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創新”求突破 “以小見大”惠民生 瀋陽市殘聯切實辦好惠殘助殘十件實事
2023-07-24 15:04:1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巍責編:尹紅燕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黃非):今年以來,瀋陽市殘聯建立“1+4+N”工作體系(1個總體工作方案+4個配套措施+N項補充措施),確保各項工作開展有力有效,特別是堅持問題導向,切實做好惠殘助殘十件實事,以小切口體現大民生,以小動作彰顯大愛心,打通服務殘疾人的“最後一米”。

“實事創新”求突破 “以小見大”惠民生 瀋陽市殘聯切實辦好惠殘助殘“十件實事”_fororder_殘聯1

非遺植物扎染培訓活動作品展示 供圖 瀋陽市殘聯

  聚焦重度殘疾人民生保障新領域

  重度殘疾人是殘疾人這一特殊群體中的重點人群,瀋陽市殘聯努力在政策制定和完善機制上將重度殘疾人作為重點保障對象給予特殊傾斜,填補政策空白,精準回應重度殘疾人特需化需求。

  重度殘疾人醫療保險實現“免申即享”。瀋陽通過對重度殘疾人參加居民醫療保險實時數據比對,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實現重度殘疾人醫療保險“免申請”直接享受政府醫療保障全額補助。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參保重度殘疾人2990名,制發《關於做好重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免申請工作的通知》,形成了長效機制。

  農村特殊困難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實現“以獎代補”居家服務全覆蓋。市殘聯對農村特殊困難重度殘疾人日常生活實施兜底服務,在充分了解殘疾人意願的基礎上,組織安排親屬、鄰裡、友人及社會組織(機構)等服務供給方,為335名符合條件的農村特殊困難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類、日常護理類、社會適應類居家服務,並實現全覆蓋。

  推動殘疾兒童康複製度性新突破

  做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關係殘疾兒童切身利益和健康成長,關係千家萬戶安居樂業和美滿幸福。市殘聯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在制度上尋找突破創新,努力實現殘疾兒童“人人享有康復服務”。

  公益一類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納入殘疾兒童康復定點機構。市殘聯制發《瀋陽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服務管理細則》,將符合條件的61家機構(含市兒童福利院、特教幼兒園、省康復中心、市康復中心4家公益一類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認定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實現福利機構、特殊教育學校集體撫育、就學的兒童在其日常生活場所就近就便進行康復訓練。

  殘疾兒童康復醫保實現“日結算”。市殘聯加強醫保結算系統和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管理系統的協同,優化辦理流程、強化服務意識,突破系統管理瓶頸,將依據康復週期結算的模式轉變為每日結算,大幅度提高結算頻次,切實減輕殘疾兒童家庭經濟負擔。市殘聯目前已與市醫保局完成前期對接,協調市兒童醫院等機構試點先行,持續推進工作落地見效。

  探索惠殘無障礙公共服務新路徑

  為保障殘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市殘聯在殘疾人搭乘公共交通運輸工具,獲取、使用和交流信息,獲得社會服務等方面持續突破創新。

  實施視障人士出行“暢通工程”。針對視力殘疾人乘坐地鐵需身份驗證的不便情況,瀋陽市在保留原有人工輔助模式基礎上,改造升級智慧管理系統,通過啟用更換植入電子晶片的新版盲人乘車卡,實現視力殘疾人經人工通道和普通閘機均可乘坐地鐵的“雙軌通”。這一舉措惠及全市1萬餘名視力殘疾人,有效保障視力殘疾人平等自主出行的權益。

  實現聽力與言語殘疾人政務服務“信息無障礙”。市殘聯對市、區兩級營商政務大廳服務人員開展政務手語培訓,完成手語翻譯服務小程式設計、研發和測試工作。在市級營商政務服務大廳建立“手語翻譯服務站”,為殘疾人群眾提供人性化、有溫度的政務服務。

  深化數字賦能殘疾人事業新優勢

  市殘聯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數字化轉型,全面實現助殘服務事項“網上辦”“馬上辦”“一網通辦”。

“實事創新”求突破 “以小見大”惠民生 瀋陽市殘聯切實辦好惠殘助殘“十件實事”_fororder_殘聯2

“扶殘助殘一件事”手機端頁面展示 供圖 瀋陽市殘聯

  做好“扶殘助殘一件事”。市殘聯圍繞扶殘助殘相關法規政策及殘疾人實際辦事需求,通過多項聯辦、簡化流程、精準匹配,將殘疾人證新辦、殘疾學生助學金申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資格認定申請等10項高頻服務事項集成為“扶殘助殘一件事”,實現一次性並聯辦理,以數字賦能殘疾人事業高品質發展,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從“掌上能辦”轉變為“掌上好辦”。

“實事創新”求突破 “以小見大”惠民生 瀋陽市殘聯切實辦好惠殘助殘“十件實事”_fororder_殘聯3

殘疾人招聘會吸引眾多求職者 供圖 瀋陽市殘聯

  深耕“互聯網+殘疾人就業”。市殘聯緊跟國家新職業門類和標準,組織殘疾人開展互聯網行銷師、AI大數據標注師等培訓,幫助殘疾人及其家屬在新領域實現就業;繼續開展以“非遺傳承創新、網絡賦能惠殘”為主題的集低碳、非遺、電商為一體的文創産品培訓、製作和互聯網銷售全鏈條殘疾人就業項目。同時在做深老品牌、拓展新品牌、創建特色品牌上持續加大工作力度。

  打造社會化多元扶殘助殘新賽道

  瀋陽市殘聯積極創設更多實質性的項目化載體,動員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殘疾人事業。

  社會資金助力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市殘聯抓住産業和增收兩個關鍵,根據殘疾類別及等級、家庭人居環境、過往養殖經驗等實際情況,發揮社會力量、籌集社會資金,為127戶農村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困難殘疾人開展家庭養殖提供支持。

  “我是對門兒”踐“兩鄰”。市殘聯動員殘疾人身邊最直接、最知近的力量,與殘疾人結成“對門兒”幫扶關係,常態化解決殘疾人生産生活中普惠性政策難以覆蓋的日常化、特需急需剛需的困難事項。目前,全市共結成幫扶“對門兒”7.8萬餘組,其中重度和困難殘疾人實現100%全覆蓋。

  接下來,市殘聯將切實辦好惠殘助殘“十件實事”,通過為殘疾人辦好一件件具體事、身邊事,努力做到“殘疾人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條有理管到位;殘疾人的苦有人問,問寒問暖問到家”,在服務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發揮更強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展現殘聯組織更大擔當和作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