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黨建領航振興路——遼寧省鐵嶺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觀察
遼河兩岸,沃野千里,水稻田、玉米地、設施大棚連綿不絕,這裡就是素有遼寧“糧倉”“菜籃”“肉庫”美譽的鐵嶺市。
鐵嶺地處遼河上游,在農作物黃金種植帶北緯42度線上,位於全世界僅有的四大塊黑土區之一——東北平原中南部,黑土層深厚,糧食種植面積和總量保持全省第二。
多年來,鐵嶺市以黨建為引領,創新思路舉措,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産業提升工程、村屯環境整治工程、鄉風文明建設工程、農村基層基礎建設工程、農村民生保障工程、脫貧攻堅工程、農村改革工程“七大工程”建設同頻共振、齊頭並進,使得鄉村振興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特色更鮮明,努力把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實做精彩。
鐵嶺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高俊偉表示,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黨組織,關鍵在各級黨組織書記。要著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強黨的各級組織,選優配強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認真落實主體責任和第一責任人職責,凝聚各方面力量,以強大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保障鄉村振興戰略順利推進。
打造“頭雁聯盟”,選優配強班子
“考進事業編之後,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身份變了,村裏帶頭人的職責和擔當也要上新層次,我要以更好的狀態、更大的熱情投入工作,抓班子、帶隊伍,扎紮實實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不負組織的信任和培養,不負父老鄉親的殷切期盼。”開原市城東鎮馮家屯村黨總支書記石鑄,參加了2021年鐵嶺市優秀村黨支部書記招錄事業編考試,成了一名事業編制人員。
2016年至今,石鑄一直擔任馮家屯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考入事業編後,他工作積極性更高了,帶領村“兩委”成員逐步改善村屯環境,安裝了視頻監控設備,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積極爭取光伏項目、開發利用廢棄坑塘,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組建秧歌隊,制定村規民約,弘揚正能量,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黨旗始終在馮家屯村高高飄揚。
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開原市堅持用好用活村黨組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和畢業返鄉大學生“三支隊伍”,不斷凝聚幹事創業骨幹力量。在全市選樹35名“頭雁”村黨組織書記,圍繞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強基層治理等內容開展“擂臺比武”活動,曬出成果、比出經驗、比出境界。
開原市委書記譚會波認為,鄉村兩級黨組織帶頭人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至關重要:“一個好的村離不開好的帶頭人,村黨支部書記選得好,工作幹得好,支部班子才會好。要讓年輕有為、懂農業、能創業、愛家鄉的優秀黨員帶著大家共同致富。鄉村振興離不開鄉鎮黨委的支持,需要一個好的鄉鎮黨委書記領著村黨組織書記一塊兒幹、一起往前衝。縣鄉兩級帶頭人選好了、班子建強了,鄉村振興的組織保證就有了,新局面就會很快打開。”
鐵嶺市開展“富民強村頭雁領航”行動。堅持“選、育、管、用”一體推進,著力培養新時代農村致富帶頭人。
在“選”上,優選298名帶富本領強、有情懷、有本事、有業績、有認同、有活力的“一強五有”村黨組織書記組建市縣兩級“頭雁聯盟”,形成“雁陣效應”。
在“育”上,搭建鄉村“比武大擂臺”,開展“頭雁聯盟”培訓班14期、“頭雁沙龍”研討會11次、現場拉練“比武”13次。為開闊視野,組織優秀村黨組織書記赴河南濮陽、山東臨沂考察學習,對照先進找差距,明確思路再出發。
在“管”上,大力推行村(社區)“兩委”班子及成員任期目標承諾制,全市村(社區)“兩委”班子及成員承諾實事項目1.45萬件。主動融入瀋陽現代化都市圈,與瀋陽市全方位對接,開展“手拉手”共建活動,選派40名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300余名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與瀋陽市結對共聯,實現相互促進、錯位發展和優勢互補。
