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起瀋陽中小學有序恢復線下教學
2022-12-09 10:14:3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黃非責編:盧佳靜

  12月9日,瀋陽市教育局發佈《關於全市中小學有序恢復線下教學的通知》。12月12日起,高三、初三年級,小學五、六年級恢復線下教學;12月13日起,高一、高二年級,初一、初二年級,小學三、四年級恢復線下教學;12月14日起,小學一、二年級恢復線下教學,幼兒園開園。

關於全市中小學有序恢復線下教學的通知

  依據《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2〕113號)精神,按照《瀋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第73號)》要求,結合瀋陽市疫情防控總體形勢,按照科學精準防控和中小學分批有序恢復線下教學原則,經綜合研判,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時間安排

  12月12日(週一)起,高三、初三年級,小學五、六年級恢復線下教學。

  12月13日(週二)起,高一、高二年級,初一、初二年級,小學三、四年級恢復線下教學。

  12月14日(週三)起,小學一、二年級恢復線下教學,幼兒園開園。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經屬地批准後恢復線下教學。

  二、切實壓實屬地責任。各地區要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對中小學校恢復線下教學的組織領導,依據當地疫情防控形勢,“一區(縣、市)一案”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本著“應開盡開”原則,科學研判,統籌做好轄區內中小學校線上線下教學的轉換,確保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教育教學的影響。

  三、充分尊重家長和學生意願。家長和學生可根據所在地區疫情防控和家庭實際情況,自願選擇線上或線下學習方式。各學校要“一校一策、一班一策”制定方案,確保滿足家長和學生需求;制定“線下+線上”同步課堂教學方案,做好教學設備保障,確保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教師授課時,要充分關注因各種原因選擇線上學習的學生;授課後,要與線上學習的學生及時溝通,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答疑。

  四、切實做好恢復線下教學的各項準備。各地區要組織轄區內中小學校對校園環境進行一次全面清掃,特別是對教室、食堂、宿舍、衛生室(保健室)、衛生間等重點場所,做好消殺和通風換氣。返校前,要圍繞各項準備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要做好疫情防控物資的盤點和補充。

  五、進一步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各地各校要嚴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第九版)和優化20條措施要求,及時修訂完善本地區及本學校應急處置預案,要開展多場景應急演練活動,確保流程科學、規範、可操作。一旦發生疫情,及時高效應對,快速妥善處置。

  六、做好校園常態化管理。師生員工須持返校日前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報告返校。返校後,各地各校要加強校門管理,師生員工入校須核驗身份、測溫、戴口罩,教職員工需掃場所碼;嚴禁無關人員入校,確需入校的,需進行身份查驗,落實“四件套”,查驗48小時核酸陰性報告。嚴格執行晨午(晚)檢、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傳染病疫情報告等制度。落實校園重點場所的通風換氣要求,加強校內教室、食堂、宿舍、報告廳等重點場所和校車的消殺。校內保安、保潔、宿管、食堂等重點人群及校車司機(照管員)需每日1次核酸檢測,其他師生員工每週2次核酸檢測,確保不漏一人。

  七、切實做好個人防護。教職員工、家長和學生要履行健康第一責任人責任。要養成自覺規範佩戴口罩的良好習慣,在室內外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餐廳食堂處於非進食狀態時,都要科學規範佩戴口罩,並對身邊未戴口罩人員及時提醒。學生在校期間,文體活動或就餐等特殊情況不能戴口罩時,要保持合理社交距離。提倡“兩點一線”上學上班,減少不必要外出,不聚會、不聚餐,不到人群聚集場所。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風、用公筷、一米線,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家長接送孩子時在校門口不聚集,即送(接)即走。要做好日常健康監測,出現咳嗽、咽痛、發熱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不帶病上學。學生家長及其共同居住人從域外來(返)沈時,要嚴格落實瀋陽市防控要求,切實履行個人防疫責任,嚴防疫情傳播風險。  

  八、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文關懷。各地各校要在學生恢復線下教學後,通過班團(隊)會等形式,積極組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要充分發揮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師的作用,多措並舉,宣傳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科普知識,引導學生科學對待疫情,保持積極心理、陽光心態。要密切關注學生心理狀況,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焦慮疑慮和困惑,學校要與家長及時溝通,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要加強人文關懷,積極妥善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

  以上措施和要求,視國家、省、市防控政策動態調整。

  瀋陽市教育局     

  2022年12月9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