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新展通過89件組文物講述夏商周禮樂史話
2023-12-05 10:15:10來源:遼望編輯:王巍責編:尹紅燕

  “奔騰的黃河,孕育了華夏文明,夏開國於此,商遷徙於此,周建都於此……”由大連博物館和河南博物院共同主辦的“長河溯源——中原夏商週三代禮樂文明展”近日在大連博物館四樓C展廳正式對公眾開放,這一展覽通過展板和包括5件國家一級文物在內的文物89件(組)文物,講述近年來考古發現所展現的夏商週三代禮樂文明風貌。

大博新展通過89件組文物講述夏商周禮樂史話

“長河溯源——中原夏商週三代禮樂文明展”海報。        

  藏禮于器的禮樂文明

大博新展通過89件組文物講述夏商周禮樂史話

“長河溯源——中原夏商週三代禮樂文明展”展廳。

  河南位於華夏腹地、黃河中下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古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中國歷史上有二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史記》中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夏商週三代文明也正是大河文明之源。在河南的偃師二里頭遺址、鄭州商城遺址、三門峽虢國墓地等遺址,考古發現了大量反映三代文明的珍貴文物,“長河溯源——中原夏商週三代禮樂文明展”正是基於這些考古發現,為人們生動展示年代久遠的古老文明,展覽共分為“禮樂文明”“國之大事”“社會生活”三大部分。

大博新展通過89件組文物講述夏商周禮樂史話

大連博物館展出的“王子午”鼎。

  其第一部分“禮樂文明”展出的二里頭宮殿一號宮殿基址圖版、青銅器、玉器和樂器組合,深入淺出地講述三代禮樂制度的發展脈絡。

  展出的二里頭宮殿一號宮殿基址,組合有序,左右對稱,符合文獻記載“左祖右社”的格局,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夏社”遺跡。

大博新展通過89件組文物講述夏商周禮樂史話

大連博物館展出的編鐘。

  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玉牛,在河南省羅山縣蟒張鄉出土,這件玉牛深豆青色,器身受沁有少許黃褐色或灰白色斑點。玉質細膩,微透明,圓雕。牛作臥姿,平首前視,口微張,“臣”字目,尖耳,牛尖角向後彎曲,短尾貼于兩臀之間。口部有一斜圓穿。這件玉牛是商代晚期方國中少見的圓雕玉作,牛的形制也實屬罕見。器物因物賦形,精巧可愛,刀工嫺熟,極具商代崇尚自然的紋飾特點,象徵性與裝飾性統一,是商代晚期玉雕的主流,展示了商代方國玉器製作的高超工藝水準和審美觀。

大博新展通過89件組文物講述夏商周禮樂史話

大連博物館展出的“敔(yǔ)”簋。

  在三代文明中,鼎不僅作為國家重器象徵王權,還被作為禮器,廣泛使用在祭祀、宴饗、朝聘、婚冠、喪葬等各種政治和宗教活動中,《儀禮》等文獻記載了東周時期列鼎的使用和鼎簋相配製度,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周代墓葬中隨葬青銅禮器的種類和數量表示墓主人生前的社會等級和身份地位。

大博新展通過89件組文物講述夏商周禮樂史話

大連博物館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玉牛。

  展出的“王子午”鼎,于1978年在河南淅川縣下寺楚國墓地出土。鼎高62釐米,口徑62釐米,鼎的上體裝飾六條昂首曲腰揚尾的扁體怪獸,怪獸口銜鼎沿,獸角翹起,須、尾飛揚。蓋上飾兩道蟠虺紋,束腰有一道箍棱,浮雕蟠虺紋,腹部飾重環紋,頸部和下腹飾蟠虺紋。足上部飾浮雕變形獸面。“王子午”鼎共出土一組7件,造型精美合度,氣宇軒昂,其剛健挺拔的姿態,繁縟生動的裝飾,充分反映了楚文化特有的藝術魅力。器內壁及底部有銘文14行84字。大意是:王子午自鑄銅鼎,以祭先祖文王和進行盟祀。我施人民以德政,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孫後代以此為準繩。這位“王子午”就是文獻中記載的楚莊王之子,字子庚,楚康王時為令尹。

  近距離感受古代器物之美

  近年來處於中原文化核心地帶的河南省考古發現不斷取得新的進展,越來越多的出土文明不斷豐富人們對於夏商週三代文明成就的認識,“長河溯源——中原夏商週三代禮樂文明展”在試圖生動描繪那個時代所取得的禮樂文明成就同時,還通過“國之大事”“社會生活”兩個部分的內容,向人們展示更為全面的夏商周時代,所展出的文物進一步拉近人們與那個時代的距離。

  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卅一年鄭令”戈,在河南新鄭白廟范出土,揚援,中部起脊,長胡,內上翹,援內均雙刃。胡部三穿,內上一穿。內尾刻三行二十字銘文。為戰國時期文物。從這件出土的有銘青銅兵器銘文內容看,涉及紀年、地名、官職、人名等信息,對於研究戰國時期韓國兵器的鑄造時間、鑄造地點、監管單位、鑄造人群等具有重要價值。

  此次展覽還有一件國家一級文物引人注目,這便是蟠螭紋鑒。《禮記·曲禮上》記載:“古之禮,飯不用箸,但用手,既與人共飯,手宜潔凈。”因此商周時期就餐前後都要行“沃盥之禮”。因此當時青銅器中的盤一般為盛水器,多與匜、盉配合使用。其用法據《禮記·內則》載:“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或者用匜或盉澆水于手,盤則用來承接棄水。

  展出的這件蟠螭紋鑒在河南輝縣琉璃閣出土,寬折沿,微束頸,折肩,下有一對獸首狀耳,深腹下收,平底。腹飾變形蟠螭紋、垂鱗紋與三角紋等。該鑒造型碩大,紋飾精美,做工細緻。銅鑒是春秋時期才出現的一種青銅器型,盛水時可正衣冠,是銅鏡不發達時期整理容裝的重要器具;盛冰時,可使放置其中的食物、酒水等起到降溫、防腐等作用。此外,鑒還可以作為沐浴用器,因此形體一般較大。現在鑒字的含義也多來源於其原始功用。(記者 郭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