在“用”上,連續3年面向優秀村黨組織書記考錄事業編制人員,34名“頭雁”村黨組織書記考試錄用事業編制,14名“頭雁”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換屆選舉進入鄉鎮黨政班子,逐步形成了“頭雁”村黨組織書記奮力領航,其他村黨組織書記全速跟進、“雁陣式”前行的良好態勢。
在選優配強班子、打造過硬帶頭人隊伍上,鐵嶺市超前謀劃,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高品質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全市村黨組織書記中致富能手1003人,佔85.3%;對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堅持用其所長,組建電商經濟、黨建服務、種養技術等40支“第一書記專業聯盟”,變“單打獨鬥”為“團隊作戰”;實施村級後備人才“蓄水工程”,與國家開放大學合作,持續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著力培養素質好、用得上、留得住的“永久牌”鄉土人才,目前全市1176個村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全覆蓋;實施鐵嶺籍在外大學生“雁歸計劃”,已有410名優秀學子應召而動,被錄取到村和社區工作,擔任村(居)書記、主任助理,匯聚了基層組織建設“一泓春水”。
創設“産業聯合黨委”,形成“抱團發展”集聚效應
為破解鄉村區域發展不協調、資源利用不充分、産業低質同構、各自為戰、效益不高等問題,鐵嶺市以“産業發展到哪,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就覆蓋到哪”為目標,依託各地現有的産業基礎、發展空間和市場條件,探索了“産業聯合黨委”新模式,推動區域産業融合、資源共享、統籌發展,形成了以大帶小、以強帶弱、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新格局。
各地區打破就村抓村的路徑依賴和區域限制,按照“地域相鄰、産業相近、功能互補、發展互助”原則,以産業帶動能力強、經濟發展效果好的村為中心村,全市建成果蔬種植、畜禽養殖、鄉村旅遊等20個“跨村産業聯合黨委”,形成了“抱團發展”的集聚效應。
“過去菜販子到我們這裡來,經常壓價收購,百姓有苦説不出。現在通過與相鄰的5個村合作,成立藥王廟村蔬菜産業聯合黨委,由黨組織引領,整合各村優勢資源,調整産業規劃佈局,推動果蔬産業抱團發展,讓我們看到了産業振興、富民強村的美好願景。”藥王廟村黨支部書記孫鳳傑告訴記者。
借助藥王廟村果蔬市場影響力,這6個村變散戶經營為整村集中經營,變獨立發展為抱團取暖,變買方市場為賣方市場,實現村集體和農戶的“雙增收”,進一步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藥王廟村蔬菜産業聯合黨委,年産果蔬8000噸,農戶增收16萬元,藥王廟村集體增收9萬餘元。
2022年4月,鐵嶺縣蔡牛鎮黨委圍繞“組織搭臺、村社互聯、人才助力、産業興旺”主題思路,依託張莊玉米種植合作社平臺,創建蔡牛鎮農業産業聯合黨委,促進村集體經濟穩步增收、合作社規範運營、分散農戶共建共享的良好發展態勢。
以往,玉米種植多以百姓自主種植為主,存在投入成本高、品質選種風險大、玉米價格不穩定等問題。為提升産業發展質效,讓群眾有更多的安全感、收穫感,蔡牛鎮創建了農業産業聯合黨委,由張莊合作社理事長趙玉國任黨委書記,實行聯合黨委和村黨組織雙重管理模式運行。
張莊玉米種植合作社今年流轉土地2.2萬畝,種植玉米試驗田十余個,實行大豆玉米間作種植2000畝,採取北斗導航定位操控,播種、施肥、收割、脫粒、儲存等全程機械化,開啟了傳統農業化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新征程。此外,聯合黨委委員村與合作社合作,發展特色産業、路邊經濟和庭院經濟,種植苦瓜、紅藜麥、金蓮花等,通過訂單種植,村集體增收3萬-5萬元,百姓戶均增收2000余元。
鐵嶺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吳秀彪深入剖析了跨村産業聯合黨委的作用:“聯合黨委的成立,有效集聚了聯村資源,把黨的組織優勢融入果蔬産業抱團發展中,為實現産業共融、優勢互補、群眾共富奠定組織基礎,是實現鄉村産業振興、農民生活富裕的實踐載體。”
鐵嶺市明確了産業聯合黨委是功能性黨委,“把方向、做決策、抓協調、強服務”是其主要職能。鐵嶺市各縣(市、區)著力建強産業聯合黨委班子建設,突出選優配強帶頭人,20個産業聯合村黨委書記由中心村黨組織書記、頭雁村黨組織書記或縣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擔任。
