次,時間上也做了延長。而且2月15日(元宵節)將推出非遺民俗展演特別活動,賞花燈、觀非遺、品民俗、猜燈謎、遊園會……虎年有滋有味。(遼寧日報記者 呂麗)

  鐵嶺 2月10日 滿族高蹺秧歌舞遍“鹿鄉”大地

  “正月裏來是新年,村裏村外鑼鼓喧天。歡快的鑼鼓響陣陣,喜慶的秧歌扭起來。”虎年新春伊始,剛剛在縣滿族高蹺秧歌會演中展露風采的5支秧歌隊,便奏響了流動巡演的序曲。在他們的帶動下,連日來,鐵嶺西豐縣20多支民間秧歌隊也紛紛活躍在“鹿鄉”大地上,共同為175個村的數十萬農民群眾,送去新春喜慶祝福,獻上精美文化盛宴。

  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歡度虎年春節,由西豐縣政府主辦的“迎新春、慶豐年”滿族高蹺秧歌會演活動,就吸引了德興滿族鄉三姐秧歌隊、郜家店鎮彩虹高蹺演藝團、成平滿族鄉鳳樓村秧歌隊等5支隊伍。他們腳踩高蹺,手持彩扇,輪番登場,相互叫陣,點燃了西豐虎年新春的喜慶氣氛。

  西豐滿族高蹺秧歌已有上百年曆史。經過一代代傳承,現已成為當地群眾逢年過節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大餐,享譽遼北。西豐滿族高蹺秧歌以詼諧、豪放的表演風格,將當地人熱情質樸、剛柔並濟、積極向上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平崗鎮三合村永得利蔬菜合作社的大院裏,菜農們聚成一大圈,滿心歡喜地欣賞滿族高蹺藝術團送來的精彩表演。看到孔雀開屏、鴻運當頭等秧歌表演絕技,現場頓時掌聲雷動。“鬧新春、扭秧歌、看絕活兒,是咱們東北人過年的傳統習俗。一年到頭忙在大棚裏,過年有空兒了,看到這麼喜慶的秧歌表演,心裏甭提有多高興啦!”三合村菜農李寶貴滿臉喜悅地説。

  你方唱罷我登場。臨近正月十五元宵節,傳統民俗秧歌表演再入高潮。2月10日,成平村、鳳樓村相繼響起震天鑼鼓,只見成平滿族鄉鳳樓村秧歌隊身穿鮮艷服裝,時而翻滾騰躍,時而輕歌曼舞,表演風格火爆熱烈,腳踩高蹺如履平地。喜慶的秧歌扭出了新農村一派歡樂祥和,浪出了新時代農民嶄新風貌……(遼寧日報記者 狄文君)

  撫順 2月10日 一針一線繡出濃濃年味

  2月10日,在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的新賓滿繡工坊裏,十幾名繡娘正端坐在繡架前飛針走線,一針一線地繡著寓意喜慶吉祥的滿繡作品。

  “這個帶老虎圖案的小挂件就是滿族人過年時,長輩送給孩子戴的。”新賓滿族刺繡非遺傳承人桑菊説,虎年春節,各類小挂件和繡球特別受歡迎,大家從元旦開始一直處在趕訂單的狀態。

  “滿繡是滿族年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桑菊説,滿族人過年時會在被面、枕罩、幔帳上繡上葫蘆、花草等圖樣,寓意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富貴牡丹”“福壽雙全”“比翼雙飛”……都是比較常見的繡樣。過年時,婦女們圍坐一起刺繡,説説今年的高興事,嘮嘮明年的新打算,邊説邊繡其樂融融特別有年味。

  新賓滿族刺繡最初主要流行于滿族聚居的廣大農村,以紅、黃、藍、白為主調的各種彩色絲線,用一根細小的鋼針上下穿刺,織繡出各種紋樣,涉及題材廣泛,寓意深刻,表達了滿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厚重的文化內涵。

  作為一項有幾百年傳承的技藝,由於需求越來越低,新賓滿繡曾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危險。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新賓滿族自治縣多方尋求出路,最終通過電商平臺,為新潮的手辦娃娃製作刺繡娃衣,使這項傳統技藝重煥活力。

  娃衣製作複雜,經濟價值也高,圖案複雜的六分娃衣價格過萬元,且供不應求。桑菊説,滿繡娃衣的走紅讓更多人喜愛上了滿繡,現在根本忙不過來,訂單都排到一年後了。由於收入頗高,越來越多人加入到繡娘的行列,政府舉辦的培訓班也是期期爆滿。

  如今,滿繡這項傳統手藝,又重新回到人們的春節生活之中。春節期間,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滿繡技藝,為家人繡制新年禮物,一針一線繡出濃濃的年味。(遼寧日報記者 崔振波)

  錦州 2月10日 布老虎的文化傳承

  “這只紅老虎是給小孫子的,這只綠老虎是給外孫女的,看看這布老虎多可愛,多喜慶,孩子們可喜歡了!”2月10日,錦州市民王鳳霞拿著她自己製作的布老虎對記者説。她是參加了錦州市群眾藝術館舉辦的布老虎製作公益課程學會的這門手藝,這個春節她給孫輩們每人製作了一個專屬布老虎,慶祝虎年的到來。

  “伊寧老師在課上講了布老虎的文化傳承,還細緻地教我們做布老虎,我們學得可認真了。”今年像王鳳霞這樣的學員有近百名,布老虎製作公益課連開4天,學員們熱情高漲,每堂課都是滿員。剪紙樣、裁部件、針繡……課上錦州布老虎文化傳承人伊寧演示得十分細緻。“五行文化中東為青,青者綠也,所以咱們錦州的布老虎很多是綠色的……”伊寧老師邊製作邊介紹錦州布老虎的特點。

  伊寧已經年過七旬,常年製作布老虎的她守正創新,一針一線,傳承了幾十年,讓錦州的“布老虎”走入百姓家中,更走向了世界。伊寧介紹,布老虎的繡制精細,針腳要求非常細膩,而且文化內涵也深厚。錦州的布老虎的臉部紋飾比較特殊,裏面蘊藏著白山黑水內容,老虎的鼻子是生命樹的造型,眼睛和耳朵都體現出凜凜虎威。

  這個春節伊寧老師因為布老虎製作公益課變得十分忙碌。錦州市淩河區寶地小學還成立布老虎社團,伊寧就是指導老師,在4至6年級學生中普及布老虎文化,全面開展動手創作活動。“我是屬虎的,寶地小學還是我的母校,孩子們很喜歡布老虎,如今布老虎這項文化傳承在錦州正被更多市民喜愛。”伊寧對記者説,“可愛的布老虎是錦州市民對新的一年的祝願,相信布老虎能給我們帶來好運和吉祥。”(遼寧日報記者 崔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