一年來,聯合黨委共確定重點産業項目及規劃佈局等重大事項43項,提供政策、人才、科技、維權等方面的服務312次。同時各地區同農業院校、科研機構加強合作,邀請省農科院、縣蔬菜局專家到村開展理論培訓和實地技術指導50余次,67名包村領導幹部、72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53名選派幹部發揮專長,主動聯繫雙燕超市、依農科技、新都市場等涉農企業和商超拓寬産品銷售渠道,形成了強大發展合力。
村企結對幫扶,黨建強村富民
2022年7月1日,調兵山市兀術街村黨總支與鑫豐集團黨支部開展“悟初心、見行動,喜迎‘二十大’”主題黨日活動,在情景式黨課上,講述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鑫豐集團安裝回撤車間主任高楊的動人故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濃厚氛圍,讓村企黨員真正學有所獲。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鑫豐集團董事長張希望是從兀術街村走出來的民營企業家,多年來他時刻關心家鄉文化建設。他積極響應鐵嶺市“百企幫百村”活動號召,主動到兀術街村,手拉手與村裏建立幫扶對子,共同落實幫扶項目。
“黨的好政策成就了我們,使企業有了今天的成績。一人富不算富,現在我有能力了,更要回報黨和政府,帶領百姓一起走上致富路。”鑫豐集團黨董事長張希望認為,反哺鄉村建設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鑫豐公司優先招收本村人在公司務工,目前有20多名村裏人在公司工作。公司先後投入十余萬元,幫助村裏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開展村內綠化,改善百姓居住環境,建設宜居村莊。
昌圖縣亮中橋鎮東興村黨組織創辦了豐滿源農業合作社,適應農業農村新業態的發展需要,以通過“黨建引領、村社合一”助力集體經濟發展。合作社又成立了豐滿源服裝有限公司,將村裏的閒置勞動力組織起來,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
“全村百姓的地都由合作社種了,合作社從國家得到的各項惠民政策都用到老百姓身上了,等於免費給百姓種地。合作社有烘乾塔,一斤糧食能多賣5分錢,一戶人家3萬多斤糧食就多掙1500元,全村增收六七萬元。秋收後合作社用打包機收秸稈給昌圖生物質發電廠,一畝地給百姓30元,增産增收100萬元,村集體也有20萬元收入。”東興村黨總支書記吳艷良給記者算起了增收賬。
昌圖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宋大維介紹,近年來,昌圖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政治、組織和群眾工作優勢,堅持以産業為依託,著力打造“黨組織+合作社+企業+農戶”生産經營模式,基層黨組織有效嵌入産業鏈,在推動農業産業發展中彰顯凝聚力戰鬥力,發揮引領作用,實現産業發展、富民強村、黨群共富。昌圖縣已有158個村建立“黨建引領、村社合一”運行模式,帶動農戶13974戶,2021年全縣“村社合一”項目實現凈收益3450萬元,其中村集體獲得分紅532萬元,帶動農戶年增收2925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613個,有4500余萬元扶貧資金投入到72個“村社合一”項目中,脫貧戶每年可獲得穩定分紅420余萬元。
鐵嶺市轄7個縣(市、區)89個鄉鎮、1176個村,鄉村人口占全市總數的56.6%,鄉村興,則鐵嶺興。2020年以來,鐵嶺市按照黨中央“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下鄉,發展富民鄉村産業”的要求,本著就近就便、因需結對的原則,組織124家非公企業,與12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結成共建對子,通過組織共建、産業共創、人才共育等方式,推動鄉村發展振興,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共建共贏。
鐵嶺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福罡介紹,鐵嶺市堅持把發展鄉村産業的重點放在農村,把産業增值收益的大部分留給農民,探索建立和完善工商資本與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村企共建”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已有120個共建村實現了“村村有産業、戶戶能增收”的工作目標,新增村級集體經濟10萬元以上共建村47個,農村面貌和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有效鞏固。(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于險峰 張仁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